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郡县制的有点和缺点,始皇求教!(上架第二更!)(2 / 2)

加入书签

郡县制是由他们确立的,对于郡县制的优缺点,他们也最为清楚。

但是他们却都忽略了方辰说的这个问题。

如今听方辰提起,俩人不由恍然大悟。

他们之前都还处在身强力壮的年纪,就连继承人都没怎么考虑,自然也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

“不死药,朕必须得到不死药!”

“除了朕之外,无人能堪大任,大秦若是交给扶苏,只怕也不能长久。”

“至于其他的子嗣,还不如扶苏。”

始皇心中叹息,暗暗决定要早日得到不死药。

忽然,始皇向方辰行了一礼,将一个装满了五百金的钱袋递给了方辰。

并说道:“先生,这是五百金。”

“不知先生对于官员的选举制度,有何见解?”

自从商鞅变法之后,大秦的选官制度便成了军功爵位制,不管出身有多低微,只要有战功,就可以得到爵位与奖励。

这一套制度让大秦的军队战斗力直线上升,一跃成为了曾经七国之中的王者。

在始皇统一天下之时作用极大。

但是如今天下一统,除边疆防守之外,大秦之中再无战事,这套制度的作用降低了不少。

而且这套制度并不适用于文官的选拔。

毕竟军队只需要负责大战,能上战场杀敌便行。

对于学识的要求不高。

换句话,这个制度适合只会打架的莽夫,冲得越狠,打得越凶,官位便升的越快,越高。

但是文官却不同,文官更多时候靠的是脑子,是学识。

不是打架打得猛就可以解决的。

如今天下一统,更需要的是治理国家的文官。

之前的察举制和世卿世袭制始皇并不想采纳。

所以始皇现在需要一套文官的选拔体系。

方辰接过始皇递来的五百金,淡淡笑道:“大叔,这个你可算是问对人了。”

“我这里刚好有一个解决的之法。”

“对于官员的选拔,我建议使用科举制。”

“科举制,也称为科举,其选拔方式乃是以考试录用的形式。”

“在全国范围之中,只要是大秦的子民,并且出身清白,无论高低贵贱,皆可参与科举,考试通过,即可授予官位。”

“没有通过考试的,不管其出身多么高贵,皆不授予官位。”

“如此一来,便可避免官职世袭。”

“而且选拔出来的皆是人才,可堪大用。”

“科举制,可分为……”

始皇一边听着方辰讲解科举制,一边微微点头,表示认可。

约莫半个多时辰之后,方辰才将科举制介绍完。

长时间的说话,让方辰嗓子都快冒烟了。

还有有大红袍帮他润润嗓子。

这五百金,还真不是那么容易拿的。

始皇听完方辰对科举制的讲解之后,建立学宫的心情更加急切了。

科举制的核心,在于人才的培养。

说到底,科举制是建立在学宫制度之上的选拔制度。

科举制虽然能让平民百姓也有机会做官,避免了世家贵族对官位的掌控。

但是科举制却需要考试。考试,便意味着参与考试的人要有足够的学识。

若是学宫不建立,百姓得不到教化,知识完全掌握在世家贵族手中。

那科举制也没有什么意义,反正能去参加考试的都是世家贵族的人。

始皇沉思,仔细考虑着学宫的事宜。

如今造纸术有了,活字印刷术有了。

学宫教学典籍的材料不用担心了。

学科也划分好了。

接下来要做的,就是详细确立学科的教学知识和学宫的建设了。

至于学宫的建设,可以从方辰这里购买建造图纸。

始皇想到此处,随即看向方辰,问道:“不知先生对于学宫的建造有何建议?”

“这建造的图纸,不知先生能解决否?”

学宫图纸的问题,大秦之中自然是有这方面的人才的。

但是始皇觉得,方辰这里卖出去的东西质量都很不错,所以他想从方辰这里购买。

虽然可能要花费不少的钱,但是却值得。

学宫是很重要的建筑,关乎着大秦的未来,容不得半点马虎。

方辰闻言,欣喜道:“自然有,大叔需要什么规模的学宫?可以大致描述一下。”

他虽然不会画学宫的建造图纸,但是他可以从系统商城之中购买。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