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七章 嘉靖十年(2 / 2)

加入书签

日久天长,万岁和张太后之间,也就渐渐不和了。张太后觉得万岁忘恩负义,万岁觉得张太后不知好歹。”

陆绎半不出话来,他知道,此事难分对错,只是想来张太后心里会觉得更加悲凉,若是自己的亲儿子不死,何至于此?

“张太后的两个弟弟,也是那时和万岁就有了嫌隙的吗?”

陆炳这次沉默许久:“张太后的两个弟弟,说起来本身也不是什么好东西,在这件事上,万岁无错。

孝宗与张太后伉俪情深,对这两个国舅也过于放纵了。这两人在少年时入宫,就敢偷戴孝宗的冠冕。

太监何鼎制止并告发后,张太后不但不管,还斥责何鼎多事。

后来这两人再次入宫时,竟然变本加厉,奸淫了一个宫女,何鼎再次向孝宗告发。

这两个家伙反咬一口,说何鼎索贿不成,挟私报复。张太后给弟弟作证,导致孝宗杖毙了何鼎。

武宗即位后,对这两个亲舅舅,也是不加管束,导致他们两人越来越嚣张跋扈。”

陆绎苦笑摇头:“想来这两位国舅,在万岁即位后,没搞懂形势,依旧嚣张跋扈,终于自作自受了吧。”

陆炳点点头:“获罪是一方面,可不是主要原因。就说各地的王爷,在萧风出现之前,哪个不是一身罪孽,万岁管过吗?

万岁即位之初,对这两位国舅也是很尊敬的,就像他开始尊敬张太后一样。说到底,这两人和张太后是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的。

一切的根源都在大礼议上,大礼议之时,他俩自然是在杨廷和一派的,要求万岁脱离兴王体系,这就种下了祸患。

万岁既然恨上了他们俩,要动手对付他们,找点罪行还不容易吗?他们也正是感觉到万岁要动手了,才铤而走险的。

至于万岁为何接受张太后的求情,既不杀,也不放。我猜万岁是把这二人当做人质,用来威胁张太后老实点。”

陆绎不由得睁大了眼睛:“威胁张太后?万岁已经即位十年了,张太后一个深宫妇人,有什么事需要万岁威胁的呢?”

陆炳淡淡地说:“万岁登基是由张太后同意的,大礼议之后,万岁与朝中文臣关系紧张。

若是文臣们联手张太后,以万岁不孝为名,行废立之事,虽然胜率不大,可也并非是绝无可能的!

张太后疼爱两个弟弟,这两个弟弟就关在诏狱之中。锦衣卫只忠于皇帝,张太后若敢与文臣有所接触,这两个就得先死!”

陆绎浑身一抖,目光不由自主地投向了黑沉沉的皇宫方向。那座宏伟而冰冷的建筑中,到底隐藏了多少心机和血泪啊。

陆绎深吸了一口气,问出了最关键的问题:“父亲,那这两人在入狱之前,究竟带人到大同去干什么呢?

万岁又派你去干什么呢?你为何身受重伤,锦衣卫是怎么全军覆没的?嘉靖十年,杨廷和又为何辞官归乡呢?”

陆炳沉默许久,心绪回到了多年前的那段日子里,那时他还很年轻,是锦衣卫最年轻的三把手,意气风发。

自己伴读的世子忽然就成了皇帝,自己理所当然地成为锦衣卫,也理所当然的一路高升,前途无量。

然后忽然有一天,嘉靖把他叫去,告诉他有一件大事,让他带上最可靠的锦衣卫,立刻出发!

“那一晚,我带着和我关系最好的,也最可靠的五十个锦衣卫,直奔大同府梅龙镇。

我们和两个国舅的目的地是一样的,就是梅龙镇上的龙凤店。”

“父亲,你只带了五十个锦衣卫,那两个国舅带了多少人呢?”

“他们带了二百人,大多是他们豢养的江湖人士。但我们的目的并不一样,他们是去找人,而我们是去杀人。杀人比的是快,不是人多。”

陆绎的声音颤抖:“你们,是去杀谁?”

陆炳却没有直接回答:“两个国舅当时被锦衣卫秘密调查过往的罪行,他们也有自己的眼线,收到了风声。

查的不单是他们,万岁当时决定发动第三次大礼议,在此之前,万岁要把可能反对他的人,全都压制住。”

陆绎知道,第三次大礼议,也是最后一次大礼议,这一战之后,嘉靖把老爹抬进了太庙,反对派也彻底消失了。

“所以万岁调查两个国舅的罪行,和其他文臣的罪行,是为了让他们在最后一次大礼议中失去发言的资格。”

陆炳点点头:“可两个国舅也不是草包,他们没有束手就擒,而是找到张太后商量对策。

万岁再怎么防范,也不能公然不许人家姐弟见面。按杨廷和后来所说,就是那次会面,张太后给两个弟弟看了一样东西。

两个国舅找到了杨廷和,要求杨廷和协助他们,废掉万岁,重立新君。

杨廷和大惊,斥责二人异想天开。可两人拿出了那样东西,那是一份记录,或者说,是武宗自己的一份笔记。

笔记中写的是他在大同府,梅龙镇,龙凤店,与那个叫李凤儿的女子,有过数夜缠绵。

因李凤儿不愿随他回京,他偷偷在梅龙镇留下了自己的心腹护卫,暗中照顾龙凤店的兄妹两人。

十个月后,武宗收到了护卫带来的一张纸,上面写着一男一女两个孩子的生辰八字,纸上还有两个小脚印。”

陆绎大惊,险些脱口而出,随即捂住自己的嘴,许久后才用最低的声音颤抖着说道。

“武宗……有后!还是龙凤胎!”

陆炳点点头:“若笔记中的事儿是真的,那就应该是这样的。

据说李凤儿就是龙凤胎,龙凤店正是她和双胞胎哥哥一起开的店。

也许正是因此,等她生孩子时,生龙凤胎的可能性也比一般人更大吧。”

“可……若张太后早就知道这件事儿,当初为何还要迎万岁入朝登基呢?她不是该寻访这个孩子的吗?”

陆炳冷笑道:“你把皇位国祚看成什么了?皇子出生,从万岁临幸,到嫔妃有孕,到生辰八字,每一个环节须有多少人记录确认?

别说皇子了,就是王爷的世子,身世若有一点可疑之处,都会引起腥风血雨,轩然大波!

一个出生在宫外的孩子,仅凭武宗的一份笔记,仅凭一张写着生辰八字和脚印的纸,就想确认为皇子?

当时张太后若敢有这样的心思,别说在朝的文臣们不答应,就是天下的王爷宗室也不会答应!

到时候哪个武将若生出异心,随便勾结个有野心的王爷,名正言顺的就可以起兵造反!

就连武宗即位后,宫中一切记录齐全,宁王还以武宗身世可疑为由,起兵造反。

且檄文中言之凿凿,说什么武宗非张太后所生,其母为武成卫军余郑旺之女郑金莲。

张太后当时就曾深受流言之害,痛定思痛,她岂会干这种蠢事?

这次若不是万岁逼迫太紧,两个兄弟危在旦夕,只怕她也是不会拿出这东西来的。”

陆绎恍然大悟:“两位国舅已经自知罪责难逃,所以拼死一搏,想要拉拢杨廷和共同行事。

杨廷和当时处境想来也是不佳,前两次大礼议,杨廷和都是万岁的头号对手,连儿子杨慎也被流放了。

那杨廷和又是如何回应二位王爷的呢?他后来辞官不做,可是也参与了此事?可父亲你刚才说……”

陆炳摇摇头:“杨廷和并未参与此事。他是个好人,也是个好官。他告诉二位国舅,此事不管真假,都断不可行。

哪怕这一切都是真的,但嘉靖立朝已十年了,万岁除了在父母名号上执着之外,执政方面并无过错。

宁王造反,前车未远,若行此事,大明必将天下大乱,生灵涂炭。岂可因礼仪之争,断送大明基业?”

陆绎苦笑道:“这件事对杨廷和只是礼仪之争,对两位国舅却是生死攸关,处境不同,心境自然也不同。”

陆炳点点头:“这话对,只是我相信,杨廷和就算面临生死关头,也未必会那么做。人和人,永远都是不一样的。”

父子二人沉默良久,陆绎才开口:“所以,两位国舅是去找武宗子嗣的,而父亲带着锦衣卫,却是去刺杀武宗子嗣的,对吗?”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