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9 章(1 / 2)

加入书签

最后的帝王青色兔子

第三十九章

董卓一死,密谋布局此事的王允立即下令,将狱中的荀攸等人放出来,又将董卓全族尽数诛杀。那些跟着董卓来到长安城,享受了几年富贵的董氏族人,如董卓的弟弟董旻,侄子董璜,连同被董卓特意迎接来的年迈老母亲,曾拿着紫绶金印把玩的董氏女子,都陪着偌大的眉坞一同覆灭了。

长安城最热闹的集市中,董卓尸身上的灯芯燃烧了起来。

曾经占据了洛阳,杀死过少帝,执掌朝政的太师董卓,就此谢幕。

消息传到民间,百姓奔走相告,普天同庆。

未央殿中,刘协看着摆在自己面前的诏书,用了皇帝印。

这是一封给予王允管理朝廷日常事务权利的诏书。

董卓还在的时候,朝廷细务便都交给王允。

如今董卓伏诛,王允乃是幕后的联合发起人之一,另外的发起人何喁已经被董卓杀死。

当此之时,自然要王允站出来,保证朝廷的正常运作。

在此之外,刘协又将吕布擢升为奋威将军,仪比三司,晋爵温侯。

吕布立在百官之前,手捧诏书,神思恍惚。

一切发生的太快了,他仿佛还能嗅到董卓血的腥味。他曾经那样激动忐忑,事到临头,原来只要一枪便将人放倒了。就好比从前他杀丁原一样,眼一闭,刀一递,并不比战场上杀敌人更难。董卓,丁原曾经压在他头顶的人,其实都没有他想象中那么强大。

王允在上首,道“既然诸位都没有疑议,那请老将军皇甫嵩出马一事就这么定了。我会奏请陛下拜皇甫嵩为车骑将军,由他统领军事。”

眼见就要散会,吕布忙问道“那长安城中的凉州军旧部,当如何处置”

董卓死之前,手下兵马分作两部分,主力之一跟随牛辅屯防在陕县,主力之二则跟随李傕、郭汜、张绣等人布防于函谷关附近,警戒袁绍等人。剩下的兵马则由徐荣、胡轸率领,在长安城中驻守。

董卓之死,很是突然。

远在陕县、函谷关的牛辅、李傕等人还不知道消息,但就在这长安城中的徐荣、胡轸却早已清楚。

好在因事出突然,胡轸与徐荣有些懵了,又见城中民意汹涌,己方势单力薄,不敢冒然出头,便投降了王允。

此刻见问,王允便道“胡轸、徐荣等人已经投降,还要如何处置”

吕布却觉不能安心,他跟胡轸本就有过节,便道“他们如今投降,并不是诚心相投,不过是看不清形势,不敢冒险罢了。咱们可不能信他们。”

王允也清楚吕布与胡轸之间的过节,便有些疑心他要公报私仇,因道“论迹不论心,岂有因为怀疑,毫无证据,就杀了他们的底下兵卒闹起来,如何叫他们闭嘴”

吕布打心眼里不赞同王允那句文绉绉的“论迹不论心”,当着朝臣却也知道辩不过他,又另有一则极为关心之事,便暂且抛下徐荣、胡轸的处置方案一事,转而道“董卓一死,他府中那许多金银财宝,该如何分配眉坞里存的那够吃三十年的粮食,又该给谁”他这么问,显然是自己有想分之意。

王允便问道“你说该怎么分”

吕布自然是恨不能自家并州军全吞了,但当着众臣的面,也不好自己发财,便道“我也没什么好主意。不过自从车驾西行,百官将士日子过得都苦,既然有这些财物粮食,不如拿一部分出来,给大家都分一分叫大家也都鼓鼓劲。”这是行兵打仗常用的手段,攻占了一处,总要叫士卒抢些财物,得些好处。否则当兵这样苦,没有好处,谁还愿意再跟着打下去呢

朝臣中便有意动者。

王允沉下面色来,从前心中对吕布的成见更深了,果然剑客便是剑客,只可用其力,不能以士相待。这等武夫,所思所想,总逃不过利益二字。

王允字字清晰道“董卓府中财物也好,眉坞粮食也罢,这些都是董卓劫掠盘剥而来,就中甚至有汉室皇帝陵寝之物,我们如何能分给自己理当尽数归入国库,待到陛下东归之日,要分毫无损运回洛阳。否则关东盟友如相问,你我有何面目以对”

这真是用生命来践行大义了。

王允把分财物的意义拔到这么高,谁都不好再争了。

提出要给众人分好处的吕布,不仅被当众驳回了意见,还给王允的清正形象做了一回反衬,难免有些讪讪的。

好在吕布跟王允私下相交也比较久了,知道王允性情如此,倒也没有太恼怒。再一则,此时董卓方死,吕布跟新盟友王允正在“蜜月期”,就好比他才杀了丁原跟随董卓时一样。

所以当下吕布也没再说什么,一切都照着王允的安排执行下去。

既然长安城中的事情暂且解决了,那目前最该担心的就是陕县、函谷关附近的凉州军主力该如何处置。

此时牛辅等人自然还未接到董卓已死的消息。但是他们迟早会知道的。一旦董卓被杀的消息传到函谷关,领兵的李傕、郭汜、张绣和他们帐下的谋士会如何应对在陕县屯兵的董卓女婿牛辅又会如何应对他们是会赶赴长安城,为昔日的首领报仇;还是会军心涣散,就地解散,各回各家

吕布到底是真带兵打过仗的,很能推想首领出事后,在外将领士卒的心态。他主张招抚凉州军主力,叫牛辅等人安心。

王允对兵事不熟悉,起复的皇甫嵩老将军又还未至,自己也拿不定主意,便暂且听了吕布的意见,写了招抚凉州军的诏书,请皇帝用印后,便只等发出去了。

皇宫之中,因董卓伏诛,宫人脸上都有了些喜气洋洋的模样。

唯有蔡琰想到梦中之事,后来她自异域回汉地,听人说当初董卓死后,父亲书生气犯了,旁人都因为司徒王允的命令不敢去祭祀董卓,她的父亲反倒在王允组织的宴会上,为董卓感叹,引言获罪,被下狱后不久便死在狱中。梦中的她听说之时,已经距离父亲之死过去十数年了,也未知真切。

此时蔡琰得知董卓之死,想到父亲之死,寝食难安,面见刘清,请辞道“值此动荡之时,我放心不下父亲,请求回府住几日。”

刘清奇道“董卓死了,你父亲乃是大儒名臣,又有什么好不放心的”她看蔡琰连眼圈都红了,美人忍泪,我见犹怜,忙又道“好好好,先生要回府,我送先生便是。”

蔡琰不好推辞,怕再生事端,反倒被绊住。

刘清同她相携走了一程,忽然狐疑道“该不是长乐宫中,我哪里得罪了先生吧”她这几年来,我行我素的性格越发明显了。此时竟然有这等反省自身的问话出来,也算是罕事了。

蔡琰满腹心事也被逗得一笑,道“殿下哪里会得罪我”

刘清这才放心了,将蔡琰送回府中,见她家中旁的都简单,甚至素寒,唯有书多。若在从前,刘清便要觉得简陋了,如今受蔡琰影响,竟觉屋舍要这样装点,才又雅致又清爽。

刘清又缠着蔡琰说了一会话,约定了来接蔡琰的日子,才依依不舍回宫去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