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6章(2 / 2)

加入书签

皇上提出了很多问题,文学、历史、经济等各方面都有,好在那个徐州举子有丰富的知识储备,还能将这些知识关联和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皇上还提出了关于大锦以后发展的方向以及遇到的问题,朝廷最该整治的问题,徐州举子陆庭君都一一对答。

皇上不断的点头,显是对这个陆庭君十分满意。

“今年大锦粮食欠收,江南水灾,到现在粮食还没有收上来,另有多处因为虫害欠收,各地粮仓没有粮食入库,不知该如何解决?”

这道题是笔试题。

潘公公亲自捧了纸笔,给了前三甲。

这题连大臣们都难住了。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能有什么办法?

陆庭君拿起笔,蘸了墨,抬笔就写。

李至信略一思索,也开始写。

只剩下紫皮大地瓜,低着头,小厮给他准备的问题皇上都没问,这下他可傻眼了。

他左看看,右看看。

丽贵妃等人在后面看不见前面的人,但说话是能听得清清楚楚的。

皇上皱了眉。

刚才所问问题,都是那两个人答的,他一言不吭。

如今还探头探脑的。

皇上的手握紧茶碗,此等蠢货,家里的夫子连小厮都教会了,他竟然什么也没学会。

紫皮地瓜实在写不出来,就放下了笔。

转头看看别人还在写,又拿起笔,写了几行。

一炷香时间到了,潘公公上来收了考卷。

皇上看着那张只有几行字的纸,心里的火直往上蹿。

皇上压了压火气,先看陆庭君的。

陆庭君的文章很是清晰。

他共写了三条。

第一,省。皇上以身作则,一日一餐,给民做榜样,共度难关。

第二,借。不论是世家大族还是商贾人家,往往屯粮极多,只为卖高价,朝廷可以出面借,许以好处,比如允许商户人家子女考功名,或是给个拿奉银的虚职。

第三条写得最多,是欠收之后的改变。

分田到户,鼓励农户好好侍弄地,少收租少收税,对于格外有经验的农户,找司农处官员陪种,记录种植经验等等。

皇上笑着看着陆庭君道:“陆举子,你细说说这第三条。”

陆庭君不敢抬头,道:“其一,大锦不通,此处不知那处事,臣在徐州,就只知徐州事,消息不通,影响了发展。”

“臣路过江南,在渠州,发现渠州的稻子比别处晚了一些,问了一下,才知那是晚稻,当地人还说,一年可以种两季,可是臣从徐州一路到上京城,只有渠州、长州两地有这种稻子,其他地方一概不知,这一年种两季的稻子没有得到推广。”

皇上……

不是没有推广,那是太子妃新弄出来的,还不知道行不行呢?

“其二,不必求全,全必不专。有些人文章未必写得好,可是极会种地,有的人说不清道理,却有实干的能力。徐州从前都是种稻子,可是徐州的水田并不好,还一直种稻子,徐州有一落考举子,喜爱读书,学会了种地,开始教人种小麦,他把地分几种,深知哪一处的地种哪一种庄稼比较好,可是他却考不上举人,这样的人是某一方面是有才华的,遇到这样的人,应该破格提拔,让其发挥,也能为朝廷做出贡献。”

“其三,选其极致。臣在今年的贡院考院中受到了启发。太子殿下下令,不必在意避讳,可见太子想要选的是才华,非要把各种规矩加之其上,选出来的人就未必是想要的,就如选马,如若只想选一匹快的,不必在意它是什么毛色,它几岁,来自哪里,只要够快,就可以了。”

皇上很高兴,不停的点头。

“好!好!”

紫皮地瓜一脸的汗,偷偷的抬起头,悄悄的看了皇上一眼。

“吧唧!”一声,紫皮地瓜一屁股坐在了地上。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