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8章 三五年的成效(2 / 2)

加入书签

        长孙皇后稍稍点头,“若不是学通古今,博览群书,将学识融会贯通也讲不出这样的课。”

        “之前父皇让夫君管着崇文馆与藏书库,女儿与夫君每每得空便在家中看书,年复一年,崇文馆的书都看遍了。”

        小兕子对李玥怀中还在襁褓中的小清清很是好奇。

        明达已经一岁大了,她探着头目光盯着这个七个月大的孩子,好几次伸手想要去碰一碰。

        给孩子们教了课,张阳戴着遮阳的斗笠出了门。

        穿着草鞋和粗布短衣去田地里帮着村民收粮食。

        这是村子里的头等大事。

        田间地头到处都是劳作的村民,上官仪将钐镰分发给村民,收完了麦子,还要将钐镰收回来。

        这种铁器都要小心保管。

        见李孝恭也在田地里忙活着,张阳走上前,“割麦子的时候腰弯得低一些,像您这么割留这么多的麦秆留着很浪费的。”

        李孝恭扶着老腰在田埂边坐下,“当年打仗长年累月地骑马,累坏了身体。”

        张阳帮他敲打着,“那您这是体验生活?”

        李孝恭擦去额头的汗水,“当年年少时老夫也是一个种田的,那时候哪有富贵可享,就算是借着族中的门第,到了老夫家虽有名望还是一个庄稼汉。”

        “谁家当年还不是黔首农户。”

        张阳递给他一个水囊,“留在骊山也好,至少可以躲一躲河间郡王家中的彪悍夫人。”

        李孝恭感慨道:“躲得了一时,她隔三差五就会来骊山看望,给老夫收拾收拾,凶婆娘又如何?还不是自己娶进门的。”

        “听说你去尚书省了?”

        “是呀,我又升官了。”张阳重重点头。

        “升官?呵!”李孝恭冷哼一声,“没出息的,被人赶出了中书省还不自知,早已料到!老夫一离开长安城,你就会被朝中的人欺负。”

        张阳把水囊重新系在腰间,“其实大家都挺好的,赵国公很照顾我,房相办事也周道,郑公还能时常来看望,嗯……都挺好的。”

        俩人聊着家常,前方出现了一道煞风景的人影。

        这道人影就是天可汗,身边还跟着李泰这小胖子。

        “朕看了铁匠坊的铁料铸造众多,却不是铸造刀兵,弹簧是个什么东西?”

        弹簧当然是用来生产的,工业基础单薄的大唐,皇帝的认知自然也是有限的。

        弹簧是工业发展中所不能缺少的一件事物。

        弹性的金属应用古来有之,只不过像弹簧这么特例的事物还是第一次出现在骊山。

        张阳皱眉不展,“陛下,我这人不喜打打杀杀。”

        “如此多的上好铁料岂不可惜。”

        “陛下眼里只有刀兵,在下也能理解,毕竟陛下没有见识。”

        李世民的绷着一张脸,从这小子嘴里就听不见好话,拿着他自以为是的学识,给朕举一反三,他好似很痛快。

        李孝恭打圆场道:“陛下,骊山所铸造的一切不用在刀兵之上,而是都用在生产上,用张阳这小子的话来说,技术提高生产力才是骊山一直以来追求的真谛。”

        “生产力?”

        张阳笑道:“很生僻的词对吧?简而言之就是生产劳作,所谓生产力便是生产能力,刀耕火种也是一种生产力,从技术的角度来讲,技术改变生产方式,从而找到更高效的生产方式。”

        李世民倒也不嫌脏,也在田埂边坐下,像是在沉思,又像是在看丰收的景象。

        张阳小声道:“陛下听明白了吗?”

        “朕以为……以你的才能三五年就能看到成效。”

        “哈!”张阳干笑一声,“三五年?陛下是在说笑吗?”

        “你……”

        眼看父皇又要发作,一发作俩人又要吵架,李泰着急解释,“父皇,姐夫的意思是说事有轻重缓急,生产力一事需要徐徐图之,不能一蹴而就。”

        李世民呼吸沉重,“你在骊山花用如此多的银钱,朕连个太液池都不敢有太大的妄想。”

        “陛下,是在说我败家吗?”

        “你在尚书省一天,花用一万贯。”

        父皇与姐夫不吵架就好,李泰长出一口气,自登基以来父皇广开言路,面对臣子的斥责一直都在忍耐。

        父皇又能忍耐姐夫到几时?

        “陛下修建太液池,需要钱。”张阳发愁道:“发放俸禄也是为了稳住朝堂,二来臣也没多少银钱了。”

        注意到李世民幽幽的目光。

        张阳又道:“没钱,真的没钱,我连皮带肉一百多斤都在这里了,陛下还想怎么样?”

        又觉得把张阳逼得太紧也不好。

        李世民沉声道:“造纸坊可以扩建了。”

        李泰回道:“父皇,已经在安排了,而且弹簧在许多地方都能用上,能够省下不少事,别看只是一个小小的物件,其中有大智慧。”

        张阳也没了心思收麦子,招呼李泰准备酿制麦酒便回了家中。

        公主和皇子们正在午睡,见夫君回来神情不是太好,李玥摇着手中的扇子,“又遇到烦心事了?”

        张阳磨墨,铺开一张纸,“你父皇嫌我们骊山的生产规模不够大。”

        “父皇为了社稷难免心急。”

        发展技术需要持续地投入,而且还要行之有效。

        铁匠坊铸铁工艺是基础中的基础,是一切铸造的根基。

        钢的锻打还在用以前的笨方法,新的铁匠作坊,还要扩建。

        张阳写下一封书信交给门外的王婶,“麻烦王婶婶,将这封交给外交院的许敬宗。”

        “喏。”

        此刻的长安城,天气闷热让人喘不过气,赵国公府内。

        长孙无忌喝着葡萄酿,与几个士族子弟谈着话。

        陛下与清河崔氏过不去,可清河一地的士族同样也是硬骨头,愣是继续奉行这种嫁娶制度,告诉世人五姓联姻依旧,将天可汗的话当作了耳旁风。

        清河崔氏扎根河北十二州,坐拥士族门客数万人,与范阳,太原并立中原。

        “张阳此子至今也不为红楼一书告罪,族中长辈对此很是愤慨。”

        长孙无忌颔首道:“他不过是个张狂小辈,老夫还未将他放在眼里,何足道哉。”

        “可此子的老师乃是当年天可汗座下谋士张公瑾。”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