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第四十章 断与弃(1 / 2)
第二卷第四十章 断与弃
进了房间宋隐才确定下来,这里的陈设确实是字面意义上的“陈设”,看上去已经很老旧了——说不定李翊安和白逸当年科举考试的时候用得就是同一套。
宋隐一手拿起了一个放在床边的小板凳,然后轻巧地翻了一下,端详接口处露出来的一点木材。
嗯,用料是那种很次等的松木,接口处还有没有打磨干净的木刺,大大剌剌地翘在那里。
大盈朝以儒道治国,一向看重官吏的清廉,建庆年间还查出了不少贪官污吏。
但是连小孩子都明白“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的道理,所以建庆皇帝虽然在这个方面是铁血手腕,可是也不至于将所有的一网打尽,对于当前的发展程度而言,那样的话,大概所有的这些人里,好像也没有几个清清白白的了。
虽然无文官武将单单从品级上来看没有什么不同,但是好像在大盈人眼里,总认为文在武前。
大概是许久没有真正地打过一次仗,所以现在的大盈人很多都已经对于战争没有太多概念了吧。
是有这个原因在的。
考院还被设立在京郊,一般而言这期间皇帝会派人来来视察一次,看看举子的情况,还有考院设施如何。
宋隐用手碰了碰凳子上的翘出来的小木刺,然后又空闲出来的另一只手摸了摸已经布满灰尘的书案。书案甚至还缺了一角。
宋隐忽然就想起,从前年幼的时候,大约三四岁的样子,在上京城的京郊看到的那些饿殍。
那时候应该是兖州刚经历了洪灾,兖州正好又毗邻上京城,所以很多百姓逃难来了上京。
说是逃难,但其实也是来讨要一份“公道”,讨要一份大盈的责任。
当年皇帝撤职了很多兖州的地方官员,朝廷拿不出赈灾的粮食和银钱,很多兖州的百姓都南下,想要跑到上京城来。
兖州到上京城的路并不长,如果一人一马无牵无挂的,大概走上半个月就可以抵达,但是那是一群饥寒交迫的难民,所以显而易见地,大多数人都死在了半路上,即使没有死,最后也就像是一具行尸走肉,在街边苟延残喘着。
那时候本来是杨云英杨皇后邀请她的闺阁好友,也就是宋隐的母亲,宁竹一同去京郊的寺庙祈福,宁竹便就带着宋隐一起去了。
宋隐一直都留有上一世作为成年人的记忆,所以其实严格意义上来看,尤其是从心理年龄来看,她那时候可算不上一个小孩子。
所以一切都会看在眼中记在心里。
她记得很清晰,那个时候杨云英掀开马车上的帘子,或许是想看一看外面的风景,又或者是什么别的其他的心境,总之那些都不重要了。
但是宋隐清晰地窥见了杨云英在往外瞧时候,眼底的震惊。
大概出生就在权臣之家中生活的杨云英,如果不是这样的一次偶然,大概这一辈子都不会见到这样的画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