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章 此词一出,余词尽废。(求订阅(1 / 2)

加入书签

第203章  此词一出,余词尽废。(求订阅。)

        “兄弟们,兄弟们,出大事了。”

        “水调歌头,千古第一词。”

        “十年生死两茫茫VS明月几时有。”

        “今夜,请记住,苏轼的名字。”

        可以说。

        在江宁第三讲苏轼之后。

        苏轼之名,彻底引爆了全网。

        “我的天,没想到,我们大宋朝竟然有一位叫苏轼的词人。”

        “是啊,我也没想到。但其实苏轼一直存在,只不过没有人挖掘而已。”

        “来来来,让我们一起欣赏苏轼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不,我最为喜欢的不是这一首,我喜欢的是明月几时有。”

        如果说苏轼只是一位普通的诗人。

        哪怕之前众人没有怎么发现,此时重新讲解,大家对此也不会感兴趣。

        正如刘过。

        虽然江宁之前确实讲了刘过。

        刘过在那个时候,也确实让大家稍稍惊艳。

        可是。

        这个惊艳也只是那么一瞬间的事。

        人们只会在偶尔想起的时候,才会说一句,对,宋朝确实有一位叫刘过的词人。

        可是。

        当江宁第三讲苏轼之后,众人才发现。

        要是宋代里面没有苏轼。

        恐怕宋词的辉煌都要逊色许多。

        而现在。

        苏轼却是将宋词带到了全新的高峰。

        “大家好,我是诗词鉴赏作者王超。至江宁老师开讲宋朝以来,我就彻底的迷上了宋朝。在江宁老师的笔下,我看到了先天下之优而忧的范仲淹,我看到了一生没有功名,写出终不似,少年游的刘过。我更看到了,此前谁也没有人注意的苏轼。我原以为,苏轼也似刘过一样,被历史遗忘的一位诗词作者。但是,从今以后,我想,苏轼再也不会被人忘记。”

        有知名大V,在他的博客上如此说道。

        “其实我一直认为,唐诗宋词,虽然宋词也是宋代的艺术巅峰。但我觉得,宋词还是差唐诗半个境界的。这个相差,不仅仅是因为宋词,还包括宋朝的一系列文学大师。但今天,在我看了江宁老师的苏轼第三讲之后,我会认为,宋词已然可以和唐诗竞艳。”

        知名文学主播,亦是在他的视频上无比的感慨。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与君世世为兄弟,更结来生未了因。天涯何处无芳草,多情却被无情脑。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我想问,还有谁?”

        无数的网友,亦是无比兴奋的说道。

        ……

        “老李,老李……”

        “老钱,什么情况这是?”

        “你最近在研究宋词文化?”

        “对。”

        “最近有没有看江宁老师第三讲苏轼。”

        “第三讲苏轼?”

        “您没看?老李,赶紧看啊。”

        “最近两天有点忙,我在写我的宋词研究理论。”

        “停下来。”

        “为什么?”

        “这一讲你要是不看,你的宋词研究就是一个屁。”

        “我去,老钱,伱这家伙说话太不客气了吧。”

        “反正话我带到了,你爱看不看。”

        拍的一声,对方挂掉了电话。

        “这老钱。”

        老李摇了摇头,有些无奈。

        虽然这样说。

        但老钱和他是几十年的老交情,他也不会介意。

        只是老钱这么说,老李还真停了下来。

        其实钱穆是真没时间。

        最近一段时间,他都在研究宋词理论。

        甚至。

        这番研究过几天,他还得到其他大学与一众教授交流。

        不过老钱同样是业内的权威。

        他都这样说了,老李只能搜索到江宁的视频。

        “江宁这小家伙,这越是厉害了。”

        要说对于江宁,老李自然是很早就认识。

        要不是最近几天有点忙,他哪会不看江宁的视频。

        “第三讲苏轼,有意思。”

        点开视频,老李选择了1.5倍的速度。

        他是真没时间。

        可是看着看着。

        老李又将速度调回到了1.0倍。

        不是他不想快进。

        实在是看到这里,老李声怕自己错过什么。

        “没想到,苏轼竟然写了这么多词。”

        当然。

        如果仅仅只是写了这么多词,那也就罢了。

        关键的是。

        苏轼的词,那可是一首比一首经典。

        或者说。

        苏轼的词,每一首都是经典。

        而后面江宁所讲的词,已经不能用经典来形容。

        正如目前老李正在看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这首词,当真是看得老李泪流满面。

        特别是那一句【纵使相逢应不识】……直看得老李全身都要颤抖起来。

        与苏轼一样。

        老李的妻子也在很年轻的时候去世了。

        到现在。

        已经有30多年。

        30多年。

        或许妻子在老李心里,还是原来那般模样。

        可此时的钱穆,早已经如苏轼所说的一样,尘满面,鬓如霜。

        如今这模样。

        这要是真的与妻子在梦里相见。

        恐怕妻子也不认得自己了吧。

        所以。

        最后只能,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苏轼,苏轼。”

        擦了擦眼睛。

        老李继续看下去。

        直到。

        当一首《水调歌头》出现之后。

        老李看了一眼已经花了好几天所写的宋词理论研究的文章,他却是来了一个一键删除。

        是的。

        宋代里面加入一个词人。

        这对于宋代来说,影响并不大。

        哪怕就是加上一个很知我的词人,对于宋词来说,影响也不大。

        可是。

        如果加上苏轼。

        那么宋词就不是原来的宋词了。

        正如这一首看得钱穆内心想跪的一首《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我欲乘风归去。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只此一首。

        老李却是明白。

        以前所有看过的中秋词,都不需要再看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