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放牛娃的春天(2 / 2)

加入书签

                  黎建新由于家庭贫寒,未能从7岁起读书,而是从11岁起跳班在海瀛小学读了3年。由于学校毕业班人少不能办班,他转学到筠连县城的一完小读了1年才小学毕业。1954年9月,黎建新考上了筠连中学,初中毕业又考上了宜宾农校,毕业后留校工作。放牛娃的春天,来啦!当年,只有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才能考上难考的中专,考上中专,意味着毕业后就有国家包分配的“铁饭碗”工作。

                  放牛娃黎建新也感受到了“倒春寒”。1958年9月,当黎建新考上宜宾农校入学时,乘汽车去宜宾只需2.7元,他没有。为了求学,改变自己的命运,他从家里徒步出发,肩挑一床薄被盖和一张草席,走了2天才到宜宾农校,他又一次饱尝了贫穷受苦的滋味。

                  几十年后,他常常回想自己在读初中时,因家穷无钱交每月4.5元的学生伙食费,就只有在小西街外婆家搭伙,每个礼拜天回家,他就拿些玉米面和蔬菜掺和在一起吃,他天天徒步到学校读书。无论是读小学、初中,还是中专,黎建新都深知只有靠自尊、自强,才能摆脱贫困环境,因而,他勤奋好学、努力拼搏。无钱交学费,他就在父亲的带领下,挑青杠柴块到离家8里远的腾川丝厂卖钱找学费。黎建新在宜宾农校读中专期间,仍靠出苦力上船运货,找钱资助自己读书。

                  黎建新在金沙江边、三江口做搬运时,他浑身被汗水浸透,袖子卷起,汗水从额头流到下颚,再流到胸脯上。他穿着有洞的绿色胶鞋,卷起的裤腿,露出暴起的血管和青筋,皮肤卡白卡白的,他吃力地搬运货物,还不时用手擦汗。货物搬到目的地后,没有人来帮助他,因为是付费的,出了钱,就什么事都要你干,才不管你能不能做,“反正我付钱了!”这是很多人的心态。第一次运货上船,黎建新吃力地试图将货物背到背上,他试了3次,终于扛在了背上,当货物背在背上之后,他已发出粗粗的喘气声了。但是,他没有埋怨什么,他开始慢慢地将货物搬到船上,脚步踏在船阶上非常沉重,那是赚钱的代价,那也是一种无奈。

                  一个阴雨天,在转角的时候,旁人不忍地去帮了他几次,他笑着,倔强地说:“谢谢,没事的,经常干这个活,习惯了,没事的,谢谢!”然后,他继续埋头背货。到了目的地后,在放下货物的一刹那,他发出了一种极其轻松的叹息,但是衣服已经湿透,胳膊黑红黑红的,黎建新没有多歇,转身下船去搬第二件货物……

                  黎建新觉得,这就是一个普通老百姓的生活,这种生活在每个角落都存在,有的人用自己的体力,做着最便宜、最吃力的工作。

                  为了走出贫困环境,报效国家,黎建新不负众望,艰苦好学、积极上进、品学兼优。读小学时,他就是学习模范、两道杠的少先队中队长;读初中时,他是班长,加入了共青团;读中专时,他当过班长,因表现好,提前毕业参加工作。放牛娃的春天,来啦!黎建新参加工作第一个月领到工资,买了一条草鱼学做“脆皮鱼”,犒劳自己。平生他最爱吃鱼,也会吃鱼,几十年吃鱼,他从未没鱼刺卡过喉咙。参加工作后,他最不喜欢吃的是红苕,因为小时候吃“伤”了。黎建新学业有成,不忘亲友。他总结自己一个放牛娃,之所以能学有所成,一是靠自身努力、好学上进;二是父母的辛勤养育;三是亲友长辈的资助。对关心自己学业的亲友,黎建新永远铭记心中!

                  为了紧跟形势,适应工作需要,黎建新在工作期间不断加强政治、业务学习,提高自身素质。1983年1月,他荣获上海《党的生活》“执政党建设通俗讲座”的最佳答案作者;1990年12月,黎建新撰写的《主观与客观相统一是做好红桥工作的保证》入选参加1991年4月“宜宾地区学哲学、用哲学理论讨论会”;1992年12月,他撰写的《筠连县蒿坝镇选举经济两不误》荣获宜宾地区选举办公室“好新闻奖”、省人大选举办公室“鼓励奖”;1996年,黎建新向中央台办、《四川日报》社投稿的《筠连台胞心系家乡》等3篇文章,荣获宜宾市委宣传部“对外报道”奖励;黎建新工作期间所撰写的稿件先后被中央、省、地、县报刊采用的共60余篇,近3万字。他曾两次荣获《四川红桥》优秀通讯员称号。

                  1997年1月,黎建新退休后,喜欢种养兰草,他坚持读书、看报,他爱看电视,尤其爱看《新闻联播》,关心党和国家大事,特别关注群众关心的反腐败、素质教育、看病贵、就业难、社会治安等热点问题。根据人民日报社新闻培训班的征稿要求,黎建新在2001年10月30日,以《关于在新形势下加强党建的几点思考》为题,向人民日报社投了稿......

                  退休后,黎建新特别爱回忆,他觉得回忆使自己年轻了许多。他回想,自己29岁时,慈爱的母亲去世,34岁时,勤劳的父亲去世。先后丧母失父,黎建新倍感难受!他成家立业的担子全靠自己,刚工作时,工资每月仅20余元。1969年初,黎建新与恋爱几年的宁爱美结婚,两人每月工资加起来共50多元,几年后,还要养育两个儿子,就这样,维系度日七八年。以后工资稍有提高,但儿子上学开支也不小,夫妻俩商量,只有紧缩开支、勤俭持家、量力而行,才能保持家庭经济正常运转。有时急需,还会出现赤字,总之,经济拮据、捉襟见肘。改革开放后,工资增长多一些,日子好过一点。

                  但旧的矛盾解决,新的矛盾又来。黎建新的儿子就业面临诸多困难,长子因单位于1999年7月解体失业,一直靠打零工为生,宁爱美单位半年多发不出工资,其单位在2002年1月改制解体。全靠黎建新一人退休金维系家庭正常运转,当然必须勤俭度日,住房未装修,生活打紧安排。1998年冬至到1999年春,黎建新和宁爱美去北京、上海旅游,为节省开支,他俩选择了乘坐绿皮火车。

                  黎建新感叹:“天下谁知父母心啊!生儿育女是人的必经之路,把孩子从小一把屎一把尿拉扯大,又要为其身心成长、读书、就业、婚姻等大事操劳,既磨炼了自己一生,也尝尽了酸甜苦辣!”

                  黎建新在37年工作中,爱岗敬业,勤勤恳恳,一丝不苟,干一行爱一行。在教育战线工作期间,任劳任怨、跋山涉水,徒步前往龙镇、芭茅坡、蒿坝及其紧邻的云南牛街等地搞调查研究;在“四清”工作中,黎建新被组织派往大地、泸县桐兴乡参加“大会战”,同社员一起同吃、同住、同劳动;在1966---1976年十载浩劫期间,黎建新一直“战斗”在打字战线上,坚守打字员岗位,钻研业务,及时完成任务。

                  1970年,他荣获全县学习领袖著作积极分子称号,当年10月,他出席了宜宾地区学习领袖著作积极分子表彰大会。1993年1月,黎建新当选代表,同年3月,当选为县第11届人大委员;他在贫协工作期间,徒步深入联络、沐义、古楼等地调查研究,写出相关材料并被地区采用、印发全区阅研;在机关党委工作中,黎建新紧跟中心,积极完成组织交办的任务;他在县纪委工作十年间,坚持原则,秉公执纪执法,特别是在任县纪委副书记期间,曾多次主持县纪委全面工作。这是放牛娃的又一个春天!他敢抓敢管,求真务实,为全县廉政建设做出了一点贡献,1987年,黎建新荣获地区优秀共产党员称号,1991年,他被地区评为优秀纪检干部;在统战、对台工作期间,他与爱国人士、台胞台属交心谈心,采用深化宣传,为其办实事等措施,加深了彼此感情。黎建新任县台办主任3年中,在有关部门协同下,共为全县希望工程、公益事业引进台资捐款近百万元,1996年,他被评为四川省对台工作先进个人。

                  黎建新在几十年的工作中,两袖清风、一身正气,他以保尔.柯察金为榜样,随时以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他严于律己,在执纪工作中,谢绝说情,拒收礼金,严肃执纪,他自觉经受权、钱考验,过好权力关、金钱关、色情关、人情关、享乐关。黎建新退休不退色,保持晚节,做到洁身自好,他还教育两个儿子要树立好正确的“三观”,自尊自立、多学本事、报效国家......

                  2003年立冬,“非典”刚过,我这一生,如果要用一个关键词来总结,我会用“平淡”。“咳咳咳......”曾经的放牛娃,如今64岁的黎建新已经咳嗽了一个月,他刚装修完房子,疲惫地坐在书桌前,他看着阳台上正在洗衣服的宁爱美,突然问:“老婆,你和我结婚34年了,如果要你用一个关键词来形容这34年,你会用哪个词?”“我会用‘平淡’。”她边回答边晾晒洗完的衣服。他静静地坐着,回忆着自己的一生,并提起笔在纸上“沙沙沙”写着什么......

                  一个月后,黎建新因肝癌去世。1年后,黎建新的二儿子在清理废书废报时,偶然发现了父亲写下的《艰辛一生------我的生平回顾》。其中写道:“......当生活像铁环似的把我紧紧箍住的时候,我仍然要坚韧不拔......我这一生最幸福的事,是和宁爱美结婚生了两个儿子;最遗憾的事,是父母去世太早。我的一生是艰辛的一生,勤奋的一生,简朴的一生,革命的一生,廉洁的一生,光荣的一生......”读完,二儿子脑海中出现一幅画------“放牛娃”正骑着流星而去,奔向春天......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