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顽童时代之信者恒信(1 / 2)

加入书签

我的腿脚随着姐的节奏跑动着,可脑子里仍在想着害怕黑天黑夜的事……

我尤其害怕独自走夜路时,身后“踢踏,踢踏……”的声音。这声音如影随形,回头看看,却什么都没有。回家问1问,爹说:“游神野鬼也要晚上赶路,看见人会跟随1段。没什么,人的两个肩膀上各有1盏亮着的灯,只要不回头弄灭,神气鬼魂就上不了身。”由此,至今独自走夜路时,我都要把自己的肩膀端得稳稳正正,从不回头。同时,高声唱着《红灯记》《沙家浜》《智取威虎山》等的唱段,来给自己壮胆。

现在有姐在身边,胆子也就大了起来。

其实,娘是怕镇唬不住我们而搬出大灰狼来。“踢踏”声是人走在空旷寂静的路上的回声,爹不明就里,以讹传讹。

道路两边的玉米秸秆没有收割,密密麻麻的,在夜色中好像两道幽暗的墙。

能影影绰绰看到药圣爷庙土疙瘩时,我和姐离开大路,钻进附近的玉米地,1摇3晃走在土垄上。

土垄很窄,姐走在前面,我跟在后面。上面长满硬刺的仓子,划得手生疼。已经木质化的蒺藜,1个个挺着木刺,好像长了眼睛,专盯着我两只鞋底上的小破洞,不时偷袭1下。左脚扎了,右脚金鸡独立,拔下来;右脚扎了,左脚金鸡独立,拔下来;两只脚都扎了,蹲下来,撅起屁股,抬起两个脚跟,拔下来……

枯黄的玉米叶子上起了露水,袖子、裤腿湿得能拧出水来。离土疙瘩还有2百来步的时候,姐突然发现前面好像趴着1个人,摆摆手,让我停下来。

观察1袋烟的工夫,姐低声对我说:“可能也是求土的,咱慢慢过去看看。”

趴着的人,听到身后动静,机警地回过头,把手指放到嘴边,示意小心1点。

姐轻声问:“叔,你也是来求土的?”

大叔点下头,“嗯,今天守庙的人,太他娘负责,这么晚了还不睡觉,不停地提着棍子巡逻。我在这儿趴了小半天,愣是找不着机会。”

我和姐趴下来,仔细观察。这个位置,在土疙瘩的正东方,中间是1块已收割完的豆子地,豆茬子如同钉子般,1排排竖立着。前几年,我到土疙瘩这儿玩过,当时看着像个馒头,可能是人们求土的缘故,现在更像个高桩窝窝头。

在土疙瘩顶部搭着1个窝棚,窝棚口挂着1盏灰黄的马蹄灯。有两个胖墩墩的中年民兵,席地坐在马蹄灯下,不时扫视着土疙瘩周围。边上戳着两根1胳膊粗、1胳膊长的棍子。除了这盏灯,周围没有1点光亮,附近大队全部淹没在黑暗寂静中。只有不畏寒冷的几只蛐蛐,偶尔“去去”几声。

两个民兵不时提着棍子,围着土疙瘩转1圈。

开始,我还数着次数,后来实在记不清了。

趴在地上久了,全身的衣服被露水打湿,小风1吹,透心凉。

“闺女,我估摸着这天已经不早,再求不着土,这个罪白受了。”大叔丧气地说。。

姐也很着急:“唉,这怎么办啊,我爹还等着救命呐。”

想起晚上,我们经常玩的侦察兵声东击西的游戏,对姐说:“看这两个人这么胖,肯定跑不过我。我先假装去求土,把他们引开,你和大叔再跑过去。”

我其实是想说“挖土”,可姐1路叮嘱:“记住,我们是向神仙求土,不准说挖土,惹神仙不高兴,土就不灵了。”

姐有些迟疑。“能行吗?要是让他们抓住,可不得了。”

我攥了下拳头,“没问题。等会儿,咱俩在张家坟见。”抬头看了眼土堆上的两个民兵,迅速站起身,撒腿跑向土疙瘩。快接近土疙瘩时,两个民兵发现了我,1边大喊着“抓住他”,1边提着棍子从疙瘩顶上冲下来。

我蹲下身,做出伸手挖土的样子,等两个民兵快冲到身边,1弓腰,向土疙瘩的南面跑去。

南面也是1块收割完的豆子地。

我挑选稍宽点的土垄跑,以免豆茬扎着脚。

两个民兵在我身后穷追不舍。

我估摸着距离,既不能离他们太近,1甩棍子打到我;也不能太远,让他们放弃追我的希望。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