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九章 激烈争论!老朱的杀机!(1 / 2)
申城。
繁华依旧。
繁忙亦如从前。
城市与农村不一样。
并没有农忙或农闲之分。
就如同一台永不知疲倦的巨大机器,日夜不停地运转着。
申城的建设仍在加速。
城市的面貌每天都在变。
日新月异。
城市规模也不断扩大。
秋收过后,许多之前被家中农活缠住,无法脱身的人,也得空赶来了申城寻事做。
给原本便繁荣的申城,又添加了一把火。
老朱的经济研究还在继续。
自收到‘朱孙’的来信后,他大受启发,研究中也加入了新的方法方式,变得更加科学,分析得深入更细致。
“像银行收白银一样,将粮食都收进新建的粮仓里面,由此减少雀鼠虫蚁以及受潮霉变带来的粮食损耗,此一条可使大明的粮食损耗减少五分之一左右。”
“原来的富户大户大量储粮,也会使产粮后的粮食实际供应减少五分之一。如今存在粮食署的粮仓里,这部分又可以充分利用起来。”
“有此两条,大明今年到明年的粮食供应绝无问题,只多不少。”
“更绝的是,粮食署将粮食分为新粮,次新粮,陈粮,次陈粮,老陈粮五等,不同等的粮食分别给出不同的价格。”
“存进去的粮食,按规定的时间折旧,未达折旧时间则是存新粮,取新粮。”
“如此既能使存粮人放心,不致于存新粮进去,却取出老陈粮。”
“对管粮仓的官吏,也有明确的标准要求,可以防止他们利用新旧粮的差价,从中套利。”
“妙啊!妙啊!”
“还有这一条一条详细的规章……”
老朱细细看着粮食署出台的管理规定,只觉极为细致周详,面面俱到,令人拍案叫绝。
“那位叫‘朱孙’的人,实非常人,有盖世之才,竟然能想出如此绝妙的法子。”
如今,老朱已经和‘朱孙’先后通信好几次了。
越来越觉得这位“笔友”见识不凡,知识广博,言论每有真知灼见,实平生所仅见之奇人。
旁边,吉垣笑道:“他再厉害,还不是依仗着陛下给的启发,才能想出那些法子嘛?”
“说到底,还是陛下英明。”
老朱微微怔了怔。
细细想来,似乎还真是如此。
每次都是自己先抛出一个问题,提出一点看法,对方再补充完整,论证周全,并提出解决之法。
如此说来,还真是自己在“牵着”对方走。
自己比他还要更高明一筹!
想到这里,老朱不由得伸手摸了摸胡须,得意不已。
又连连挥手,谦虚道:“不能这么比,咱都治国这么多年了,对朝中的事情门清得很,对怎么治国也早就有了经验,他还是一个小编辑,这么比对他来说,不公平啊!哈哈哈哈!”
他站起身来,负手走了两步:“咱要好好培养他,给他积累更多的经验,让他想得更深更远,如此将来方能成大器。”
“说到底,咱还不是为了那个不成器的‘逆孙’操碎了心,想着给他留点人听用。”
吉垣在一旁帮老朱收拾着房间里的东西。
申城酒楼的服务十分贴心,按例每天都有服务员进来打扫房间。
但老朱一行人毕竟不是普通人,又怎么会允许外面的服务员进来呢?
刚一住下,便直接拒了。
随行护卫毛手毛脚的,不太会侍候人,吉公公也只能自己亲自动手。
“说起来,那个‘朱孙’好生奇怪,他提的那些建议,是怎么让太孙殿下都采纳的呢?”
吉垣一边整理桌上的物件,一边好奇问道。
“聪明人嘛,总是有办法的。”老朱笑道:“咱那个‘逆孙’,搞了一个智囊团,以备咨询政事都。”
“智囊团的人,无品无职,也不是朝廷里面的命官。”
“就是一些《科学》期刊的编辑,制造局的技术专家,国子监的老师,还有大明银行里研究经济的人等等。”
“让这些人写治国理政的文章,汇篇成册,再上呈‘逆孙’,以供参考。”
“具体是什么人,都是临时去通知,得到通知后,他们再写,限期上呈。”
“这样做有三个好处。”
“一是集思广益,采百家之长。他们不是官员,对朝政的看法,也会不一样。”
“二是以往朝廷官员写奏章献言献策,往往都有自己的利益瓜葛,表面上说得冠冕堂皇,心里其实藏着不可告人的秘密。”
“奏章上写什么,不写什么,官员甚至会悄悄暗中商量好,大家一起欺上瞒下。”
“如今听听这些不是官员的人的建议,便可以杜绝这种事。”
“三是若军国大事,皆只问询大学士,问询亲近大臣,久而久之,他们便会掌控朝廷大权。”
“毕竟,国家的大政方针,实际上都是他们在制定。”
“可君主治理国家,仅凭一人之力,又行不通,必须得有人辅佐,有人能供咨询。”
“这种随机挑人的法子,确实很好,可以杜绝大学士掌权,架空君主。”
“据朱孙信中所说,他就是智囊团的成员之一,多次得到让他写文章向太孙献言献策的秘令。”
“他的这些政国方略,就是这般上呈到咱那个‘逆孙’桌前的。”
“大多都被采纳啦。”
吉垣笑道:“太孙殿下真真是聪明,竟然想出了这么绝妙的法子。”
他见皇帝陛下脸色不太好,连忙补充道:“当然,这都是陛下教导有功,太孙殿下是继承了陛下的龙种,才有这等惊天动地的大本事。”
老朱冷哼了一声,没有出言反驳。
吉垣继续搭话,道:“此人写文章的建议都被采纳,怎么就没有被提拔重用呢?”
“这世上有人的地方,就有争斗啊!”
老朱的脸色渐渐变得严肃起来:“咱那个‘逆孙’的法子虽好,但挑谁去写文章,不还是得下面的人去挑吗?”
“‘朱孙’写给‘逆孙’的文章,都是以《科学》期刊编辑部的名义写的。”
“虽然都是他自己想的方法,但呈到上面去,功劳就变成编辑部上面管事的官员,算不到他一个小编辑的头上。”
“上面的人给他一点小甜头,再逼迫他接着写。”
“就这样,他写出来,全都成了别人的东西,‘逆孙’都不知道有他这样的人才存在,自然不会提拨重用他。”
“如今,《科学》期刊编辑部被改成了大明科学院,原来的编辑部,变成科学院下属的一个分支。”
“因为规模扩大,很多编辑部的人,也都得到了提拨,唯独他却依然还是一个小编辑。”
说到这里,老朱狠狠道:“贪官污吏,无处不在啊。”
“有些人是贪钱,有些人是贪名。”
“他们编辑部的官员,将他写的东西,占为己有,就是贪名和利。”
“等咱回了金陵,就直接去大明科学院,将那些贪官污吏都给全杀了。”
吉垣笑道:“这事就是冥冥中自有天意,他受上面的官员打压,却与陛下相识。”
“倘若他不是一个小编辑,早被提拨上去,也不会天天亲自来看读者的投稿,就无法认识陛下。”
“此所谓‘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啊。”
老朱哈哈大笑道:“你这么说来,倒也不错。”
两人谈论了一番后,老朱便如往常一般,离了酒楼的客房,去外面闲逛。
为了防止身份暴露,以及体验不同的地方,虽然他们这段时间一直没有离开申城,但却还是换了好几家住宿的酒楼。
“‘圣人之道,天下大公’,你们说,这真是圣人的道?”
“肯定说过啊。那位方孝孺方先生,可是故去的名儒宋濂宋老先生的弟子,当世学问最高的人之一。这话圣人要是没说过,他能随便瞎编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