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9章 科举改革,震惊朝野(1 / 2)

加入书签

金陵皇城,御书房内。

已是子时,新帝陈怀安依旧未返回寝宫就寝,仍在御书房内兢兢业业的处理政务,伏在案桌上奋笔疾书。

当皇帝都当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更别提是能腾出心思和精力去宠幸三宫六院的七十二嫔妃了。

穿越者中,当皇帝当成陈怀安这样的,恐怕也是古往今来第一人了。

倒也不是陈怀安不想放纵,实乃是形势不允许啊!

他穿越前,不过是个魔都大厂内996的社畜,对于古代历史的了解也仅仅只是来源于网络上的穿越小说。

即便是胎穿大新王朝24年,在其父陈破虏的培养下学习文治武功,其所掌握的知识也仅仅只是支持他能当好一个王朝异姓王,治理好封地的几十万百姓而已。

再加上,那前朝大新又是“以武为尊”的王朝,这就导致了陈破虏在培养陈怀安之时,更加注重对他的“武力”培养,而忽略了对其“文治”的加强。

正因如此,在陈怀安的麾下虽人才济济,但大多都是领兵打仗的武将。

好不容易有个“黑衣宰相”东方孝,谁又曾想那老和尚竟然在陈怀安即将登上帝位之时,竟然主动请辞,返回凤鸣山栖霞寺修行悟道去了。

所以,陈怀安现在身边连个值得信任的谋臣都没有。

以至于,在他称帝之后重建六部,都不得不仰仗前朝旧臣降将。

总不能,把封地龙城的地方小官吏,一下子拔苗助长提到新朝六部尚书的位置上来吧?

换而言之,那封地龙城若是真有此等治世之才,他陈怀安又岂能不知?

种种无奈之下,才迫使陈怀安在新朝初立之时,不得不事无巨细,亲力亲为。

同时,也让陈怀安下定决心——新朝科举改革,势在必行,刻不容缓!

呼——

终于,随着最后一个字的落款,伏案写作的陈怀安长吁了一口气,案桌上的宣纸上已经洋洋洒洒的写下了数千字的文章,《告天下学子书》六个标题大字,显得格外耀眼。

没错,陈怀安连日来将自己关在御书房内书写的内容,正是他参考后世科举制度,结合新朝的实际情况后,经过长时间的深思熟虑最终得出的科举改革意见。

这一封《告天下学子书》中,陈怀安制定了详细的新朝科举制度,彻底废除了此前已经沿用千年的“九品中正制”选拔官员制度,让全天下的读书人都有了通过科举考试而入朝为官的机会。

如此一来,便能有效减少朝中官员以出身结党,从而对抗朝廷和皇权的事件发生。

最明显的例子便是,在今日的朝会上幽云十六州的文臣武将,在册立新朝皇后一事上形成攻守同盟,以对皇权施压。

这一切,皆因在此前各地官员的任命,皆由当地德高望重的门阀氏族举荐,久而久之便在官员之中形成了盘根错节的复杂关系,让他们成了同一战线上的利益共同体。

当一个利益集团的影响力发展到一定地步的时候,势必就会影响和威胁到皇权的统治。

陈怀安下定决心推动科举改革,其目的就是为了网罗天下英才以为皇权所用,并逐步瓦解此前在朝中已经形成的各地利益集团。

这也意味着,陈怀安在已经拥有了足够的武将集团之后,开始着重于培养自己的文官集团,从而达到文武平衡,良性发展的目的。

说干就干。

在第二日,新朝的第二次文武百官朝会之上,陈怀安便当朝让司礼监秉笔太监蔡和,宣读了《告天下学子书》的内容,将新朝科举改革之事,摆到了台面上。

“朕承天命,统御万方,以仁德治天下,以文治为纲常......”

司礼监秉笔太监蔡和,手持新帝陈怀安亲笔撰写的《告天下学子书》,拖着尖锐的嗓音在金銮殿内,一字一句的宣读道:

“观新朝之天下,有志学子众多,皆怀经世治国之才,而求进之路尚狭,为广开贤路,选拔英才,以助朕治理天下;”

“特诏科举改革,使天下读书之人皆能参与新朝之科举,入仕为官,共谋国事!”

刷!

当站在金銮殿的台阶之上,面对着满朝文武宣读皇上诏书内容的太监蔡和,在宣读到新帝陈怀安竟然要改革科举制度,让天下读书之人皆能通过科举入仕为官之时,朝堂之上的文臣武将俱是一惊;

武将集团还好,毕竟在“以武为尊”的前朝,哪怕是军中普通的士兵,都能通过军功积攒而得到提拔,勇武将军庞先楚就是最好的例子;

当然了,在军中也有靠着父辈的举荐,而后到军中镀金提拔的武将也不在少数,前朝西北总兵吴青云之子吴奉先,就是靠着其父的举荐,一步步被推到少将军的位置上的。

总体来看,对于朝中的武将集团来说,新帝陈怀安此番改革科举,于武将集团而言除了震惊之外,似乎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影响。

但,对于朝中的文臣集团来说,新帝陈怀安改革科举的做法,无疑是在文臣集团中引发了一场地震。

尤其是对于礼部尚书张甫而言,直到现在他才终于明白,为何皇上迟迟没有批复礼部关于来年新朝科举的奏折。

原来,皇上是早有打算,决心要改革这沿用了千年的,通过地方官员和门阀世家举荐的方式,为朝廷选拔官员的制度。

如此一来,可是直接触动了各地门阀世家的利益,这科举改革,能顺利推行得下去?

金銮殿上,司礼监秉笔太监蔡和还在宣读着诏书:

“科举之制,自古有之,然其选拔之法,或有偏颇;而今朕改革科举,废除门第之限,不论贵贱贫富,凡有志于学,有才于文者,皆可参加科举考试;”

“新朝之科举考试,分为乡试、会试、殿试三级,乡试由各县郡举行,选拔优秀之人才;会试由朝廷举行,汇聚全国各地之精英;殿试由朕亲自主持,选拔国家之栋梁......”

“......”

蔡和逐条的宣读着《告天下学子书》的内容。

新帝陈怀安在诏书内容中,详细的介绍了科举改革的内容,以儒家经典为主,兼顾经史子集,注重实学实才,凡能明经义、通政事、善文章者,皆可入仕为官。

并且,陈怀安还道出,他此番下定决心改革科举制度,其本意是为了不拘一格降人才,选拔贤良,以为国家所用。

他深知此番推行科举改革,势必会遭到各地方门阀世家的抵触,甚至是暗中作祟影响科举考试的公平、公开、公正;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