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女(02)(1 / 2)

加入书签

“再没感情,也得懂长幼有序吧?我是她二嫂,如此不给面子,真是反了她。以后出了门子,别指望我给她去婆家撑腰。”

老二气笑了,“小妹需要你撑腰,想什么呢?真以为你大哥有什么了不起的,我小妹都说了捏死他跟捏死一只蚂蚁一样容易。你大哥在她面前算个球?”

说实在的老二也讨厌妻子在他面前耀武扬威,颐指气使。

何氏插着腰,被杜二的话气的,哇哇大叫,“好啊,你翻天了,居然敢瞧不起我大哥……”

一顿谩骂,圆规状的插着腰,蛮搞笑的。

杜二懒得理恶婆娘,拍拍屁股出去了。

杜父换了一身不错的衣裳,领着闺女去到里长兼杜氏一族的族长杜三永家里去。

还没有进族长家的院门,在外用竹扫把扫地的杜吉发现了父女俩,忙打招呼,“根叔,这是媛姐儿吧?”

“嗯,回家就感染了风寒,今儿好了才出门。”杜父今日背挺的直直的,因为闺女手里还拎着礼物,一盒点心一盒闺女拿出来的胰子,面脂,一盒家里孩子们吸哒着嘴吃的欢快的棒棒糖。

后面的许媛媛抿着嘴浅笑安然,文文静静,看着还不错。眼前的是族长家的长子杜吉。

“吉堂兄好。”

“你还记得我?”杜吉指着自己的鼻子问道。

“记得,但不清晰,有一半是猜的,不过我记得去府城前,吉堂兄救过我。”

许媛媛确实记得,原主的记忆就像是放电影一样,给她放了一遍,肯定记得啊。

说到这事,杜吉挠挠脑袋,嘿嘿的笑了,“没想到妹子还记得,那时候你才多大啊?”

许媛媛正色道,“救命之恩,不说涌泉相报,至少得终生记住。妹子一直记得,记在心里。”

说完,在用布盖住的大竹篮中又放入了单独感谢杜吉一房的礼物。族长伯家,可不只有一个儿子。

她也不能全都送,之前没有准备也没有聊起这事,刚聊起,临时意动,放入了一个竹编的盒子。里面装的也是胰子,面脂,送银子肯定不合适,只有送胰子面脂,杜吉自己也可以用胰子,他家的媳妇儿,闺女也是可以用的,还放了几朵好看的精致珠花。

“嘿嘿,进屋说话。”

扫把放在大门口,杜吉心里舒服,满意的很,根叔家的老幺是个好的,嘴巴会说话是回事,可她记得自己救她的事情又是另外一回事。

反正小堂妹的几句话,说打开他心里舒服。

他可是未来的族长,平日里也帮着爹处理村里族里的一些事,也跟着爹出去与衙门的人多有接触,也不是那种一点世面都没有见过的人。

进院儿,“爹,我根叔带着媛姐儿来家了。”

“哎,快带屋里来。”族长杜三永忙在屋里拾掇拾掇,才出来。

杜父简单说了,才来堂兄家的事情。

杜三永摆手笑道,“不是事,媛姐儿感染风寒的事,别说族中就是村里家家户户都早已知晓,有甚好赔罪的。”

说完,杜族长又关心了一番许媛媛的身体,听到许媛媛说已经痊愈才说好。

许媛媛送上礼物,单独递给一边的杜吉一个盒子,“伯父,这是我单独送给吉堂兄的,出去多年,随着年龄增长很对事情早已忘记,可堂兄救我一事,也不知道怎么滴楞是记的清清楚楚。

回来时特意给吉堂兄家的嫂子,侄女备了一份礼物。这可是侄女单独送给吉堂兄的,伯父到时可得给侄女解释解释。”

“哈哈哈,好,谁敢说闲话,伯父就给媛姐儿解释。”

杜族长哈哈的乐起来了,他们两家还蛮亲的,三代以内的堂兄弟。

“嗯,伯父可别给忘记了。”嘟的嘴,说的一本正经。

之后,杜父说了闺女买宅基地的事,族长想了想,“长根,那就买你家隔壁的那块石子荒地。正好挨着,地方也够大,前后左右一共有五亩,足够大。”

“媛媛,要那么大不?”

杜父问闺女。

“要,都买了。蛮好的。”

说完,老族长让长子去准备牛车,去县衙换衙门红契。

一行四人,赶着牛车,去到县府,许媛媛中途还回了一趟家,找了一个大背篓,打算买绣花的一应物品。

给陶府的大奶奶绣点什么,利用大奶奶的人脉,打开生意。

有现成的人脉,直接来古代版高定。

许媛媛还打算给家里买头健壮的牛,还有买辆牛车,以后她要常去府城,不能一直借车那不是个事。

东搞西搞,原主的银子估计很快就会被她花光,好在她有多少银子每人知道,随便她说。只要不太离谱就行,过段时间等绣品绣出来,自己有银子也能有个说法。

她现在要做的除了盖房买田想绣花以外还要与原主昔日的主家大奶奶把关系弄的更好一些,她不怕有人欺负自己,反正欺负不到,也不怕自己连累原主的家人,她立的女户,是单独的个体。

只是她讨厌麻烦,与主家的关系再亲近一些,以后也能狐假虎威,唬唬人不是。

她自己的别墅空间里,银子金子铜板珠宝首饰都有,不差钱。

在衙门过户很快,许媛媛见时间还早不到吃午饭的时间,便说,“永伯,爹,吉堂兄,我想去骡马市场买头健壮的牛,还有牛车,平日里家里可以用,种田啊。

但偶尔我也得用,有些时候还得去府城看望大奶奶以及以前关系好的小姐妹,照顾我的嬷嬷们。”

“那得买,出门方便。”族长杜三永一听,拍着腿说要买。

牛之于农家,那是宝贝,族长不说,杜父也不会强烈反对。

说好,几人去到骡马市集,这事不需要许媛媛出面,只要出银子就成,在市集内有衙门的文书值守,直接换官方证明。

一切办妥,许媛媛已经打听到县城的酒楼哪家最好。

强行带着三人去酒楼吃午饭,要了间小包厢,点了几个菜,还外带的点了芙蓉肘子,醉仙鸡以及几个荤菜。

路径菜市场,买了猪肉,羊肉,猪排骨,猪板油,一通买买买,看的三个麻木的男人直咂舌。

杜三永同情的看着堂弟,小侄女太能花银子了,一天的时间,银子如流水般哗啦啦的流走。

之前在绣坊买了啥他们还不知道,知道的都能吓死他们。

杜父在心里告诉自己:要稳住,稳住,绝对的不能说闺女。刚回来,还不适应农家生活。

只是那心瞧着银子递出去,他抽抽的疼,真疼。

捂住胸口不想多说话。

精致的烟斗也填平不了心中的担忧。

闺女太能花钱了。

四人两辆牛车进村,不少在田地里劳作的人,揉揉眼睛,眨巴眨巴眼睛,“那是杜长根与他家才回来的小女儿吧?”

“可不是咋滴?”

“这是买了牛车,这闺女养的好,养的不错。”

有人慕了。

“可不是吗?长根家发了。”

“可拉倒吧,长根家闺女从主家出来可是立了女户,户籍不在长根家。多精明的丫头。”

“立了女户,就不是长根闺女了?她说破天也得孝顺长根他们。”

“孝顺?不记恨就不错,当年长根可是卖了她的。”

“你们胡说什么,做事做事。”

在另外一块地里,有家人,至始至终都没有说话,他们就是原主亲大伯一家:杜长生。

一家子天天吵,离许媛媛家不远不近,有一里多路。

老的偏心,被父母偏心的不惜福藏着奸,被欺压的心里怨声载道,老实的,不老实的,住在一起,时间久了,迟早要爆发。

相对大伯一家,原主家里算好的,父母虽然有点偏心,但不严重。至少明面上一碗水没有多少倾斜。

各房藏着小心思,但因为父母没有太偏心,也没有闹出来什么。二房闹腾点,但也在可控范围之内。

早上,许媛媛出门前,把送与族里族老,大伯三叔各家的礼物都已经交给杜母送去。

该送的人情往来是要送的,十年间,原主虽然没有回来过,干旱过后,原主的家人每年都会去一次府城看望她。

十年间,原主也听了不少关于老家亲戚的八卦。

许媛媛望了一眼远处地里的那些人,没有说话,调转头检查自己的背篓,里面都是她购置的绣花所需要的物件,绣架,针线,布匹。

都是一些富贵人家喜欢的各种布匹面料,彩线金银丝线。

坐在牛车上,与老爷子说,“爹,我那院子以后得麻烦您老人家。我想专心的在家里绣点物件,给大奶奶拿去瞧。

如果入了大奶奶的眼,绣品卖入富贵人家,以后也是一大进项。”

杜父点头,“行,房子的事,你别担心。我带着你几位哥哥一起弄。我认识隔壁村的魏瓦匠,他盖房在府城都是有名的,我明儿去一趟他家里。”

“谢谢爹,有爹娘的孩子才是个宝。”

小嘴油滑,哄的杜父紧抿的嘴,悄悄的上扬,心情也跟着飞扬。

还是闺女贴心,瞧瞧说的话多抚慰做父母的。

父女俩回到家中,院门外的孩子们,噢噢的叫,“爷爷,小姑回来喽。”

那边杜三永父子带着许媛媛给他们打包的酒楼饭菜还有猪板油,五花肉,挥挥手高兴的回家。

许媛媛下车,老大老二家里的长子,忙伸手帮忙。

许媛媛拎着自己的背篓进屋,其余的吃食自然有娘负责收。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