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手眼通天(1 / 2)

加入书签

王副部长一向对这个专横的部长有意见,平时也不敢硬顶,但在有说可说的时候他决不放弃机会。今天他听了一下尚部长的话头,包庇张明的意思已很明显了。所以他要反其道而行之。

凡是“敌人”支持的,我就要反对。即使不能坚决反对,也要想办法给他制造一点阻力。

他装出一副惋惜的样子说:“是啊!我们也在为他可惜!可是,按照我们之前的规定,恐怕也只能忍痛割爱了。否则难以服众啊!”

尚部长早就知道他会有这么一手,就说:“对于违纪,我建议大家要有一点辩证思维。也就是说要具体情况具体对待,要一分为二地看。对待这个黄升事件,大家先抛开纪律不谈,光从效果来看,看张明的处理办法是不是得当。在当时中江县的人民对一中、对教育意见很大的背景下,把黄升的丑闻抛出来,对中江教育的形象、对中江的稳定有什么好处?我觉得张明在处理这个问题时是有着一定的政治考量的,显示出这个同志有着很强的大局意思和政治智慧。我觉得,他的违纪,就好比打球时为了把球打好,在抢球断球的过程中犯了规一样,可以原谅!我们不能因此让这样一个有能力的同志失去一个好的晋升机会。这样做,是对干部不负责任,也是对我们的事业不负责任。当然,这是我个人的意见,大家也来讨论讨论!”

与会的其他人都是能和尚部长保持高度一致的。每当王副部长对尚部长的决策持不同意见时,尚部长就会走群众路线,让王部长陷入孤立,最后不得不就范。

今天尚部长故伎重演,他说让大家讨论,就是在发布动员令。

云副部长抢先发言:“我个人同意尚部长的意见。兵法上谈到选将时有五个标准,智、信、仁、勇、严。我对这五个标准中的“智”和“仁”最为看重。一个人没有仁,就不会去办好事,没有智,就不能把事办好。两者都具备,就能办好事,把好事办好。张明对黄升事件的处理,可以看出这个同志很灵活,同时有一种悲天悯人的情怀。同志们,我觉得我们党的干部一定要有这种情怀,不然,我们就会成为没有感情的执政机器,就会成为只想把事情搞大、不想把事情搞好的酷吏。从这点出发,我建议给张明一个机会!”

其他几个同志也纷纷表态,支持尚部长的意见。

尚部长努力地掩饰着内心的得意,对王副部长说:“老王,你看,张明的事是不是可以通过了?”

王副部长知道自己在这里的处境是非常孤立的。如果自己仍然坚持反对,尚部长肯定要启动举手表决程序。那个结果是显而易见的,自己何必要寻那份难堪呢?

不过就这样认输也太没面子了。他想,无论你们怎么说,张明违纪的事已铁板钉钉了。必须要有所交代。

于是他说:“我不是不同意尚部长的意见,但我觉得我们要把事情处理地圆满一点。一个同志明显违纪了,我们总不能装做没看见吧!总不能对之不做任何处理吧!这样对今后的工作不利,也对当事人的成长不利。一个人再有才,也必须接受纪律的约束啊!”

尚部长在内心里也觉得王部长说得有道理。既然大的目的已经达到了,其他的就让他一让吧!

最后,他们对张明的事来了个折衷处理。张明的副县级可以让他上,但该处理的问题还是要处理。于是组织部责成中江县委对张明的违纪行为进行调查处理。提拔的事不受处分的影响。

在使用张明的问题上,组织部建议暂不让他担任副县长,让他以副县级的镇委书记的身份在基层工作三年后,再视情况安排工作。

之所以不让张明继续担任教育局长,一是要体现出对张明的惩诫之意,让大家知道,违纪总归是要付出代价的。二是尚部长觉得像张明这样的干部还应该到基层锻炼锻炼,将来好在经济建设的第一线去发挥才干,他认为张明不适合在教育局这个最需要循规蹈矩的部门工作。

这样对上对下都有个交代。

马一明也有此意,当前的经济建设确实需要像张明这样的能员开拓局面,把他放在教育局有点可惜了。

面对这样的结果,张明又喜又忧。

喜的是级别上了一个档次,忧的是要去做那烦人的镇委书记。

乡里的官不好当!有多少刁民和刁事要你去处理啊!

在安排张明在哪个乡镇工作时,马书记和常县长有着很大的分歧。

其实两个人都想为张明好,但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

常县长很为张明抱不平,他听说和张明一起考上副县的干部都实打实地当上了副县长或者在城里大机关任职,惟独张明被下派到乡镇,怕张明不舒服,想找个好地方安慰安慰张明。

最好的乡镇是城关镇,因为它说是乡镇,其实就是县城。生活条件优越不说,经济形势也好,在这里干会很轻松。而且城关镇是中江第一大镇,天子脚下,在这个镇当一把手在全县所有乡镇党委书记中自然是头把交椅,与张明副县级的级别也很相称。

当然,常县长这样提议也有自己的私心在。因为现任城关镇党委书记是一个老资格的干部,在他面前有时候有点倚老卖老,布置任务时经常讨价还价,让他很是不快。他想借此机会将他换走。

马书记对此自然心知肚明。他当然不会同意。他是很依重常县长的,但也不想让常县长的势力坐大,对他自己构成威胁。所以必须要有人来牵制牵制他。同时他也不想过分纵容常县长的排除异己的行动。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