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9 造飞机的高大上脉动生产线你用来造微型面包车?(2 / 2)

加入书签

听完杨威对脉动式生产线的介绍后,肖明元顿时兴奋起来了。

现在车间里的装配,并不是按照流水线的方式而来。

车间里的总装,都是按照分组进行,每个组由高级技术工人带着工人进行装配。倒不是说厂里不懂得流水线的生产,大规模的军工制造业,不采用流水线生产,根本就无法满足生产要求。

只不过没有那么精细,设备也没有那么先进而已。

选择这样的方式有好几个原因:第一,厂里没有足够多的熟练技术工人,用这样的方式,可以迅速培养大量熟练技术工人;第二,生产规模不大,可以安排更多人员;第三,可以各组对比,以此改进装配工艺等。

市场上汽车需求量很大,这是谁都清楚的。

541基地部分单位作为最早的军转民单位,成功研发出轻型货运卡车,市场供不应求,无数卖家挥舞着钱在厂门口等着呢!

“把工序详细划分,每个工序由专人负责,质量控制也更容易啊!”

胡志清也意识到杨威提出来的脉动生产线的好处。

每个工序由专人负责,只干单一的工作,自然很快就能熟练,同时也能降低对装配工人的技术要求。每个工序生产完成,进行过程检验,避免在装配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流入到下一个工序,要不然就会有大量工序都需要返工……

“下一批就按照这种方式试试。正好这两天杨总在这里,他提出来的方式,肯定比大家更熟悉,由他指导大家调整。”

陈志强没有丝毫质疑杨威的办法是否可行。

杨威倒也不推脱。

本来就是为后续的战机生产做准备的。

要是没有脉动生产线,战机的装配,只能单架生产,不仅对装配工人技术水平要求高,生产效率更会低得令人发指。

现在可没有美国工程师挥舞着皮鞭教华夏工程师什么叫标准化。

歼-7战机两个同部位的零件,那都是没有丝毫互换性的。

蜜月期已经开始,却尚未深入交流。和平典范的82工程要等到86年才会开始。到那个时候,红星所设计的三代战机,按照杨威的构想已经进入了试飞改进阶段。

即使研制进度不理想,在那时候也已经进入了样机试制阶段。

和平典范最大的作用就是让华夏的飞机设计师以及工程师们见识到了国际先进设计理念跟生产方式,了解到国际航空技术发展跟现代空战的特点,对先进航空电子设备与武器系统对战斗机战斗力的巨大促进作用有了更直观的人认识,熟悉了标准化以及质量控制等。

其他方面,真没有多少。

哪怕合同签订的55套AN/APG-66雷达跟配套火控系统,最终都因为短暂蜜月期的结束而没有得到,华夏方面先期支付的2亿多刀,也算是彻底被美帝给坑了  。

如果在和平典范开始之前,红星所的三代战机能搞出来,到时候这笔损失就不会出现。当天晚上八点半,167厂的第一批40辆微型面包车就全部生产完毕。

每一辆车头,都披上了红绸。

车间外面的道路两边,无数干部职工以及家属早就在翘首以盼。

“鸣炮~”

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响起。

在最前面一辆车里,杨威坐在驾驶位置上,听到这声音,扭动钥匙,“嗡~”发动机轻微抖动传遍全车,拧开了车灯,脚踩离合,挂挡,轻松离合轻点油门,全重只有987公斤的微型面包车就缓缓地向前滑动。

后面39辆黄色微型面包车排着队,跟着最前面杨威开的黄色面包车从车间大门缓慢开出来。

“咚咚咚~”

喧天的锣鼓,震天的鼓,外加人们喜悦的欢呼,盖住了轻微的发动机轰鸣声。

所有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喜悦。

眼前的不是167厂的产品,不是车辆,而是167厂的未来。

方向盘入手的感觉很粗糙,档杆的手感同样粗糙,离合踩起来也没有那么轻灵,甚至换挡都需要很大力气,杨威开着这第一辆车,心中同样也有些激动。

这是他提议才有的。

不管多么垃圾,反正是一辆车。

而这辆车架编号为LC007的微型面包车,直接被167厂送给了红星所,实际上是送给杨威。

这年头,可不允许私人拥有汽车。

40辆车开了不到一公里,停在了167厂的总部办公楼前面的小广场上。“杨威,感觉怎么样?”

从后面车里下来的陈志强笑着问杨威,肖明元跟胡志清等人也是一脸紧张的期待,就怕杨威又说什么泼冷水的话。

“操作起来比212要轻松多了。”

杨威笑着说道。

一脸紧张的众人顿时开心起来。

“不过……”

杨威话头的转折,顿时让刚放松下来的众人脸上笑容凝固了起来,眼巴巴地看着杨威。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