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8章 移民令(1 / 2)
不用想顾槿都知道,老李头的话,是之前就准备好了的,预备应付查问而编造的说法。可不管事实如何,顾槿明白,那两人已经死了。
不欲再与这个表里不一的家伙多做纠缠,顾槿派人将老李头盯死,便回了营房。
下午时分,老李头写好的口供被送了过来,倒是跟陶县令所招认的东西都对上了。随着后勤所那边作为侧面印证的口供被送来,顾槿也就拿到了所有证据。
她马不停蹄整理出奏疏,又写好举荐方晏知的奏章,在第二日一早,快马加鞭送去了京城。
大晟建立将近四个月,不止是军中缺乏有能力的将领,地方上也缺少治理人才。为了缓解困局,景睿帝特意准许朝中四品以上的官员举荐能人。
只要被荐之人通过专人考察,就可以被任命为官。
这也是为何当初开德知府能够有机会上奏,推举杨员外为县丞。
只不过,举荐只是权宜之计。经由多朝实践证明,科举选官才是最为科学的方式。
景睿帝心有大志,自然不会任由举荐制长久进行。就在月余前,朝中已经进行了一次秋闺考试。
大晟不承认众位秀才举人在漓廷所考取的功名,可朝廷用人又迫在眉睫,不得已只能跳过县试、院试两级,直接进行乡试,只要读书识字的都可以参加。
只不过,为了避免有些不自量力之人,拿着童生的水平凑热闹,此次秋闺卡死了年龄,只准二十岁以上的成年男性参考,自然就筛掉了一批人。
虽说这回考试是匆忙进行的,却也标志着科举会逐渐成为大晟选用人才的定制。顾槿必须抓住最后的时机,走后门将方晏知安排上去。
不然,等到来年春闺和殿试结束,新一批进士出炉前往各地任职,这涿鹿县令的位置,还真不一定是谁来坐了。
不管怎么说,方晏知也是有才之士。顾槿相信,陶县令一旦下马,一旦涿鹿无人治理,景睿帝还是会采纳自己的举荐书的。
拉拉杂杂的事情办完,之后顾槿便开始着手军务,提拔卫所长官。
就在一切事项有条不紊进行的时候,景睿帝关于迁徙移民的圣旨也传遍各地。一时间,天下哗然。
按照景睿帝的要求,要在三个月时间内,也就是来年正月末,从豫州、齐鲁和荆楚三地,各自确定好十万人口的迁徙名册。确定好的百姓要在夏收结束之后启程,前往冀州。
要说景睿帝强人所难吧,他还晓得让百姓们在老家过一个团圆年。可要说他仁厚吧,他还非得让众人把粮食收完之后,冒着灼热的烈日赶路。
而且夏日赶路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可以天为被地为席,不用搭帐篷。
这个时代,人们讲究祖宗根源,如果没有意外,绝大多数人一辈子只会待在一个地方。或许走过最远的路只会是从村子到府城。
为了保证公平,景睿帝还打算采用征兵的法子,要求每家每户必须出人,交钱也无用。这样就不会出现这家迁走了,那家却能幸免留下来的情况
对于普通百姓来说,移民令无疑是一场灾难。而顾槿收到这个消息时,倒是有一种果然如此的感叹。
纵使也可怜那些被迫背井离乡之人,可对于冀州来说,这是好事一桩。是以顾槿还有一些隐隐的期待。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