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第十章(2 / 2)

加入书签

“这什么地方”游淼说。

“江波山庄。”李治烽答道,说着把头发一束,起身出去打水给游淼洗脸。

游淼抱着被子坐在床上,转头四处看看,依稀记得昨夜是怎么进来的半夜已困得有点糊涂了,朦朦胧胧地坐马车进了山庄,李治烽在前头赶车,他在车里睡觉,到了以后佃户们也没多说什么,引他们进去,李治烽上车说了句话游淼已记不清了。

“你昨晚给我说的什么”游淼问。

外头水响,李治烽答道“我说,我把偏厢先收拾了,暂且对付着睡一晚上。今天再扫堂屋。”

游淼点了点头,看到窗格外李治烽把木桶里的水倒进铜盆中,又进来把铜盆放在炭炉上烧水。

“我自己来吧。”游淼说。他知道这时候也不能等人伺候,许多事得自己动手才行,一来人生地不熟的是个新环境;二来也没雇到人。就一个李治烽是真正对自己好的,好钢要使在刀刃上,不能凡事都让他办,否则累垮了不划算。

李治烽说“你歇着。”

游淼起床自己穿衣服,说“我想既然来了,估摸着现在也得一切从简了。”说着顺手把窗户推开,外头阳光万丈,冬日明媚,一望无际的原野上洒满阳光。

游淼闻到旷野的气味,整个人登时心情大好。

“外头种的是什么”游淼素来是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他趴在窗台上朝外看,意识到这里的土地都是他的,房子是他的,鸡鸭鱼,溪流,山川,树林这些通通都是他的。

李治烽答道“不知道。”

他把毛巾凑到游淼侧旁,给他擦耳朵擦脸,换好衣服后游

淼下地穿鞋,说“今天出去看看罢。”

“嗯。”李治烽说。

游淼又问“早饭怎么吃”

游淼问出这句话时才意识到很大的问题,这里不比碧雨山庄。没有厨子,没有小厮,什么事都得亲力亲为,幸亏前天出发时还在江城买了些吃食回来,把炒面兑点水,热一热,将就着吃了也能对付。

李治烽说“佃户家的女人送了早饭来。”

游淼欣然出去,刚走出偏厢侧房便有点傻眼了。

阳光依旧灿烂,院子里一片破败,荒芜杂乱,墙角堆着长满青苔的破烂瓦缸,石板之前杂草一蓬一蓬地延伸着,影壁前被爬山虎所覆盖,一口井的轱辘已腐朽得断了,歪在一侧。

昨夜被李治烽抱着进来,游淼根本就没仔细看,如今白天一见,和夜晚又截然不同。

“有意思。”游淼朝李治烽说。

他带着李治烽穿过走廊到前院去,头顶檐廊的瓦片垮了大半,远处后院的围墙全是塌的,一眼望去,天空晴朗。

这破烂地方游淼看了简直哭笑不得,但不知为什么,这种景色又别有一番世外桃源般的静谧,或许正是因为如此,当年母亲才会喜欢上江波山庄,买下这块地吧。

没有山峦挡着,视野开阔,天际云卷云舒,只要好好装缮,花点心思,假以时日这里一定能变得很漂亮。

游淼笑着说“我还是头一次住这种房子呢。”

李治烽点点头,游淼走到前院,马上就笑不出来了。

这哪是山庄简直就是个破庙

门窗桌椅,全是烂的,就根本没一件完好的物事,到处结满蜘蛛网,廊下几个妇人在小声交谈,一见游淼与李治烽,马上躲了。

“哎上哪去”游淼说。

妇人们穿得既脏又穷,忙不迭地朝屋后躲,游淼料她们不惯见人,惧生。便没再说什么,抬脚迈进堂屋,里头就没个能下脚的地方,阴暗的后墙前摆着一锅煮好的面条,两个破碗,一碟咸菜。

游淼“”

“带碗过来了么”游淼问。

“没有。”李治烽拿了案前的筷子到外面去,一口井里铺着厚厚的枯叶与青苔,外头有个男人的声音说“这有水。”

李治烽拿了佃户的半桶水把

筷子仔细洗干净,外面佃户又问“少爷起来了么”

李治烽说“都到二门外等,吃过会吩咐你们。”

佃户们便退了出去,游淼听得莞尔,李治烽说这话时隐约也有点管家架势,片刻后游淼随便吃了些,食物虽简单,面条只是简单地拌了点盐,但饿了一晚上,游淼仍是狼吞虎咽地吃了小半锅。只觉面条幼滑香嫩,咸萝卜酸脆可口,再好吃不过了。

平日在家,这顿饭游淼是连看都不看的,这江波山庄似乎也甚穷,煮个面连鸡蛋也不搁,但游淼不知道,寻常穷苦人家,一顿饭连吃上精粮都是妄想,用粗馒头配点咸菜,便能打发一顿,送这白面擀的面条上来,已是用足了心。

游淼吃完,把碗朝李治烽一推,说“吃罢,吃饱了好干活。”李治烽便把剩余的都吃了,游淼又说“我能倚仗的就剩你了,凡事用心点。”

李治烽点了点头,游淼自然知道李治烽是很把他放在心上的,这么说不过也就是白吩咐,其实也只是他心底不踏实,来了以后接手这破破烂烂的大屋,他都有点不敢出去了,生怕在外头看到更破烂的。

但无论如何,既然来了,就得去收拾打理。

游淼多少明白了些,要不是这副破烂光景,想必江波山庄也轮不到他来接手。四家佃户,九十顷地,除却山庄东边的田地,剩下的都是些荒地。没有人去开荒,每家佃户包个五十亩地多的他们也种不了。

当务之急,就是把这些地都开好荒,让人种地,收粮食。

然而要种地就要开荒,说是有九千亩地,有一部分却都是山坡丘陵,去掉这些,真正能种水稻的只有六七千亩。

六千亩春秋各一季水稻,一亩地能产六百斤,去除佃户一家的口粮,缴了地租,每亩游淼能坐收点银子。六千亩地全租出去,每年净赚几千两银。

当然,这是在最理想状况下,实际上游淼既没有人,地也需去垦荒,还要向朝廷缴税,以目前的情况来看,四家,每家五十亩,一年能收个百两银子就是谢天谢地了,最麻烦的还是没有水。

水稻水稻,种起来要水,水可是个大问题。有水的良田能种三季稻子,缺水的旱地只能

种一季,两季那是极其勉强,农民要辛辛苦苦从井里挑水过去,人手不够,能包的地就少了,还得看天吃饭,多下几场雨,还不能下多了,否则就得烂秧子。

“都说说罢,叫什么名字”游淼拿着账本,也不摆少爷谱了,出来便朝石狮子旁一坐,二门外佃户已等了许久,见游淼出来,纷纷躬身请安。

“回禀少爷。”一人道,“小的家里姓李,名叫李庄。”

游淼点了点头,依次打量这四人,想必都是这些佃户家里的当家,这名唤李庄的人看上去五十来岁,身旁有一人是个佝偻身材的老头,另一侧则是个有点高的年轻人,最后一个则是个瘦子。

老头儿也是佃户

李庄挨个给游淼说了名姓,老头唤梁老伯,年轻人名叫张二,瘦子则叫朱堂。

游淼说“梁伯还在耕地”

“一年收成不如一年了呐”梁老伯抖了抖眉毛说,“也不知道还能种几年。”

余下数人交换了个眼色,却没有人作声,游淼先是一愣,继而一听就明白了,先前都是碧雨山庄派人来收的租,如今游淼亲自来了,接管了江波山庄,这群佃户多少有点私心,纷纷来求一声不涨租的承诺,这样明年才好过活。

“不涨租。”游淼早在来时的路上便想过这事,说,“但我有个条件。”

孰料那李庄又开口道“少爷,小的们过来,是打算向少爷辞行的。”

游淼又是一愣,屋里的李治烽吃过早饭,出来了,站在游淼身后。

游淼心里稍定了些,说“什么辞行”

那李庄显然是数人的头儿,也早已商量好了此事,开口便说“过不下去了,少爷。小的想带着媳妇儿子,到扬州去讨点活儿干。”

“少爷,我也得走了。”那年轻人张二说,“我爹娘都去了,现在家里剩下我一人,照顾不过来这些地,也讨不到媳妇儿,打算来年开春就去京城投奔我大伯去。”

游淼又看那瘦子,只见瘦子朱堂目光迟疑,说“我我也得走了,这地种不下去,不如去打鱼活口。”

“梁伯年纪也大了。”李庄说,“梁伯的儿子在流州当兵,吃皇粮领军饷,也不想父亲再辛劳种地。”

游淼丝毫

没有想到,来了江波山庄要面对的居然是这样的困境,不仅庄园荒地遍野,房屋破旧,就连本地的佃户也不打算再租地了。要是这四名佃户一跑,那么江波山庄,就只剩下游淼和李治烽两人。

游淼还有点好笑,说“收成就这么差么差到糊口都不成了”

数人都没有说话,游淼也没有出言挽留他们,随口道“既然要走了,那就随意罢,你们在这里等等。”

游淼进屋去,从后院的马车上拿了点碎银,包了几个封儿,一封一两银子,出来挨个派给四名佃户,说“先前看过地契与账本,知道你们四家,也给江波山庄种了几十年地了,这点钱算我的一点心意,来日想回来,还是随时可以回来。”

这一下那三名佃户都是大感意外,年轻人接了封儿,朝游淼一拱手,说“谢了,少爷。”

游淼摆手,示意无妨,数人都走了,游淼看着他们的背影,忽有种说不出的滋味。

李治烽垂手在游淼身后站着,游淼待得人都走了以后,说“你看出来了么”

“嗯。”李治烽点了点头,说,“不会全走。”

游淼起身,在院子里慢慢地走,说“那瘦子应当不会走,只是听到其余人上来,跟着来讨点好处而已,老头儿也不一定会走,种惯了地的人,去流州住着也是不自在。年轻人父母都死了,心高志远,不愿种地也是寻常。”

“李庄不一定。”李治烽说,“你降租,他可能不走。”

游淼点了点头,着实有点头痛,说“江波山庄的地,就这么贫瘠”

李治烽说“我不懂种地。”

得学学了,游淼现在连自己的产业是个什么情况都不知道,当时冲动就跑过来,现在看情况,就算想卖了换钱,多半也卖不出去。

母亲留给自己的地,也总不能卖了。

游淼定神仔细想清楚,说“先到处走走罢,屋子不忙收拾。”

“整个江波山庄。”游淼和李治烽走向大门,说,“有一半以上的地都是荒地。”

李治烽嗯了声,说“要想办法垦荒。”

游淼又道“是该垦出来,就不知道这里的地适合种什么,或者适不适合种植。”

游淼牵着李治烽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