第二十一章一直有人追我的(1 / 2)
许蔓小时候住的老房子果然动迁了,她陪着父母办了手续,领回了一笔不菲的动迁款。
爸爸妈妈就直接把钱给了她,“在沈城买一套房子吧,算是你的嫁妆。”
许蔓不要,“我已经二十几岁了,怎么还能啃老?”她从毕业后就一直经济独立,哪怕是与韩永江打算结婚时也没想过用家里的钱。
“这哪里算啃老?”爸爸就说:“这套房子最初是长辈们传下来的老房子,本来就是我们一家的。现在我和你妈住着单位统一建的新房子,都有退休金,又有不少的积蓄,这笔钱留着没有用处,放着只能贬值。你正好拿着在沈城再买一套房,也更划算一些。”
妈妈也说:“当初家里就想把旧房卖了资助你在北京买房,只是你不肯,而且北京的房子有限购,我们弄不清情况,也不敢随便卖房。现在正巧动迁,比卖房的价高了许多,家里只有你一个独生女儿,没必要分得太清。”
许蔓回沈城已经几个月了,虽然一家人住着很融洽很舒服,但是她还是要搬出去住的。
通过康复治疗,妈妈术后恢复很不错,现在日常活动已经基本正常,她和爸爸每天种花、养鱼,时不时出门旅游,把退休生活过得有声有色,并不需要太多的照顾。而自己因为工作或者其他原因,有时会早出晚归,不能每天按时在家里吃饭,反倒打扰他们。
年轻人与老年人的生活平时有一定的距离,交集过于密集并不是更好的。现在妈妈不需要自己的照料,正是分开的时机。
而且,许蔓觉得沈城的房价一定会升值。
东北的经济不可能一直一蹶不振,重要的地理位置,良好的工业基础,肥沃的土地,丰富的矿产资源,再加上国家支持的战略优势,只要经济回暖,房子就不会再是现在的价格了。
自己已经打算留在沈城,买房也算是刚需,不过许蔓还是没有接银行卡,“我自己存的钱就够买房了呀。”不够北京的首付,却足够沈城一套住房,差距就这么大,“动迁的钱,不如我替你们也买一套新房,就买在一个园区,宣传上常说的一碗汤的距离。”
“我们在这里住惯了,倒是不想搬家。”妈妈就说:“周围都是老同事,平时常在一起散散步,聊聊天。”
“房子也不必买太多,空着浪费。”爸爸的想法还是,“动迁的钱我们用不上,交给你了,随你怎么用。”
许蔓想了想,“这样,我替你们存理财,利息还不错。”
妈妈爸爸对视一眼,“那就存理财,将来你结婚时给你做陪嫁。”
其实许蔓觉得自己不会用父母的钱,但是如果不答应他们一定会不高兴,就笑着说:“那也好。”钱放在自己这里,将来父母要用也很方便。
妈妈就又张罗,“吃了饭再回单位吧,我正好在事儿要说。”
许蔓看看时间,“我来做吧。”
“我来,我来。”爸爸抢在前面进了厨房,“昨晚你妈做了红烧肉,你有事儿没回家吃,我们就放了冷藏,现在再炒两个青菜,很容易的——也不耽误蔓蔓下午回单位上班。”
妈妈就拉着许蔓坐在餐桌前,“让你爸做也好,我正有事要对你说——前几天学校的老同事们来看我,知道你已经回了沈城,就帮着介绍了一个相亲对象,我听着条件还不错,就替你答应了。”
这也是回到沈城的弊端了。熟悉的环境中总有许多熟悉的人,父母的同事,附近的邻居、家里的亲戚,时常会探问自己的情况,然后就是介绍相亲。
但许蔓不太喜欢这种模式,“妈,我不是说不相亲吗?”
“我知道,我知道,要是别人我和你爸也就推了,但这个是妈妈最好的朋友周阿姨介绍的,听说家世不错,年青有为,相貌英俊,你就去见一见,只当多认识一个朋友。”
平心而论,爸爸妈妈并不是不讲道理拼命催婚的老人,但是他们总是好心地想给自己“帮忙”。而且,他们一直不肯相信自己与韩永江分手与回沈城无关,更担心自己因为他们才牺牲了感情,将来遇不到合适的人。
而且,相对闭塞的二线城市对于大龄未婚人士的宽容度怎么也比不了北京,这也让父母更加急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