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回 农业是个技术活(1 / 1)

加入书签

下乡的日子,就这样过了下来,脸朝黄土背朝天,从早上到日落,地里的活永远做不完,没有一刻闲空。没有新闻时事,没有电影,甚至连供电都没有,远离了现代城市,犹如进入了桃花之源,不知魏晋,亦不知唐宋,隔村虽然鸡犬声相闻,亦老死不相往来。一到天黑人们就早早上炕睡觉,连油灯都懒得点。劳动、吃饭、睡觉三点一线,是这里人们生存的全部,其他的根本无从谈起,下乡不长时间我们就被完全淹没在这里。我是谁,我去哪,我要从哪去,脑子里不时闪现出这古老的哲学,我开始怀疑人生。

今年年景不错,地里的苗子出的很壮实,到了间苗的时候了,队里为我们每个人,发了一把锄头。这锄头和老步犂一样,也是那个年代的产物,弯弯的锄钩子,一头连着一米来长的锄把,一头装着一块宽十二三公分,高十三四公分的锄板子。

我一人悄悄的嘀咕着:“这东西怎么用呢,以前都没有见过呀”。

小永子接过来说“管他咋用呢,看着就对了,没听说过,庄户人家不用问,人家作甚你作甚吗”。

喜喜跟着起哄道:“你不是很聪明吗,你还用教了,看人家咋用,你不就会了”。

冯明亮以先知先觉的口吻说:“你没有见过的多了,慢慢都会让你见识见识”。

我有点看不惯他那高人一等的腔调,就挤兑他说:“你行,听你的口气挺日玄的,好像中东战争是你指挥的,阿尔巴尼亚的那个明灯是你给点亮的。那你锄一个让我们看看,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出水才看你两腿泥,你就给我们来两下子”。

小永子看我们吵吵,赶紧打圆场:“外、外、外,你们不要斗嘴了,别吹牛,你们这会谁都不会,到了地里,自然有人教你们,急什么”。

这锄头,虽然说是两千年前就有的农具了,可用好还真的不容易,双手抡起来,根据地里草和苗的生长情况,不但要把草除掉,还要把苗一颗颗的间开,老农民在间开苗的同时,还能给每一颗苗的根部培一些土,加固苗子更茁壮成长。这锄头到了老农民手中真是神了,竟是有了生命似的。队长亲自给我们示范,就看他前腿弓,后腿蹬,弯下腰,双手握住锄把,在一条草苗混杂的地垄上,灵活的抡着锄头,劈.砍.挑.拉.推.翻,每一锄板子的距离留一颗苗,很快身后清清楚楚,利利索索就剩下一排小苗,每一棵小苗的根部,都培着一小撮土,扶的小苗子直直地立着。我们都看傻了,这是干农活还是刻艺术品那,这也太他妈的神了,我们能学会吗。

队长说:“看明白了吗,就照我这个样子,一锄板一棵苗,苗子要留最强壮的那一颗,把草锄尽了,不能留下残根,要不过几天又活了”。

他又郑重其事的说道:“锄板子不能正正的刨下去,要左右开弓从侧面下锄,先锄去两棵苗中间多余的,再用锄板子尖间开苗,间苗的时候,用挑.拉.点.砍.推的手法。重要的是眼睛盯住了,手要准,别把苗锄了草留下来,那到了秋天,你们就连屁也吃不上了。

农民们开心的笑了起来:“把你们的小眼眼睁大点,先认清楚甚样是苗,甚样是草”。

还有的农民说:“不怕,放开胆子锄吧,锄不活还锄不死,哪有学不会的,多干几天就会了”。

我大咧咧的喊道:“没问题,你就是洪常青,我们是一群吴琼华,在你亲自教导下,慢不说锄地了,就是练射击,我们肯定都是神枪手。

喜喜也跟着喊道:“有队长这碗酒垫底,什么样的宴席我都能吃得下来。”

同学们纷纷响应:“摩天岭还能打的下来,锄地这点小困难,还能难倒我们。”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队长你就擎好吧。”

“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这不是什么高、精、尖的科技,三天后见效果。”

就是嘛,不干什么时候也学不会,来吧,胆大一点,下家伙吧。我们照着队长的样子,一人守着一垅地,小心翼翼的干了起来。

“哎呀,这锄下的狠了,一尺来的草苗全没了”。

“妈的,我这一锄明明盯住了苗可还是把苗给锄了”。

“哎呀不行,还不如下手来的准,”有的同学干脆蹲下去,用手去拔草间苗,我们几个在地里七声二气的,嚷成了一片,逗的农民们前仰后合笑成一片,这娃娃们,真好耍了,跟他们在一起干活就是不累。鼓捣了半天,我渐渐的感到,这锄地的活不是缩手缩脚的事,太放不开了是不行的,我心一横,反正是个反正,怎么也是个下家伙,那就来吧,先把锄头抡起来再说,心一定胆子也大了起来,这一垅地中的草和苗混在一起,就像是是一团乱麻,我先在地垅的中间向左来一锄头,再向右来一锄,按照一锄头一棵苗的要求将垅断开,然后再细致的将苗留下把草锄掉,这期间最重要的是除草留苗培土,慢慢的锄头也听话了许多,偶然间我还能抬起头来,看一看周围的同学,他们也不像以前那样手足无措了。看来通过这段时间的实践,每一个人都有了一定的心得,我们锄草间苗的功力是大大的增强了。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喜喜,你看我这一溜苗间的咋地圪,能不能拿的出手”我信心满满的看着他说,“咋地圪”是当地方言“怎么样”的意思。

喜喜说“对付吧,比以前强多了”。

我高兴的说“咱是谁呀,能那么笨吗”。

“哎,二贵子,你看我这一溜间的咋样”。我又大声的问我身旁的一个青年农民,他可是我们村的劳动尖子。

二贵子停下锄,用锄把支着下巴颏,淡淡的说:“还可以,就是壮苗让你弄死不少,留下的苗子弱了点,你要是给弱苗培点土就更好了”。停了一下他又说:“还有就是注意间苗的距离,不要远一颗近一颗的”。

我的脸顿时有点发红了,刚刚拿起锄把子才几天,就有点忘乎所以了,这不是鲁班门前耍大刀吗。

忽然,我身后的小永子,对着他身边的女生们得意的喊道:“当家的们,过来看看哥哥这溜苗间的咋样”。他挤眉弄眼的,摆出一副贱不唧唧的撩妹的样子。小永子有一双漂亮的大眼睛,说话风趣幽默,常能出其不意的来上两句,逗人们大笑解闷。

高益兰囔囔的说道:“就你那个赖样,连我们的脚趾头都不如,看看我们间的苗,亮瞎你的猪眼,羡慕吧你”。高益兰可能是由儿童进化到成年时,嗓音进化的不够完善,说话有很重的鼻音,所以她再认真说,也给人怪怪的感觉。

小永子哈哈大笑说:“嗨,那个当家的,你说话前,能不能先把你那个宝贵的舌头捋直了说,你那个脚趾头放再以后说好不好”。

高益兰气的小脸通红,扬起了小粉拳,喊道“你个坏蛋,闭嘴,再说看我不捶你。”

周围的人一个个笑的前仰后合,捂着肚子直抽抽,劳动的疲劳一扫而空。难怪人们常说,男女搭配干活不累。

老天爷留给人们间苗的时间并不长,苗子露头以后,只有一条根,这正是最佳的间苗期,所以必须在长出其他须根之前间完苗,以保证苗子正常生长。为了不误农时,全队男女老少齐上阵,从早到晚玩命的干,就差不吃饭不睡觉了,这是一种自觉的紧迫感,不用督促人人都明白,这是决不能耽搁的,苗终于间完了。

还没等人们松口气,几天的功夫小苗子就长到十多公分高了,紧张的锄地又接着开始了。有了间苗的基础,锄地好像简单多了,只需把苗子周围的土锄松,把地垄沟的草锄掉就行了。但是这又是一种辛苦,如果说间苗是费眼睛,那么锄地费的就是腰了。锄几天下来腰就会累得酸痛。只要弯下腰抡起锄头,那就是一直到地头,所有的人都闷着头锄着,不到地头绝不起身。因为你一旦想起身歇会,再弯腰时会更酸疼,这种痛会让你难以忍受记一辈子,弯的时候,你的眼向下,头可以微微低下,腿也可以向前迈,但腰必须是慢慢的弯下去,谁胆敢一下子弯下去,你会觉得腰椎骨像被撅断一样,立马疼晕过去。

有时我们干累了,干麻烦了就干脆顺着地垄,推着锄头往前走,这在我们看来和锄没什么两样,何况推可以直着腰干。正推的高兴,耳边响起炸雷般的喊声,“你们这是闹球甚了,不想干就别干,日哄鬼了,没见过你们这么闹的”。队长瞪着大眼,对我们生气的喊着,这一声炸响了全场,人们纷纷抬起头来,原本我们以为这样锄很有创意,怎么着也能得到点表扬,没想到队长的反应这么大。

旁边的姑父赶紧说:“娃娃们,咱们种的是旱地,这锄板子下,自带三分水,多锄几遍,锄了草还能保住墒,咱们村这地呀,能多锄一遍就尽量多锄一遍”。他又轻声漫语的说“你们这样闹,不但起不到锄地的作用,反倒把地皮压实了,是哄地皮呀,可到了秋后,地皮可就要哄人的肚皮了,农业活要实实在在的干才行呀”。我们听的一愣一愣的,这么简单的活,还有这么多的说道。

我不解的问道:“这锄板子磨的光溜溜的,去哪找水呢,不就是个铁片子吗”。

姑父斯条慢理的说道:“庄户人有这样的说法,秋收一张锄,旱涝保丰收,天旱的时候锄一遍,顶如给庄稼根部加了一层苫布,让根下土晒不透,就可以保墒耐旱了。雨多的时候锄一遍,顶如给根部翻晒了一下被褥,透了热气又散了墒,不至于沤根,这就是为甚多锄几遍地的好处。

哎呀,我都听傻了,这锄板子这么厉害。真是,书到用时方恨少,钱到月底不够花呀,这那里是农民,这简直就是专家,教授给我们一堂农业科普哇,我佩服得五体投地。

一扭头我看见队长,我的心里又嘀咕起来“这家伙到底是个队长呀,眼睛够鸡贼的,这么累了还不忘盯着我们干活,管的够紧的。”

盛夏入伏了,老天就是不下雨,我们就靠着多锄几遍地了。这日头如同拿着放大镜的巨人,对着人们聚焦。无遮无挡的,晒得在坡地田野里劳动的农民们,晕头涨脑萎靡不振,汗水从每一个毛孔眼里,争先恐后的冲了出来,顺着晒的黢黑的脊梁,滴撒在滚烫燥热的土地上,连一点声息都没有就无踪无迹了,人们嗓子眼里没有一点湿润,呼出的燥气,划一根火柴就可以点着。人们祈祷着,老天爷呀你就行行好吧,给我们下点雨吧,哪怕是打个嚏喷也好。我佝偻着腰歪着脑袋,看着天边远际那几絲的白云,嘴里不断的念叨着“云往东一场风,云往西下小雨,云往南水推船,云呀赶快往南飘,可是盼得我眼都花了,云竟然飘没了,这他妈的去哪了,你倒是往南去呀”。我快窒息了,能有一口水喝,成了最大的奢望。看着大沟中星星点点的坡地,我佝偻的腰像插了一根橛子不敢直起来,扭头来回瞄瞄人们,和我一样的姿势,看得我很好笑可又笑不出来,我只好咬紧牙关默默的坚持。

按照村里的惯例,伏天的作息时间,不是一出坡了,而是改为天刚亮就出工,中午歇息,下午三点钟再出工,一直到天擦黑收工。中午给了吃饭歇晌的时间,不然人们根本受不了。这是我有记忆以来,最难熬的日子,打心灵里体会到了“艰辛”二字的含义。课本上“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诗句中的每一个字,都像重磅大锤,字字敲在我的心上,这一定是有生活的人,不然他不会有这么深的体会。

一天我们勉强熬到晌午,吃完饭二话不说,一下子倒在枕头上睡起午觉。也许这段日子太累了,这天也热他妈的太玄乎了,躺下去就再也不想起来了。下午出工时队长喊了几遍,没有一个出门的,队长急冲冲的破门而入,看我们一个个脱得光溜溜的,只剩一个小裤头子,横七竖八的躺在炕上,睡得那叫香,他叫这个拽那个,把这个拽起来,那个倒下了,把那个拽起来,这个又倒下了,拽了半天,一个也没有醒过来。他无奈地嘟囔着,“唉,算逑了吧,让你们歇上半天哇,娃娃们也累坏了,不容易呀”。那天我们美美的睡了一个下午,直到晚饭时才睡醒起来,总算是歇了半天,一个个感到无比幸福。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