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有些事(1 / 2)

加入书签

宫墙边,姚贾用一种“我信你个鬼”的表情看了一眼张良,转头郑重地对李斯道“御史,你信吗,反正我是信了。”

“”李斯默默点了点头,“我也信了。”

“啊,那真是太好了。”张良欣慰地拍了拍他们的肩“这天色也不早了,家里人都等着呢,快回去吃岁饭吧,要不长安君送送你们”

“”

李斯和姚贾齐齐看向站在一旁的长安君,对方还是冷着一张脸,手里一直在摩挲剑镗,仿佛只要他们敢出去胡说八道,这把剑立刻就能砍在他们脖子上。

李斯“不了不了,姚卿正好要去我府上,我们一起回去就行了姚卿”

姚贾“对对对”

张良颇为遗憾“唉,那我就不送了,两位走好”

“走好走好,改日再会。”姚贾忙拉着李斯走了。

张良叹息一声,咋了咋舌,“我这也太背了,怎么到哪儿都能撞上事儿。唉,长安君,你就没什么想法一点点都没有”

白起没有说话。

片刻后,他惜字如金地吐出一句“别动赵婴。”

张良“”

张良愣了好一下才猛的反应过来“不是吧长安君你也喜欢赵婴要不然你这真是大度过头了啊”

白起丢给他一个看智障的眼神,转身走入风雪中。

张良跟上他“长安君去哪儿啊长安君你别想不开啊”

白起终于被他吵烦了,拇指弹开剑格,银白剑刃出鞘,剑首抵在了张良小腹“回去。”

张良“你别想不开,一切都好说啊”

白起冷冷道“不会。”

“那好,那我走了告辞告辞”

张良被那一记出鞘顶得腹痛,知道再缠下去长安君真要生气了,忙不迭走了。

白起看着他远去,收剑入鞘。在原地站了片刻,他转身往长安宫的方向走去。

与他相背的另一端,张良刚要出宫门,门边一直站着的一位侍官喊住了他“少傅。”

张良转头一看,这人是东宫那边的侍官,赵宪身边的亲信,有些意外。

那侍官看样子是找不到他就等在这里了,身上都是落雪,但神色仍是岿然,恭敬道“太子殿下请少傅今夜在东宫过新岁,大王许可了的。不过少傅若要回府也无妨。”

张良咂摸了一下。赵宪这个鬼精灵,小心思还挺细。他现在可真是空荡荡的孤身一人,国破家亡,唯一的亲人也被大王给车裂了,国仇家恨啊,小太子这是在变着法安慰他吗

东宫是什么地方,满朝文武除了教授太子的少傅少师。谁也进不得。去那里过新岁,是信任也是恩宠。

张良笑了一下,“不必了,感谢大王和殿下美意,我回府上一个人过就行了。”

换了别人,谁敢拒绝。也就只有张良。

侍官见他如此,也未强求,只是领命“恭送少傅。”

张良摆了摆手,独自走出宫门。

这些事早在他当初打算仕秦时就已经预料到了。人活着不如意事十之八九,能与言者难有二三,都是苦水里煎熬,真要一件件一桩桩的恨起来,哪恨得过来啊。

张良在大雪中走出宫门,沿着空旷的咸阳主道慢慢往自己的府邸走。腊祭到了街上都没什么人,都在家里其乐融融忙着准备庆新岁,张良想想自己那个连下人都没几个的空旷府邸,心里一片寂静。

有时候他也分不清,是国仇家恨重要啊,还是在千秋青史留下那么一两句只字片语重要。一万年来谁著史,三千里外觅封侯,春秋三百年,如今两百年,生养了多少人,至今还能在史册里看见的,又有多少万人中挑一啊。

读尽古今圣贤书,要的不就是这一个一吗

张良自嘲般笑了笑,抬手拂去脸上的水渍,忽然,他的脚步顿住了。

大雪飘飞的昏暗长街上,亮着一点烛光。

提着灯的人青衫短帽,眉目柔和,安安静静地站在树下,看见他来了,露出一点清浅的笑意“想着你回来应该是很晚了,过来接你。”

张良用力抹了把脸,把那些该死的雪花都擦了,走过去接过韩非手里的伞,揽住他肩膀“又不是找不着路,哪还能劳烦韩非先生啊”

韩非倒是也没有避开他的手,像是已经习惯了,轻声道“你刚才哭了”

“哪有,雪啊,化了。”

韩非不置可否,只是跟着他一起走。

他是和张良一起来秦国的,但是没有选择入仕,只在张良府邸附近教书育人,慕名前来的天下学子踏破门槛,无不是想学了他的法家术去秦国朝堂掺和一脚,倒也热闹。

走了一会儿,张良道“你说,五百年后,一千年后,还有人记得我吗别看我现在做官,瞧着风光,你可比我强多了,只靠文章就能流芳百世。想想古往今来,只靠文字就能千古留名的,才几个啊诸子百家,听上去多厉害,真过了几百年还为人称颂的也就顶尖上那几个,儒家孔子,道家老子,墨家墨子,法家嘛”

张良嘿嘿一笑“非我们韩非莫属。”

韩非只是淡淡地笑“不能和师兄比。纸上文章或许我胜师兄,若论经国治世,我却远远不如。师兄志在将法家术推行至天下,这份胸襟不是常人能有的。天下归一后如何治理,是比征服难上千万倍的事。”

张良认同地点了点头,想起李斯,不由笑出来“你这师兄看着谨小慎微木木讷讷的,其实心里有天地啊。”

腊祭之后,新岁开春。秦王祭祀渭水。

东宫里,赵宪正在和新进来的少傅属官庄喜玩耍。

庄喜得到嬴政的提点被送入东宫,在张良手下做一些闲杂工作,此刻,太子殿下和庄喜躲在一棵树后玩儿弹珠,地上散落着十几颗金丸银丸,赵宪的金丸打中了其中一颗银丸,那银色的小球滚出了界线之外。

太子殿下欢喜道“我又赢了这次罚你什么好”

已经被画了一脸乌龟的庄喜哭丧道“殿下想罚什么都行”

话音刚落,一道温和的声音响了起来“殿下,该上课了。”

赵宪回过头就看见赵高拿着一本书站在回廊中,他正是玩心重的时候,不由得卖可怜起来,瞪着水汪汪的眼睛看着赵高“反正父王不在嘛,让我再玩一会儿吧先生。”

赵高不为所动,正要拒绝,却有宫人带着另一名宫人走了过来。

那是长安宫的侍官,走到台阶下,躬身拱袖“公子请少傅赵高到长安宫一叙。”

赵高微微眯了下眼,手里的书本缓缓合上“公子是有什么要事找下臣”

侍官并未回答,只道“下人只是传话,不敢妄加揣测。”

赵高点了点头,轻声道“容我换洗一番。”

侍官再次垂了垂首“下人在此恭候。”

等赵高走了,庄喜才过去打了个招呼。侍官与他本来都是长安宫里的,庄喜如今也是入仕途了,地位今非昔比,那侍官恭恭敬敬说了些道喜的话,听得庄喜十分不好意思。

房间里,赵高草草写了封信,吩咐给提拔的那个亲信小宫人,“若我不回来,你找机会将这个交到甘泉宫项闾手里。”

下人接了信小心放进衣袖中,小声道“只是去叙一叙,少傅何故如此担忧”

赵高道“他挡了我的路,我又何尝不是他眼中刺大王对已故恩师赵厘的感情非同寻常,我与赵婴字迹与赵厘相似,皆是因他受到赏识。侍奉君侧,谁不是希望自己是唯一的那个你看,我不招惹他,他自己也要找过来了。”

那宫人有些明白了,忧虑道“不如不去了吧。恐怕那位公子未安好心。”

“去不去都一样。”赵高换上了少傅的官服,“倘若我回不来,你记得将信交给项闾。”

“是,下人谨记。”

赵高正了正衣冠,走入门外一片清光中。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