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农业工程专家和水利工程师(26)(1 / 2)

加入书签

("和龙傲天一起建设祖国[快穿]");

刚过完元宵节,

袁奕就跟着袁改明去隔壁的利川市参加探讨会。

下了三四天的雪开始融了,这两天冷得厉害,

简陋的礼堂里只点了五六个火炉取暖。

煤球是从隔壁布料厂拉来的,下面垫了几根木头,燃烧时会发出“啪啪”的声响。

“……农业是我国第一大产业,发展农业刻不容缓,而水资源在其中又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同时也是农业的命脉,

所以……”

“阿嚏!”

一个突如其来的喷嚏,打断了陆必清先生的讲话。

男人揉了揉鼻子,朝着周围的人点头道歉,“抱歉,

对不起……”

福北省的冬天实在是太冷了,

常年在海澜省生活的人难免受不了干冷的气候,

裹了两层大衣也挡不住往领口里钻的风。

听着他这一声喷嚏,

四周的人也下意识地扯起了领口。

利川市的条件不必福汉市,偌大的房间,能有这几个火炉取暖已经很不错了。为了研究新的水稻种子,

陆必清先生就是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过得新年,屋里连个火炉都没。

陆必清先生年近五十,

身子却比他们这些年轻的干部好得多。习惯了福北的寒冷,

只穿着一件棉袄也不会打颤,面色红润有光泽。

“这几日天冷,要注意保暖。”说着,陆必清便从口袋里拿出一叠纸,一个接着一个地递了过去。

趁着这会功夫,袁奕也不敢休息还在奋笔疾书,

终于把陆先生说的话全部给记了下来:

种植一年生蔬菜的要点、提高红薯产量的方法、科学安排玉米种植间距……

每一样她都记得清清楚楚,为了方便老爹能够理解,还在旁边画了简略的草图。

这些知识对她学习水利工程自然帮助不大,但却是老爹一直渴求的知识。

老爹不能亲自来参加探讨会,只能由她代劳记下这些要点。

“记得真详细。”一旁水利部门的科长瞧了眼袁奕记载的要点,小声地夸奖道。

坐得比较近的人纷纷看向袁奕手里的笔记本,密密麻麻的字迹足有三四页,还不算自己对那些要点的理解和补充。

再看看自己笔记本上那稀稀拉拉的字……

“害,小姑娘还是太年轻,不懂得记重点。”

“这些了解下就好,毕竟水利发展才是大头。”

虽说农业和水利相辅相成,从事水利方面的工作难免要与农业打交道,但把农业的知识记载的这么详细,倒是大可不必的。

农业发展写了这么多,又留给水利多少篇幅呢?舍本逐末罢了。

大家都这么给自己做心理安慰。

袁改明翻了翻自己的会议记录簿,回忆着自己刚才的发言,扭头问袁奕道:“我刚才那几点没说漏什么吧?”

袁改明是在陆必清之前发的言。

听着陆必清方才有条理清晰的讲述,他的心里犯起了嘀咕:要说的东西太多,可千万不能漏了什么才好。

年龄大了,他总对自己的记忆力不放心。

袁奕将自己的笔记本倒着翻了过来,快速地浏览了一番之前将近十页的内容,肯定地回道:“嗯,没漏,十条六项二十一个要点全都讲了。”

众人:???

竟然写了这么多?!她是八爪鱼转世吧,手速这么快!

“好,那接下来,咱们再谈一下咱们主要的粮食作物:水稻,”陆必清先生将本子往后翻了一页,拿起一旁的水杯轻轻地抿了一口,“希望大家也能说一下自己的一些看法。”

“嗯。”

全场二百多人,尽是回应的声响。

可放眼望去,大家都只是口头答应,手里的笔杆子则是动也不动。

来参加探讨会的都是来自水利和农业方面的专家,也有从事这两个方面的领导。

虽说近些年农业和水利的发展齐头并进,但从到场的人数来看,还是水利方面的人更多一些。

至于原因,是因为钻研农业知识的专家们目前大部分都在田地间搞科研,时间紧张,能抽身来参加探讨会的人不多。

陆必清先生能来,也是牺牲了自己过年那为数不多的几天假期。

探讨会的目的是希望促进农业和水利的联系,不过根据现在的情况,大家都只关心自己的相关,对彼此的专精不甚了解。

“目前我们研究的是籼型稻,而且已经有了不小的进展……”

陆必清一边说,一边从上衣口袋里拿出一块紧紧包裹着的手帕。

小心翼翼地将手帕展开,里面是一捧水稻的种子。拿出几粒放在手心,这些都是陆必清与其他人员夜以继日的研究所得。

“籼型杂交水稻的亩产可以至少提高一百斤以上,要是能够在常江附近耕地推广,一定可以提高粮食储备,解决不少地区粮食紧缺的问题。”

“咚!”

礼堂外,又传来了一声闷响。

礼堂年久失修,外面时不时就会传来几声这样的动静,大家都习惯了。

比起陆必清说的水稻,大家似乎对外面的声音更感兴趣。

记笔记的人很少,还是那些研究农业的。

至于其他人,大家就只是听听而已:他们是搞水利的又不是种地的,知道水稻红薯玉米怎么种得好又怎样?照样解决不了洪涝干旱河流改道这样的问题。

不过出于对陆必清先生的尊重,大家还是努力去听他的叙述。

陆必清先生没有注意那些飘到外面去的注意力,仍在认真地跟大家分享他这两年的研究所得。

能坐下与大家交流的机会难得,越多人肯为农业生产出一份力,就能多一些人填饱肚子。

“咚!”

又是一声响。

陆必清放下了手里的籼稻种子,继续说道:“目前籼型稻已经准备推广了,福北省有……”

“咚!哗啦啦!”

不等陆必清的话说完,礼堂外就传来了桌椅倒落的声音,吓得众人纷纷看向了礼堂紧闭的大门。

坐在门口的人打开门去看发生了什么事,结果门刚从里面被推开,就又传来了木头碰撞时的声响。

“你是谁?谁放你进来的?!”

“手里拿的是什么东西,交出来!”

看样子,应该是个偷东西的小偷。

几分钟后,刚才出去的人又回来了,身后还跟着一个熟悉的面孔。

“爹?!”

看到袁建国棉袄上划破的那一道口子,还有额头上的青紫,袁奕惊讶地睁大了眼:“你,你怎么会在这儿啊?!”

袁建国两手背在身后,半低着头,闪烁的目光带有几分偷偷摸摸。

别说是他们了,就连袁奕这个当女儿的看了也觉得他像个小偷。

那几个人把从他身上搜出来的本子丢在桌子上,还摸出了一根折断的笔,“这就是你偷的东西?还有别的吗?”

“我没偷,”袁建国立刻挺起了胸脯,辩解道,“这是我自己的东西。”

因为系统的惩罚,袁建国不能参加这次的探讨会,但是他又不想错过探讨会的内容,于是就偷偷地跟着他们跑来了利川市。

不能光明正大地进场,那他只好剑走偏锋,在外面偷偷摸摸地旁听。

礼堂外有一处通风用的窗子,搬来几张椅子放着,勉强能够到窗子的高度。

走廊里寒风呼啸,袁建国就这么一边裹着棉袄,一边守在窗子下面听了大半场会议。

至于那“咚咚咚”的声音……

主要是有一张椅子的腿缺了一条,稍微动两下,就会碰到墙壁发出声音。

看着袁建国狼狈的样子,又听他说着自己刚才那不争气的sao操作,袁改明的脸都黑了,平静的眼神陡然泛起了凶光。

“赶紧回去,别在这丢人现眼。”

“等一下。”陆必清阻拦道。

陆必清拿起了桌子上袁建国的笔记,来回翻看了几页,刚才跟大家分享的要点他全部一字不落地记了下来,还都用线条分了类。

他应该不是门外汉,单看他自己的一些分析,就能看出来。

再往前翻两页,还能看到他之前做的一些笔记和记录。

陆必清将笔记合上,交到了袁建国手里,十分欣赏他道:“看得出来你对水稻的种植很有心得,是研究过吗?”

袁建国挠了挠头,被他这么一夸,倒不好意思了起来,“没没没,算不上研究,就是种得时候顺手记录了一下,自己随便写的。”

做过许多的穿越任务,袁建国当过霸总、当过仙门之长,甚至还在宇宙中与虫族大战过,唯独没有种过庄稼。

这方面他没有经验,也没有捷径可走,只能靠每天的观察和研究来积累经验。

“既然你对粮食种植和培育这么有兴趣,为什么不来咱们的探讨会呢?”陆必清又问道。

袁建国瞧了眼袁改明的方向,无奈地叹了口气,“因为只有一个名额,所以……”

“如果你想听,那就留下来吧,”陆必清主动从外面拉来了一张椅子,放在了自己的旁边。

陆必清是惜才的,不管之前是不是从事这方面的人,只要对农业生产怀揣这一颗热心,他便愿意倾囊相授。

更何况,袁建国还为提高水稻的生产研究付出了行动,冲着这一点,陆必清也是更加地欣赏他了。

知识的分享不分领域,更不应该用一个名额来划分。

“礼堂里没位置了,就委屈你坐在这里了。”

袁建国:???

委屈?

这简直是天大的荣幸好吗?!

看着陆必清脸上和蔼的笑容,袁建国激动地差点哭出声来,“谢,谢谢您!”

“不用谢,”想起袁建国笔记本上记录的数据,陆必清停顿了片刻,继续道,“除了探讨会,不知道你愿不愿意跟我去田里研究观察几个月?我们现在正在进行的研究很缺人。”

田间的研究最重要的就是观察和数据的记录,袁建国很细心,他笔记本上的各项记录都很详细。

这样用心的人,正是他最需要的帮手。

陆必清:“因为几个月我就要去青华教书了,所以得赶着把这一阶段的研究完成。”

说起去教书这件事,也是陆必清的一块心头病。

本想着把自己所掌握的知识传授给更多的学子,可目前又有新的研究项目开始了。

他只恨自己不能分出身来,要是能兼顾两头就好了。

所幸学校答应他,可以不带大班,只单独收几个学生跟着他做研究,这才让他的压力减少了些许。

袁建国的目光无比诚恳,语气也十分坚定,“当然愿意!”

停顿了片刻,他又反问道:“如果这几个月我表现还算好的话,您能否考虑让我进您带的班,跟着您继续做研究?”

“你今年参加高考了?”陆必清惊讶地抬了下眉,又仔细打量了他一番。

今年是恢复高考的第一年,所以并没有规定参加考试的考生年纪。

不过,以袁建国的年龄来看,确实是大龄考生了。

不是他对年龄有偏见,只是比起那些年轻的孩子,年龄大的人学习能力普遍会相对弱一些。

“你今年高考成绩如何?”

毕竟小班的人数有限,自然要严格要求学生的分数,才能培养出高精尖的人才。

袁建国挺直了腰板,声音洪亮地答道:“490分,福北省文科第一名!”

随着他说出的这句话,袁建国的脑海里看到了自己的那棵技能树亮起了金色的光亮……

【叮~

恭喜被拯救者,成功点亮技能树分支“师从泰斗”。

未来使用此项技能,将会获得额外爱国积分奖励!】

——

袁建国跟着陆必清去了利川下属的一个乡,继续研究着新型的杂交水稻。

临走时,他信誓旦旦地向袁奕保证道,自己一定会是陆必清收的第一个学生!

在村子里呆了没两天,袁奕也跟着陈冬梅踏上了去海青省的火车。

本就是轻微的崴伤,一个月的时间足够陈冬梅修养恢复了。

只是为了继续装下去,不暴露自己装病的事,她没有取下腿上的石膏,结果下楼的时候,一个没踩稳反而把腿给扭了……

坐了两天一夜的火车,经过三十六小时的颠簸,他们终于到达了海青省的合共县。

刚下车,陈冬梅就被送到了医院。

这次,她的腿伤真的很重……

还好她只是项目的负责人,项目的施工和策划都由工程师秦奋负责。

秦奋跟着陈冬梅历练了十余年,算是她众多的学生之一,三十多岁就肩负起了项目总工程师的担子,算是年轻有为。

路上,袁奕从陈冬梅口中听说了秦奋不少的事迹。

据说他当年参加高考时也是省里的状元;据说在大学念书时,他就指出了老师在实验中的一次错误,并且还给出了正确的思路;据说他设计的河堤、水坝从未出现过任何意外;据说……他不仅多年未娶,而且脾气古怪,似乎对女人有偏见。

“他整天跟石子沙土打交道,犟得很,你别搭理他就行,”陈冬梅一边说,一边揉着自己酸疼的大腿,“你这几天就跟着其他工程师多学多看,等我修养修养就回去了。”

说是让袁奕来给自己当助手的,可要了解工程光是看图纸算数据可不行。

不跟着工人们嚼几天沙子、咽几次土是弄不明白的。

况且,陈冬梅不过是她的引路人,带她进了这扇门,大家就都是能教她知识的老师。

袁奕点点头,对自己充满了信心:“您放心,我肯定不会让您失望!”

帮着陈冬梅办理好住院手续后,袁奕就被送到了位于合共县和德贵县交界处的飞龙峡。

飞龙峡入口的海拔有2460米,出口的海拔有2222米,河道天然的落差有近240米[1],这样强劲的水能是大自然最好的恩赐。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