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七章 宣府杨氏,顷刻覆灭!(2 / 2)

加入书签

光这三样,每年就给杨通带来数十万两银子的财富。

哪怕再减去分给底下那些人的银子,杨通每年的收入,都是一个天文数字!

在计算杨通的家产时,刘瑾足足派出了八十个东西番子,不停地清点数目。

才能赶上从杨通私宅里,向外运送银子的数目。

相较于杨通家里的财产,杨通的家眷数量,却是少的可怜。

让人难以置信的是,杨通虽然家财万贯,但家里只有一房正妻,没有一个小妾。

并且杨通也只有杨魁这一个儿子,和两个女儿。

他的父母,也都已经死了。

虽然杨通的直系亲属不多,但他的旁亲却是一个大家族。

杨通的伯父,是以前的宣府总兵杨洪。

在朱祁钰登基之后,杨洪带五万宣府兵入京,被朱祁钰火速升为了昌平侯。

之后杨洪就一直呆在京城不走了,杨洪死也是死在京城的,墓也是修在京城的。

他一个宣府总兵官,在没有皇帝的命令下,带兵入京,然后一直滞留京城,简直就没把朱祁钰这个皇帝放在眼里。

在离开宣府之后,杨洪便火速开始提拔自己的亲戚。

杨洪的儿子杨俊,被升到了中军左都督,掌控五军都督府军务。

杨洪的几个侄子,也依次得到擢升。

杨能封武强伯,擢都指挥使,统领京师神机营。

不久后又被擢为后军都督佥事,充左参将,镇守宣府。

杨信封彰武伯,升至进都督佥事,擢为宣府左副总兵,协镇宣府。

杨通那时候还小,不到二十,倒是没被封爵,而是被升为都指挥佥事,带兵镇守怀来。

除了这些人之外,还有大量的杨氏族人,被杨洪安插进了各个边镇。

杨洪家里,除了不能带兵的媳妇,闺女,老妈子之外,剩下的能上战场的,都给提拔成了边镇军官了。

至此之后,杨洪彻底地掌控了边镇的一切军务。

史称:杨洪父子兄弟皆佩将印,一门三侯伯。其时称名将者,首推杨氏。

用一门三侯伯,来夸赞杨洪父子兄弟的功劳。

不过杨氏一族,在天顺年间,并没有被英宗皇帝清洗干净。

杨通的几个堂兄,杨能和杨信等人,依旧活跃在边镇上。

他们的后人,也都在各个边镇,担任要职。

至于英宗皇帝为什么没有将杨氏清洗干净,一是因为杨氏当时已经势大,掌控了边镇防务,英宗皇帝不好下手。

二是因为,杨能是英宗皇帝复辟的有力支持者!

没错,杨能在景泰八年的时候,和石亨一起,又叛变了!

这一次,他们叛变的就不是英宗皇帝了,而是叛变了于谦。

他们叛变的原因,还是因为和于谦的利益分配不均。

于谦一个江南人,在掌控大权之后,肯定是多偏向江南的。

他和杨氏这些北人,利益并不相同。

还是那句话,没有永远的盟友,只有永远的利益。

人和人,势力和势力之间的关系,永远都在随着利益而发生变化。

所以英宗皇帝复辟之后,第一时间夷了于谦三族。

而杨能非但没有被清算,反而还加官进爵,擢为右军左都督,兼宣府总兵官。

就这样,杨氏躲过了天顺年间的清洗,深深扎根边镇,开支散叶。

朱祐樘现在要诛杨通九族,那就是要彻底清洗边镇杨氏一族。

这样一来,所牵扯到的人,就太多了。

东厂的番子在宣府里四处出动,缉拿一切拥有杨氏血脉的族人。

惨叫声在宣府此起彼伏,这群在宣府作威作福数十年的杨氏族人,

刘瑾则是亲自回到军牢里,将一摊烂肉一般的杨通,抬到了校场上。

当然,他也没忘记带上徐溥和刘大夏,这两位尚书大人。

当杨通被抬到校场上时,校场上叛变的军官士兵,校场外观刑的百姓士兵,都发出一阵震惊的惊呼。

他们万万不敢相信,这一摊被抬上校场的烂肉,竟然就是以前在宣府说一不二的杨通。

在杨通被放到校场上时,还有源源不断的杨家族人,被押往了校场。

杨家在宣府可是第一世家,里面有头有脸的大人物,可真是太多了。

宣府的老百姓们,都认识不少。

“那不是杨瑾大人么?他可是宣府最大茶叶店的老板,怎么也被抓来了?”

“快看!杨琦大人也被抓来了,那是卖丝帛的大老板,也被抓来了。”

“还有杨瑀,这是宣府最大瓷器行的老板,也没逃过一劫!”

“还有杨伦,杨禄,杨昉……怎么都是杨家的人啊?!”

“……”

围观的百姓,惊讶的发现,宣府中的杨氏一族,似乎都未能幸免。

全被东厂的番子一网打尽,将所有的杨氏族人,一一缉押到了校场上!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