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皇帝女婿 “定是个狐媚子,使了什么手……(1 / 2)

加入书签

丞相怎么也料不到,  他有生之年居然还能遭遇这种“三足鼎立”的尴尬局面。

一个时辰前他还在想,今日是新皇上任的第一天,应当也就颁颁政令、说几句话立立威,不会费什么工夫,  他在东海之滨苦寻女儿无果,  今日下朝后一定要再央那些个将军们帮帮忙。

后来直至新皇驾到,  文武百官齐齐下跪,  他耳朵好使,远远便听到了脚步声,  还是两道。

心里正纳闷呢,眼前忽然拂过火红长裙的一角,他眉头一挑,  心里冷哼,他早在新皇尚为太子时就知道这位不是什么让人踏实的主儿,看着没那么顺眼。

如今看来,他倒真是慧眼识人,他活到这么大,可没听说过本朝哪位皇帝登基时带后妃进明光殿。

结果就在他抬头的那一瞬间,鄙夷与震惊,  连带着震惊过后的狂喜,这几种情绪飞快在心里交织,若不是他一向身子康健,  没有顽疾,  这会儿恐怕已经横尸殿上了。

他的女儿,  他苦苦寻了将近两月的宝贝女儿,居然穿着皇后的衣袍坐在龙椅上,还被旁边那一身龙袍的新皇搂在了怀里?

他第一反应便是怀疑自己思女心切,  产生了幻觉,先是使劲揉了揉眼,发现无济于事,甚至症状更加严重,还瞧见那龙椅上的女儿正对着他笑呢。

他眨了眨瞪得干涩不已的双眼,偷偷戳了戳隔壁御史大夫,借着笏板的遮挡小声问了句:“李大人,你看皇上身边是不是有个女子?”

不想,御史大夫听了,与他最初的反应大同小异,冷哼一声:“定是个狐媚子,使了什么手段才让皇上为她破例!”

听罢,丞相眉头倏地竖起,这话他怎么这么不爱听呢?心道我的宝贝女儿也是你能骂的?                        

                            

而御史大夫仿佛也突然后知后觉,怯怯地看了旁边爱女如命的老丞相一眼,小心翼翼又补了句:“抱歉,国丈大人,方才太心急,忘了皇后娘娘是丞相您的女儿。”

这话一出,丞相的所有表情再次倏地凝固在脸上。

国丈大人?皇后娘娘?

他往旁边偷偷瞥了一眼,只见那人一脸淡然,可不像在撒谎胡说的样子。

几番心理建设之下,他终于有那么一丁点接受了这个事实。

但不代表他没有异议。

“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终于,浑浑噩噩一个时辰,他听到这话时却猛地清醒,眼见周围文武百官纷纷离去,他正酝酿着情绪打算上前向这位新皇讨要个合理的说法,一个小太监却匆匆朝他过来,打断了他的情绪。

“丞相大人,皇上请您去偏殿议事。”

好啊,正好,还为他省了个觐见的由头。

丞相有气无处撒,只得狠狠瞥了那小太监一眼,挺着大肚气冲冲往偏殿走去。

不明所以的小太监倒是被吓出了一身冷汗,寻思他也没做什么惹丞相大人不高兴的事啊。

偏殿。

宋寒之一身玄色龙袍坐在榻上,身边是他笑意盈盈的心上人,对面是他横眉冷竖的老岳丈。

“三足鼎立”的局面不过如此,剑拔弩张的气氛一触即发。

最终,丞相花了整整一个时辰筑起的心防还是在女儿一声娇嗔之下便顷刻毁于一旦。

“爹爹,女儿想您了。”

姜雪蚕方才就细细算过,她与爹爹,已经有一月零二十五天没有见面了。

不论是儿时还是长大后,他们父女两个从来没有分开过这么长时间。                        

                            

她从小就没有娘亲,是爹爹一手将她抚养长大,教她读书写字、为人处事,也对她关怀备至、疼爱至极。

最初离家的那段日子,她确实难以抑制心中思念,也想过要尽快回家,可后来她又突然想起爹爹对她说过的话。

他说:“女儿啊,将来你迟早要出嫁的,就算不嫁人,爹爹老了,哪怕如今身子尚算康健,也不可能陪你一辈子的,你总要长大。”

也正是这话给了她坚定的信念,夫君已经给爹爹寄过书信,向他报了平安,自己正好趁着这段时日试着如爹爹所希望的——尽快长大。

只是不想今日一相见,她还是抑制不住心中汹涌的思念之情,一见到爹爹便鼻头泛酸,眼角的泪珠也跟着落个不停。

丞相见女儿哭得梨花带雨的模样,心也随之抽痛不已,再也坐不住,天王老子来了他也要上前安慰安慰他的心肝宝贝。

“乖女儿,别哭了”,丞相几步冲到女儿面前抚了抚她的脑袋,余光瞥到旁边的年轻皇帝,语气渐渐冷了下来,“老臣的女儿是貌美如花不错,可皇上这样不分青红皂白将她强取豪夺,属实有失风范!”

话音未落,旁边两人同时愣住,宋寒之准备好的说辞被打乱,姜雪蚕的泪珠子也堪堪停在了眼眶里。

“丞相大人……没收到那封书信?”宋寒之扯了扯嘴角,一时竟不知该如何解释。

丞相顾着安慰自己的宝贝女儿,根本懒得搭理,只是碍于对方是皇帝,他不想答话也不行,只得咕哝一句:“什么书信?”

宋寒之扶额,看来他这位岳父大人真的还被完全蒙在鼓里,他猛地想起父皇在世时对他说的一句——                        

                            

“朕也给丞相写了封书信,只是那东海之滨路途遥远,也不知来不来得及。”

如今看来,是没来得及,或是父皇驾崩的消息太过突然,丞相离开得太过仓促,与那信使恰好擦肩而过。

总之种种原因,这封信还是没能交到丞相手里。

“大娘也没和爹爹提这事吗?”姜雪蚕抹了抹眼泪,疑惑地问了句。

丞相眨巴着眼睛仔细回想了一番,解释道:“爹爹昨日夜里才从东海之滨赶回来,今日一早又急着来上朝,只恍惚听见你大娘提了句先帝给你大姐姐赐了婚,其余的……还真没来得及听。”

姜雪蚕听罢,心中了然,吸了吸鼻子,正想与爹爹解释一番,却被旁边人按住了肩膀。

“丞相大人,朕与雪蚕情投意合,还请丞相大人成全。”

等了许久也没等到回应,宋寒之抿了抿薄唇,索性起身拱手向丞相作了个揖。

身为皇帝,对臣子做到这个份上其实已算不易,奈何宋寒之不愿受这些君臣之礼的禁锢,还想撩袍下跪。

当然,丞相再气愤,也清楚在他跟前的是当今天子,自然受不住如此大礼,及时拦住了宋寒之的动作。

“皇上不必如此折煞老臣,老臣身份低微,女儿也尚年幼,不懂宫里的规矩,恐怕不能担如此大任。”丞相清了清嗓子,即使降低身价也不想让女儿蹚后宫这趟浑水。

再说了,眼前这位新皇在尚为太子时便与他有诸多不和之处,他也对其颇有微词,敢怒不敢言,如今这人刚刚当上皇帝,脚跟都没站稳呢便想将他失而复得的宝贝女儿抢走,哪有这等好事?

等等,失而复得……他的宝贝女儿,不会这两个月以来一直都在宫里吧?                        

                            

他去了趟东海之滨,反而是与女儿背道而驰、  渐行渐远了?

想到这儿,丞相越看眼前这位人模人样的新帝越觉得他人面兽心、居心叵测,想来,当初那封只写了“一切平安”四个大字的无名书信也应当出于眼前人之手。

一切平安,一切平安,他的女儿确实平安,可怎么就平安到皇宫里来了?

有妹妹秀茹的事在前,他哪里放心得下让女儿也进这座吃人的牢笼,万一眼前这位新帝和先帝是一样的性子,女儿进宫,岂不就是在步他妹妹的后尘?

丞相心中百转千回,打定主意不想让女儿进宫,可若是眼前这新皇非要把他女儿抢走,他也只能把这条老命豁出去了。

他咬了咬牙心一横,正打算强硬地表明自己的态度,谁知,眼前人却突然开了口——

“丞相与女儿分别数日,想必心中极为思念,也有许多话想说,不如朕许雪蚕出宫几日陪伴丞相,丞相意下如何?”

一肚子的话被迫噎在嗓子眼里,丞相嘴巴几次张张合合,一时竟不知道该如何接这话。

本来他连什么“以死相逼”的场景都在脑子里上演了好几遍,结果这位新皇突然来了这么一句,竟像是在他燃着熊熊怒火的头上泼了一桶水,火气不至于熄灭,却也不至于燎原。

他平复了一会情绪,认真思考着,既然女儿能回家几日,他何不趁着这段时间好好向女儿道一道这宫里的波诡云谲。

他的女儿年幼又心思单纯,被某些人的花言巧语蒙骗,情有可原,封后大典至少也在明年,若是能借此机会打消她进宫的念头,想必这事便有了转圜的余地。

不过……他抬起眼皮瞅了眼一脸风平浪静的年轻皇帝,捏紧了拳头,心道若是眼前这位还是想将他的女儿抢走,他便只能以死相逼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