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5 红星所只引领发展,其他单位打工(1 / 2)

加入书签

435  红星所只引领发展,其他单位打工

“生产这块目前是大问题,总共1300辆的坦克,算上冠鹰旅所需以及巴羊跟埃及方面的试验部队所需坦克,总数量将近1400辆,全部需要在3年时间内交付,意味着每年产量得达到470,每个月40辆……”

红星所会议室,韩远山神色严肃地向众人介绍着坦克需要交付的数量。

现如今,整合了617以及541等单位的产能,每月产量也只是达到20辆,这就意味着,所有产量需要翻一番。

“这也不多啊。617跟541两家单位加在一起的产量是1000辆……”陈志强听到说每月40辆,不由疑惑,产能只是翻倍,压力并不是很大。

对于整体产能来说,一年增加500辆,应该不是什么难事。

“不多?陈局,看起来产量增加的不算多,可617跟541这两家单位的产能,是生产老旧的59系列坦克,无论是发动机还是装甲,抑或是主炮生产,都没法跟现在比……”

杨威摇头。

越是先进的装备,对产能要求越高。

“目前一个最核心的就是主炮跟发动机的生产。即使采用了电渣重熔等新技术,坦克炮因为口径跟身管更大更长,不仅对材料质量要求高,对加工工艺要求也提升了很多……发动机更不用说了,目前5432厂的产能,最多也就勉强能保证每月18台……”

“那就让他们增加产能!交付是必须保证的,两个都是大客户,惹不起。而且,双方都有了相差不多的武器,战争也就打不起来了……”

陈主任是为了和平发生么?

不,他是为了客户兜里的美刀。

“咱在这里,不就是讨论产能的问题?”

梁昊一脸疑惑地看着众人。

“是讨论产能,关键是怎么分配。目前617那边的产能,还得给部队生产用于提升战斗力或是更换淘汰老旧装备的新坦克。541那边,部队目前是没有计划让这边继续完成建设,保证产能的。如果不是我们的订单,541厂的大部分分厂都已经转型了。”

杨威提醒众人。

外贸订单是需要重视的,同时得考虑后续发展。

不能为了现在订单,疯狂扩大产能,不然等到后面不需要的时候,产能闲置,前期投入的建设经费就浪费了。

虽说生产坦克的很多设备可以用于其他产品的生产。

“你有什么好的想法?”

陈志强没有别的办法。

这情况,他是没有想过的。

一切都为经济基础建设让路,部队需要忍耐,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军费都将会保持在一个非常低的数字上。

“整合其他能生产的单位。国家不是提出,军转民,军民融合?为什么不能民转军?只要提出质量要求、技术标准,让有能力的民品单位也加入进来,以此整合产能,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未来在订单大幅度下降的时候,不会有太多的产能闲置。另外呢,也能把生产线建设的成本分摊到其他单位,我们在各种零部件的价格上,多给他们一些。毕竟,很多的生产线,不是只能用于生产坦克相关零部件的……”

杨威默默地叹了一口气。

随着部队计划订单的削减,大量的军工单位失去了生产计划,从而导致没有业务可干。

之前的红星所、红星机械厂,甚至是西南局下属的其他单位,都是如此。

其实,杨威也清楚,大部分没有计划订单,甚至转型都困难的单位,都是基础弱,实力差,没有多少技术储备,管理人员水平也不行的。

真正有基础跟实力的单位,哪怕没有上级给的计划订单,最终也都是利用自己的产能跟技术实力开发其他产品,从而获得生存、发展的经费。

从改革开放开始,一直到后面几十年,大量的单位,都是不停地通过市场来淘汰。

留下的,那都是实力强悍的企业。

最典型的就是现在的132厂,目前小日子同样不好过,却一直在不停地改进歼-7,并且提升技术实力,从国际上寻求外贸订单。

最终,几乎在少得可怜的经费下,搞出了华夏第一款自主三代战机,第一款隐身战机等等……

“就如同我们目前跟132厂的合作,总成设计由我们掌握,一些系统的设计交给他们,而生产,全部交给他们。132厂自己也不可能生产所有的零部件不是?只管最核心的,把控所有质量,在外协质量把控方面,咱们红星所在全国范围内也是很强的不是?”

“可名专军这块,并没有政策支持……”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