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真要大论篇第七十四(2 / 2)
岐伯说:厥阴风木司天时,如果客气胜,就会引发耳鸣、眩晕,甚至咳嗽等病;如果主气胜,就会引发胸胁疼痛,舌头僵硬不能说话等病。
少阴君火司天时,如果客气胜,就会引发鼻塞、打喷嚏、颈项强直、肩背发热、头痛、少气、发热、耳聋、目眩,甚至浮肿、血液外溢、疮疡、咳嗽、气喘等病;如果主气胜,就会引发心热、烦躁,甚至胁肋部疼痛、支撑胀满等病。
太阴湿土司天之年,如果客气胜,就会引发头面浮肿、气喘等病;如果主气胜,就会引发胸腹胀满、饭后闷昧等病。
少阳相火司天之年,如果客气胜,就会外发赤疹于皮肤,进而可发为丹毒疮疡,并出现呕吐、气逆、喉痹、头痛、咽喉肿痛、耳聋、血液外溢等症状,内发手足抽搐之症;如果主气胜,就会引发胸满、咳嗽、仰息,甚至咳血、手发热等病。
阳明燥金司天之年,如果清气复而有余,在内就会出现咳嗽、流鼻血、咽喉梗塞、心膈中热等病,假如咳嗽不止而咳血,则多属不治的死症。
太阳寒水司天之年,如果客气胜,就会出现胸闷不利、鼻流清涕、一旦受寒即咳嗽等病;如果主气胜,就会出现喉咙中有痰鸣之声等病。
厥阴风木在泉,如果客气胜,就会引发大关节活动不利,在内为痉挛、强直、拘急、抽搐,在外为运动不灵等症;如果主气胜,就会引发筋骨摇动挛缩、腰腹部疼痛等症。
少阴君火在泉,如果客气胜,就会引发腰疼,尻、股、膝、髀、小腿肚、胫、足部疾病,以及闷乱烦热、浮肿不能长久站立、大小便改变等病;如果主气胜,就会引发厥气上逆、心痛、发热、膈内病,以及众痹发作、肤胁部位生病、汗出不止、四肢厥逆等症状。
太阴湿土在泉,如果客气胜,就会发生下肢痿废软弱,行走困难,不能长久站立,大小便频繁等病,如果湿邪侵袭下焦,就会引发水泻、浮肿、房事不利等病;如果主气胜,就会引发寒气上逆的胀满、饮食不下,甚至疝气等病。
少阳相火在泉,如果客气胜,就会引发腰痛、腹痛而恶寒,甚至泄下白沫、小便白浊等病;如果主气胜,就会引发热反上行而侵犯心,心痛发热,中焦格拒而生呕吐等病。少阴君火在泉致病的症状与此相同。
阳明燥金在泉,如果客气胜,就会出现清气扰动于下、少腹部坚硬胀满、泻泄频繁等病;如果主气胜,就会引发腰部沉重、腹痛、少腹生寒、大便溏泄、寒气逆于肠内、上冲胸中,甚至喘息、不能长久站立等病。
太阳寒水在泉,如果寒气的复气在内有余,就会引发腰尻疼痛、屈伸不利,股、胫、足、膝中疼痛等病。
黄帝说:说得好。如何治疗由六气司天、在泉、主气胜、客气胜所引发的疾病呢?
岐伯说:对于气向上逆行的疾病,用抑制降逆法治疗;对于气下陷的疾病,用举陷升提法治疗;对于气有余的实症,用折减法治疗;对于气不足的虚症,用补益法治疗;辅助药物用所利之品,并用所宜之物调和,一定要使主气、客气平和,要适应主气、客气的寒温属性进行凋理治疗,主气、客气一致时用逆治法治疗,主气、客气不一致时就顺从其气来治疗。
黄帝说:治疗寒性疾病用热药,治疗热性疾病用寒药,主气、客气相得时,就采用与其所胜之气性质相逆的方法治疗,主气、客气不相得时,就采用与其所不胜之气的性质相顺从的方法治疗,这些道理我已经知道了,那么怎样适宜运用药味呢?
岐伯说:厥阴风木之气为主气主位致病时,用酸味药物泻邪,用辛味药物补虚;少阴君火、少阳相火之气为主气主位致病时,用甘味药物泻邪,用成味药物补虚;太阴湿土之气为主气主位致病时,用苦味药物泻邪,用甘味药物补虚;阳明燥金之气为主气主位致病时,用辛味药物泻邪,用酸味药物补虚;太阳寒水之气为主气主位致病时,用咸味药物泻邪,用苦味药物补虚。
客气是厥阴风木之气主位淫胜发病时,用辛味药物补虚,用酸味药物泻邪,用甘味药物缓急;客气是少阴君火之气淫胜主位发病时,用咸味药物补虚,用甘味药物泻邪,用酸味药物收敛;客气为太阴湿土之气淫胜主位致病时,用甘味药物补虚,用苦味药物泻邪,用甘味药物缓急;客气为少阳相火之气主位淫胜发病时,用咸味药物补虚,用甘味药物泻邪,用咸味药物软坚;客气为阳明燥金之气主位淫胜发病时,用酸味药物补虚,用辛味药物或苦味药物泄邪;客气为太阳寒水之气主位淫胜发病时,用苦味药物补虚,用成味药物泻邪,用苦味药物固坚,用辛味药物润泽。这都是为了疏通腠理,输布津液,调理气机。
黄帝说:说得好。我想听听关于阴和阳划分为三阴三阳的问题,如何划分的呢?
岐伯说:它是根据阴阳之气的多少和作用的大小来划分的。
黄帝问:阳明是如何确定的?
岐伯说:阳明就是太阳和少阳相合的时位。
黄帝问:厥阴又是如何确定的?
岐伯说:厥阴就是太阴、少阴交接结束的时位。
黄帝说:六气有太过和不及之分,所引发的疾病有实症和虚症之别,治疗有缓急的不同,方制有大方和小方的差异,我想听昕这方面有什么原则?
岐伯说:病气发生的部位有高、有下,所患的疾病有远、有近,病变的部位有外、有内,治疗用药的剂量有轻、有重,总之要让药物直接作用发病部位,以发挥药效。
(伏要》说:君药一味,臣药用两味的方剂,是奇方的组成原则;君药两味,臣药用四味的方剂,是偶方的组成原则;君药用两味,臣药用三味的方剂,是奇方的组成原则;君药用两味,臣药用六味的方剂,是偶方的组成原则。所以患病的时间短,就用奇方治疗,患病的时间长,就用偶方治疗;发汗治疗时不可用奇方,攻下治疗时不用偶方;补益上部的虚症和祛除在上的病邪时用缓方,补益下部的虚症和攻逐在下的病邪时用急方;急方的组成药物气味纯厚,缓方的组成药物气味淡薄,要让药物直接到达发病部位以发挥疗效,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病位深而远的病症,药物运行到中途就能发挥作用,还能够凭借饮食的作用使药物直达病位,但一定不能违背上面所述的组方原则和各方剂的使用法则。所以调理气机时,如果病位近而浅,使用奇方或偶方时剂量要小;如果病位深而远,使用奇方或偶方时剂量要大。大方的药味少而剂量大,小方的药味多而剂量小。药味多的方剂用九味药,药味少的方剂用两味药。
假如用奇方治疗,在疾病尚未痊愈时再用偶方,就是“重方”。假如用偶方治疗,疾病尚未治愈时,可加入与疾病性质相反的药物反佐配伍治疗,这就是药物的寒热温凉性质和所治疗的疾病性质相反的道理。
黄帝说:说得好。疾病发生的根源是风、寒、暑、湿、燥、火六气,这些我已经明白了。假如疾病的发生和六气的三阴三阳之标有关系,应该如何治疗呢?
岐伯说:假如所发的疾病和六气之本的性质相反,而与三阴三阳之标一致,在治疗时只要反求其本,就能找到治标的方法。
黄帝说:说得好。如果六气偏胜,应该如何诊察疾病?
岐伯说:观察六气偏胜,主要观察偏胜之气到来后对其所胜脏器的直接影响。清气发生的时候,燥气为胜气,金胜则克木,风木受邪,肝脏容易受邪发病;热气发生的时候,火气为胜气,火胜则克金,燥金受邪,肺脏容易受邪发病;寒气发生的时候,水寒之气为胜气,水胜则克火,火热受邪,心脏容易受邪发病;湿气发生的时候,湿土之气为胜气,土胜则克水,寒水受邪,肾脏容易受邪发病;风气发生的时候,风木之气为胜气,木胜则克土,湿土受邪,脾脏容易受邪发病。也就是说,如果内脏感受了胜气所产生的邪气就会得病;如果遇到岁运不及的年份,所感受的邪气就重;如果岁气和四时之气不相和,所感受的邪气也重;如果月廓空虚之时,所感受的邪气也重;如果再次感受邪气,病情就危险了。有了胜气后,一定有复气出现。
黄帝问:六气引发疾病时,人体的脉象有何变化?
岐伯说:厥阴风木之气到来所引发的疾病,见弦脉;少阴君火之气到来所引发的疾病,见钩脉;太阴湿土之气到来所引发的疾病,见沉脉;少阳相火之气到来所引发的疾病,见浮脉;阳明燥金之气到来所引发的疾病,见短脉、涩脉;太阳寒水之气到来所引发的疾病,见大脉、长脉。脉来平和,气机就调和;脉象大而急,就是病脉;所见之脉与应时之脉相反,是病脉;气候已到,脉象却未出现,是病脉;气候未到,而应时之脉却提早出现,也是病脉;如果脉象的阴阳属性和季节气候的阴阳属性相反,则很快就会死亡。
黄帝说:六气有标有本,但从化却不相同,这是为什么?
岐伯说:六气有从本而化的情况,有既从本也从标而化的情况,还有既不从标也不从本而化的情况。
黄帝说:我想详细地听一听这其中的道理。
岐伯说:少阳为相火,少阳属阳为标,火属阳为本,其标本属性相同,因此气候或发病从火气之本而化;太阴为湿土,太阴属阴,湿土也属阴,因此气候或发病从湿气之本而化。少阴为标属阴,君火热气属阳为本;太阳为标属阳,寒水属阴为本;少阴和太阳的标本阴阳属性不相同,所以气候或发病既可以从标而化生,也可以从本而化生。阳明为标属阳,燥金之气属凉为次寒为本,可以转化为湿;厥阴为标属阴,风木之气属温为本,可以转化为火热;阳明和厥阴的气候或发病,既不从标而化,也不从本而化,而是从其中气而化。阳明的中气为太阴,所以阳明燥气可以化湿,这是燥从湿化;厥阴的中气为少阳,所以厥阴风气可以从火而化,这是风从火热化。太阴湿气、少阳火气的标本阴阳属性一致,都属于从本,所以会化生于湿之本、火之本;少阴热气、太阳寒气的标本阴阳属性不同,都属于从本从标而化生,所以既可以化生于少阴、太阳之标,也可化生于热气、寒气之本;阳明燥气偏凉,有湿化倾向,厥阴风气偏温,有热化倾向,所以它们都从其中气而化生,阳明燥金的中气是太阴湿土,可以从湿气而化生,厥阴风木的中气是少阳相火,可以从火气而化生。
黄帝说:脉象和症状一致却与疾病的本质相反时,如何辨察?
岐伯说:脉象和病症表面看是符合的,但是按而无力不能应指而搏,好像是阳症又不是阳症,这就是各种真寒假热症的脉象和疾病本质不一致的情况。
黄帝问:在各种阴症中,如果脉象和病症相反,如何根据脉象诊察?
岐伯说:脉象和症状看似符合,但切按以后脉搏指有力,这是真热假寒症的脉象和疾病本质相符的情况。
因此,各类疾病的发生,有的在六气之本,有的在三阴三阳之标,有的在中气。治疗疾病时,病在本的,按六气之本的规律治疗即可治愈;病在标的,按三阴三阳的规律治疗即可治愈;病在中气的,按中气的变化规律治疗即可治愈;病既在本也在标的,按六气之本和三阴三阳之标的规律治疗,即可痊愈:有的病虽在本但是从标治疗可痊愈;有的病在本就治本,在标就治标,在中气就顺从中气的规律治疗,可以痊愈。违逆其标本而治疗的方法,是正治;顺从其标本而治的方法,是逆治。
所以说,掌握了标本理论,临症时就不会迷惑不解;懂得逆治和顺治,就能进行正确的治疗,没有困惑,说的就是这个意思。不明白这些道理的人,不仅不能深入地谈论诊法,对经义的理解也会错乱。
所以《大要》说:医术粗浅的医生,自鸣得意,自以为什么都明白了,临症时刚说是热症,寒症又发作了。这是因为虽然病人感受了同一种邪气,但疾病的症状却完全不同,假如不懂六气标本逆从的理论,就不能正确诊断疾病,甚至会扰乱经旨,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标本的理论,简明而宽泛,精深而博大,只要掌握要领,就能通晓各种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掌握标本理论虽然容易,但运用不当就会造成伤害。仔细辨察标和本的变化,就能根据气候和发病规律正确调治气机。懂得了胜复之气的理论,就可以指导人们养生防病。关于自然界六气的变化规律,都在这里了。
黄帝问:胜复之气的变化,其早至、迟至是怎么回事?
岐伯说:胜气的致病情况是,胜气一旦发生,疾病就会发生,而病邪蓄积时,复气也会发生。复气致病的情况是,在胜气结束时,疾病就开始发作,如果在复气所应的时位发作,病情就严重。胜气有轻重之分,复气有多少之别,胜气平缓,复气也平缓;胜气衰弱,复气也衰弱,这是自然界六气变化的正常规律。
黄帝说:胜气和复气的发作,其变化和表现有时与六气的时位不一致,或者有时在其时位之后到来,这是为什么?岐伯说:这是因为六气的发生和变化,有盛衰的不同。气候的寒暑温凉,就是六气的盛衰变化所产生的,表现在辰、戌、丑、未四季月。所以阳气的运动,开始于春天气候温暖之时,旺盛于夏季的暑热之时;阴气的运动,开始于秋季凉爽之时,旺盛于冬季寒冷之时;春夏秋冬四季,存在着一定的时间差。因此钛要》说:春季的温暖,渐渐地转变为夏季的暑热;秋季的凉爽肃杀,渐渐地转变为冬季的寒冷凛冽。小心仔细地辨察辰、戌、丑、未四季月的气候变化,就能掌握气候的回归规律,由此可以知道六气变化的结束,察知六气变化的开始,就是这个意思。
黄帝问:时间差有固定度数吗?
岐伯说:大概有三十度的时差。
黄帝问:时间差在脉象上有何表现?
岐伯说:时间差的脉象变化和正当时位的脉象变化相同,当令的气候过去时,应时的脉象也会随之消失。
《脉要》说:春天不出现沉脉,夏天不出现弦脉,冬天不出现涩脉,秋天不出现数脉。这是因为四季的气候互不相通。假如春天出现过沉的脉,就是病脉;夏天出现过弦的脉,就是病脉;冬天出现过涩的脉,就是病脉;秋天出现过数的脉,就是病脉;如果脉象交杂错乱,也是病脉;脉象反复出现,也是病脉;气候尚未结束,应时的脉象提早消失,也是病脉;气候变化已结束,应时的脉象尚未消失,也是病脉;脉象变化和季节完全相反,就会死亡。
所以说,季节的气化变化和人体的生理病理变化是完全一致的,如同秤杆和秤砣,只有时刻协调才能维持平衡。阴阳之气清静和缓、消长平衡,生机就能得以协调平治;阴阳之气扰动不宁、消长失衡,就会引发疾病,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黄帝问:幽和明是什么意思呢?
岐伯说:太阴、少阴两阴相交至尽的时位是幽;太阳、少阳两阳接合的时位是明。幽、明与阴阳相配合,就有了寒和暑的分别。
黄帝问:二分和二至是什么意思?
岐伯说:阴气、阳气到来并且极盛的季节叫至,阴气、阳气平分均等的季节叫分。冬至、夏至的时候,前后季节的气候变化与时令一致;春分、秋分的时候,前后季节的气候变化明显不同。因此,冬至、夏至和春分、秋分是自然界气候变化的总纲。
黄帝说:您说春分、秋分,气候开始于交节之前;冬至、夏至,气候开始于交节之后,我已经懂得这些道理了。可是六气往来变化,六气主岁不是恒定不变的,在进行补泻治疗时应如何用药呢?
岐伯说:要根据当年司天和在泉之气的变化情况,决定治疗用药。然后根据六气所宜,选择适合的药味,这是调治用药的法则。左右间气的用药原则与此相同。《大要》说:少阳相火主令时,先用甘味药,后用咸味药;阳明燥金主令时,先用辛味药,后用酸味药;太阳寒水主令时,先用咸味药,后用苦味药;厥阴风木主令时,先用酸味药,后用辛味药;少阴君火主令时,先用甘味药,后用咸味药;太阴湿土主令时,先用苦味药,后用甘味药。治疗六气主时所致的疾病时,不仅要遵守上述的用药规则,还要适当选用相关的辅佐药物治疗,以赞助其化生的本源之气,这样就算是适合了六气。
黄帝说:说得好。所有的疾病都是由风、寒、暑、湿、燥、火六气的气化和变化引起的。医经上说,治疗实症用泻法,治疗虚症用补法。我把这些治疗原则传教给医生们,可他们在实际运用中并不能收到十全的疗效。我想让这些重要的理论广泛流行,其治疗效果准确而明显,好像用槌击打鼓,用手拔刺,用水洗涤污渍一样有把握,使他们都成为医术高超的医生。您能讲给我听一听吗?岐伯说:要仔细而谨慎地辨析病机,准确无误地诊断,就一定要掌握六气的变化规律,不能对六气变化的认识有丝毫偏差。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黄帝说:我想听您讲述一下病机,它的内容有哪些?
岐伯说:凡是风病有头摇、肢体震颤、头晕目眩等病症的,病邪在肝;凡是寒病有筋脉挛急、关节屈伸不利等病症的,病邪在肾;凡是气病有呼吸气促、胸闷痞满等病症的,病邪在肺;凡是湿病有浮肿胀满病症的,病邪在脾;凡是热病有昏闷抽搐等病症的,病因都属于火;凡是有疼痛瘙痒疮疡等病症的,病邪在心;各种气逆兼见二便不通或泄泻的病症,病在下焦;凡是有痿病、喘促、呕吐等病症的,病在上部;各种口噤不开、寒战口齿叩击、神志不安等病症,病因都属于火;各种拘急挛缩,颈部强直的病症,病因都属于湿;各种气逆上冲的病症,病因都属于火;各种胀满腹大的病症,病因都属于热;各种狂躁不安、举止失常的病症,病因都属于火;各种突发的肢体僵直的病症,病因都属于风;各种肠鸣腹胀,有如敲鼓一样的声响的病症,病因都属于热;各种局部红肿疼痛、惊恐不安的病症,病因都属于火;各种肢体扭曲、筋脉拘挛、尿黄浑浊的病症,病因都属于热;各种有水液排出或渗出,且排出或渗出的水液稀薄清冷的病症,病因都属于寒;各种呕吐酸水,以及突然剧烈泄泻和里急后重的病症;病因都属于热。
因此《大要》说:谨慎认真地遵守病机理论,根据疾病属性,对已出现的症状,要探求出现这种症状的原因;对未出现的症状,要探求未出现这些症状的原因;对属实的疾病,要寻求发生实症的原因;对属虚的疾病,要寻求发生虚症的原因。在辨析病机时,首先要明了五运之气中哪一气偏胜、五畦中哪一脏偏盛,然后再疏通人体气血,使气血调和通畅,趋于正常,就是这个意思。
黄帝说:说得好。药物的五味阴阳属性以及作用是怎样的?
岐伯说:辛味、甘味的药物和具有发散作用的药物属阳。酸味、苦味的药物和具有催吐导泻作用的药物属阴,咸味药物和具有催吐导泻作用的药物属阴,淡味药物和具有渗利作用的药物属阳。辛、甘、酸、苦、咸、淡,这六种性味的药物,其作用有的是收敛,有的是发散,有的是缓和,有的是迅急,有的是燥湿,有的是润泽,有的是软坚,有的是坚阴,使用时要根据其各自的功能进行选择,以调理气机,平复偏胜之气给人体造成的损伤。
黄帝说:有的疾病不是因六气的胜复变化而发生的,对于这类疾病应该怎么治疗?有毒药物和无毒药物,先用哪种,后用哪种?我想听听其中的道理。
岐伯说:有毒药物和无毒药物的运用,必须视疾病的具体情况而定,以病情的轻重和所制定方剂的大小为根据。
黄帝说:您能否讲讲制方的原则是怎样的?
岐伯说:君药一味,臣药两味,是小方的组成原则;君药一味,臣药三味,佐药五味,是中等方剂的组成原则;君药一味,臣药三味,佐药九味,是大方的组成原则。
寒症用热药治疗,热症用寒药治疗,病情轻的用逆其病气性质的药物治疗,病情严重的用顺从其病气性质的药物治疗,坚硬有形的病症用消减法治疗,有邪气客犯的病症用驱除法治疗,虚劳的病症用温养法治疗,郁结不畅的病症用消散法治疗,邪气滞留的病症用攻伐法治疗,干燥的病症用滋润法治疗,拘急类的疾病用舒缓法治疗,耗散一类的疾病用收敛法治疗,亏损虚弱的疾病用温补法治疗,留止淤积的疾病用行滞疏通法治疗,惊悸不安的病症用镇惊安神法治疗,气上逆的病症用散越法治疗,病位在下的用下泻法治疗,或用按摩法,或用洗浴法,或用敷贴药物法,或用截断制止法,或用宣通开泄法,或用发散法,实际运用时要适可而止,依据病情来酌定。
黄帝问:什么是逆治和从治?
岐伯说:逆治就是正治,从治就是反治。顺从病症的药物用多用少,要根据实际病情来确定。
黄帝问:什么是反治?
岐伯说:有假热的病症用热性药物治疗,有假寒的病症用寒性药物治疗,胀满痞塞的病症用补养药物治疗,泻痢漏下的病症用通利泻下法治疗。治疗疾病,必须抑伏疾病所属,先探求发病的原因。反治之法,从用药上来说,与病情的某些性质相同,但从终极的本质上看是不同的。这样治疗,才能消除积聚,发散坚结,调理气机,使病痊愈。
黄帝说:说得好。对于应和六气的变化而发生的疾病,应该怎么治疗?
岐伯说:有逆治法,有从治法,有先用逆治法后用从治法的,有先用从治法后用逆治法的。不管用什么方法,目的都是疏通气血,使气机通达,这是治病的关键。
黄帝说:说得好。如何治疗体内病症和体表病症呢?
岐伯说:体内病症传变为体表病症时,体内的病症是原发病,为本,因此要先治疗体内病症;体表病症传变为体内病症的,体表病症是原发病,为本,因此要先治疗体表病症;假如体内病症传变为体表病症,并且体表病症偏盛而有余,治疗时就应该先治疗体表病症,再治疗体内病症;假如体表病症传变为体内病症,并且体内病症偏盛而有余,治疗时就要先治疗体表病症,再治疗体内病症;假如体表病症和体内病症不相干,就治疗主要病症。
黄帝说:说得好。火热之气来复,使人恶寒而发热,症状好像疟疾,有的可能一天发作一次,有的可能隔几天发作一次,这是为什么呢?
岐伯说:这是胜气、复气相逢时,阴气、阳气的多少不同而造成的。假如疾病由阴气多、阳气少所致,其发作间隔的时间就较长;假如疾病由阳气多、阴气少所致,其发作间隔的时间就短。这是因为胜气、复气相互搏击,阴气、阳气互有盛衰。疟疾病的发作规律也是这个道理。
黄帝说:医论说,治疗寒性病症用热性药,治疗热性病症用寒性药,医生们不能抛弃这些治疗原则,更改这些规律。可是在临床上总有这种情况,病人得的是热症,可是用寒药治疗时反而发热;病人得的是寒症,可用热药治疗时反而出现寒象。这样治疗下来,不但寒症、热症仍然存在,还增加了新病,应当怎么办呢?
岐伯说:如果热性病症用寒药治疗时反而发热,就应该用养阴的方法治疗;如果寒性病症用热性药物治疗时更见寒象,就应该用补阳的方法治疗。这就是求其属类的治疗方法。
黄帝说:说得好。服用寒药反而发热,服用热药反而有寒象,是什么原因呢?
岐伯回答道:这是因为只治疗了疾病的当旺之气,而没有兼顾脏腑本气,所以会出现相反的效果。
黄帝说:治求其属,而不是只治旺盛之气,可是还会出现这种相反的结果,为什么?
岐伯说:您问得真详细啊!这是因为对药物的五味运用不得当。五味进入肠胃后,各有其主要发挥作用的部位,酸味药物先作用于肝,苦味药物先作用于心,甘味药物先作用于脾,辛味药物先作用于肺,咸味药物先作用于肾。长期服用,能增强脏腑之气,这是物质生化的基本规律。但长期增补脏气,会使脏气长期处于偏盛状态,就会引发疾病。
黄帝说:说得好。方剂组成中的君和臣是什么意思?
岐伯说:治病的主要药物是君药,辅佐君药的药物是臣药,辅助臣药的药物是使药,它们并不是指药物的上、中、下三品。
黄帝问:药物的上、中、下三品是指什么?
岐伯说:药物的上、中、下三品是用来区分药物有无毒性和毒性大小的。
黄帝说:说得好。疾病的内外以及治疗原则是怎样的呢?
岐伯说:依据六气的变化规律而进行治疗时,必须辨识疾病的阴阳属性,确定病位在内在外,根据其病因和病位情况,内病从内治疗,外病从外治疗,病势轻浅的用调和法治疗,病势严重的用较重的药物平定治疗,急重的疾病应使邪气快速排出体外,病在体表的用发汗法治疗,病在体内的用攻下法治疗。选用寒热温凉不同性质的药物,要根据相应的疾病的性质和部位,随其所宜来用药,以退病邪。审慎认真地遵守这些治疗原则,就能取得全效,使气血畅达,使人健康长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