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3 章(2 / 2)

加入书签

肯定的语气表明了她对手中包子的喜欢和认可。

“你伯娘说的对。”唐老头跟着点头,嘴里还包着包子。

唐九柱纠结的追问:“真的吗?”

他知道三伯和三伯娘宠糖糖,可她说什么是什么,这是不是有点……

莫氏两口吃完手中的包子,意犹未尽的瞅着筛子里其他包子,也不管他问的是真的好吃还是真的卖三文钱,当即点头:“真的!你家包子是真好吃!我家马上就要买铺子了,你让大伯也准备起来吧。”

“啥?买铺子?”唐九柱不出意外的惊讶了,不,是受到惊吓了。

三伯家什么情况,别的村民或许不知道,但他们家是很清楚的。

他们家就是租铺子都有些勉强,更何况是买呢?

不是瞧不起三伯家,而是事实如此。

“嗯,弄出来个吃软螯子的方子,卖了”,唐糖再次含糊道。

苍蝇拍子、牙刷、牙膏什么的,她是真的不想让其他人知道太多,软螯子过了明面,也好解释。

这次唐九柱的下巴差点惊的掉下来,磕磕巴巴的说:“一个方子……买、买铺子?那……”他使劲吞了一下口水,问:“那你帮我家想的的包子方子是不是也、也值那么多银子?”

若是如此,他得回去跟爷爷说一下,看这事儿怎么处理。

唐九柱心里暗暗的想着。

此时,他都觉得手里的碗有些烫手了。

“瞎想什么呢?”唐糖白了他一眼,抬手指了指自己的脑袋,“除了软螯子对他们来说是个新鲜吃食之外,我还有个聪明的脑子,给他们想了好多种软螯子的做法。这就像我之前去卖带布的竹编物件一样,哪怕别人跟风,我们已经挣到了钱。”

唐家人除了唐老大都恍然大悟,唐九柱也一脸的释然。

他这几天常往这里跑,也知道了竹编那个事儿。

脑中仔细想了想,觉得糖糖说的确实有道理,他心中一动,道:“是不是卖到其他地方也能卖到很多银子?”

哟,脑子还挺活!

唐糖赞赏的看了他一眼,稍微大了点的眼珠子咕噜咕噜转了两下:“五柱哥如果跑商去的地方远,倒可以试试,附近就算了,被人知道了不好。”

唐老头激动的起身,因着急而双手不停比划:“我听说他去的地儿远着呢,与我们县隔了一两个县呢!”

唐糖眼睛一亮,如黑珍珠一般的眸子熠熠生辉:“五柱哥下次什么什么时候回来啊?”

记忆中,唐甜甜很少见到唐五柱,不过每次他回来都会给他们家送些东西来。

她喝的糖水里用的糖,有些就是唐五柱从外地带回来的,好似比怀山镇买的稍微便宜一点。

“三伯说的对,五柱平日里就跑的远,这次因为雪灾,他们商队跑的更远,听说去边境了。前不久他来家书,当时说是差不多一个月就回来了,现在算算,差不多还需一旬左右吧。”

说到这儿,唐九柱也松了一口气。

五哥这次走之前并没有给家里说去哪了,因为这次跟以往不同,以往他们商队要去哪里,东家都会提前告知商队队员。

去年雪灾,大华不止一个地方受灾,所以,他们商队去哪里都是临时决定的,边走边改行程。

要不是快回来了,五哥怕是还不会告诉他们他去了边境。

“怎么就去了边境?”唐老头停下脚,拧眉问道。

“是啊,边境多危险啊!五柱子没事吧?”莫氏也一脸的不赞同。

唐大福几兄弟跟二老表现差不多。

唐九柱叹了一口气,“五哥年后走的急,家书来得也慢,他们商队这次都是边走边定地方,他也是快回来才在家书中提到自己去了边境,说是那边没有闹雪灾。”

“这孩子……”唐老头跺跺脚,一扭身坐在凳子上,拉着脸。

莫氏也叮嘱唐九柱,“九柱,下次他再出门,你们可得提前问清楚,要知道,多少人去了边境就再也回不来了啊!”

朝廷每年都会征役,役种不定。

莫氏他们年幼时皇帝好战,兵役居多。

新皇上位后,天下逐渐稳定,劳役和杂役居多。

村头眼睛看不清的叶婶子,她家的那口子就是去服兵役没的,她为此哭瞎了眼。

在老一辈人眼里,服兵役就跟去送命没什么差别。

而普通人服兵役大都是去了边境,久而久之,他们对边境两个字的恐惧与兵役俩字画上了等号。

新皇仁慈,徭役是可以用银钱代替的。

唐家不管日子过得怎么样,每年都会留出代役的钱。

许多人不愿意分家也有这个原因。

现在徭役不似以前那么重,一户人家一个名额,只要不分家,一大家子每年出一个人就行。

分了家,一家子人说不得几兄弟都得去。

为了服役这事儿,不知多少人家吃不好睡不好。

唐五柱如今竟然主动跑去边境,唐老头两口子听了,心情并不怎么好。

“嗯,家里也说过了,等他回来肯定要挨揍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