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9 章 性命关天(2 / 2)

加入书签

人们觉得很好奇,就从屋子里都跑出来,一看“哇呀!”天地间黑压压的都是喜鹊。人们从来没见过这么多的喜鹊,这是怎么回事?正在人们惊奇观望之时,这喜鹊“扑棱棱”一起飞了起来,将天空遮挡的什么也看不见了。这些喜鹊在人们头顶盘旋了一阵,看着各家各户都出来了,而后倏然一起朝着一个方向一边叫唤一边飞去,飞了一截远,看着人们没有跟它们去,就又返回来一起叽叽喳喳朝着人们叫唤。

这时就有一人说:“你们看好像这些喜鹊在叫咱们跟它们去呢,咱们试着跟它们往前走走!”于是这些人就相跟着一起朝着喜鹊引导的方向走,喜鹊在天上飞,人们在地上跟着走,走了不多远喜鹊开始往高山上飞去,人们也跟着往高山上爬。

此时月亮升了起来,高高地悬挂在湛蓝的天空之上,像一个银白色的大圆镜子,映照的天地一片雪白。山下的村庄、房屋、周边的树木、野草、野花都清晰可辨,同时也照亮了人们上山的路径。

喜鹊还在往上飞,人们就继续跟着往山顶爬去,当人们刚刚爬到山顶,突然听到了天崩地裂的呼啸声,人们一阵惊愕倏然朝山下望去,只见浩渺奔腾的洪水,嘶吼着、咆哮着向着村庄呼啸而去,霎时间,整个村子不见了,变成了一片黄色汪洋,这水还在不断上升一直蔓延到半山腰上。

人们在山顶上站着吓得惊恐吼叫!一个个捶胸顿足痛惜他们的家园。当他们陡然从惊恐中反应过来,方才明白是这一大群喜鹊救了他们,要不他们今晚就都和那一座座房子一样被洪水吞没了。当他们转身再看这群喜鹊时,这些喜鹊已经没了踪影,连一只也没有了,飞得无影无踪。

他们从此就在这高山上居住下来,重新开始修房盖屋,重建家园。人们为了纪念喜鹊营救了全村人的性命,就把这个新建的村庄取名叫喜鹊庄。从此人们就把这喜鹊当成他们的救命恩人,当成吉祥物。家家盖房子都要泥塑两个喜鹊用烧瓦的方法烧炼出来筑在房顶最高端的两侧趋吉避凶。

木工在每家窗框上也都要雕刻两个喜鹊让房子粘粘喜气。而家家生下女孩子后一般都取名为喜鹊。让喜鹊给她们一生带来好运气。村子里由于叫喜鹊的女孩名字多了,所以人们为了区分开来,一般就连姓氏一起叫。因而这二愣子的老婆名字就叫孔喜鹊。这是喜鹊父母遵循古训为女儿祈福所取的名字。

喜鹊的父母是喜鹊庄最为朴实的庄稼人。喜鹊父亲善良俭朴,敦厚诚实。只知道勤勤恳恳、任劳任怨种地劳动,别的什么也不祈求。一切都是喜鹊的母亲在家张罗操办,喜鹊母亲做什么就吃什么,从不挑三拣四,嫌酸怨淡的。

喜鹊父亲穿的一身衣服,从头到脚也都是喜鹊母亲给缝制的。买一块粗布回来一分为二,裁剪成袄和裤子,特别是那双鞋,都是喜鹊母亲用粗麻绳一针一针纳的鞋底,然后再买上布料做成鞋包子,再用粗麻绳缝合在一起,就像一条小船似的。鞋底硬硬的,前面略微翘起来,鞋包子从顶上一往回包,里面空空荡荡的。村里人外出赶集看戏,就喜欢把钱放在那空空洞洞的鞋仡佬里。

有一次,一个晴朗的上午,天气炎热,空中没有一丝云彩,喜鹊的父亲扛着木犁牵着耕牛到地里犁地,看看太阳偏西了,肚子饿得“咕咕噜噜”一直叫唤,但就是等不来老伴前来送饭。他隔一会向着地边张望一下,还不见踪影,张望了好几次,终于看着老伴的身影了,她拎着一个瓦罐迈着小碎步,匆匆向地边走来。

估计老伴也知道老头子饿了,一路小跑向着地边赶来。喜鹊的父亲看着老伴送饭来了,把牛卸下来拴到地边一棵大树下。他迎着老伴走了过来,老两口就都曲腿在地边坐了下来。喜鹊的母亲给喜鹊父亲准备盛饭。一揭开瓦罐才发现忘了带碗筷了。

因为喜鹊母亲忙碌了一上午,一不留神看着已经午饭时了,这才发现还没给老头子做饭呢!于是匆匆忙忙把饭做好后倒在瓦罐里拎上瓦罐就走。到了地头了才发现没带上碗筷。

这可怎么办呢?再返回去拿碗筷,这路程远,来回跑一趟饭就冰了。可是不拿碗筷来,这饭没盛的地方,瓦罐又深,嘴根本够不到里面的饭,怎么办呢?

正在左右为难之际,这喜鹊的父亲就把他老伴给他做的小船一样的鞋,脱下一只来,翻过来在地边石头上磕了磕鞋仡佬里的土,就伸到老伴瓦罐前笑着说:“来吧,就盛在这里吧!”

于是老伴就扳倒瓦罐,把那瓦罐里的冒着蒸汽的热饭倒在老头那沾着黄土的鞋仡佬里,满满地倒了一鞋仡佬。老头子用颤抖的双手接过那冒着热气的鞋仡佬,腾出一只手来在地塄边上捡了两根小树枝,蹲了下来,笑嘻嘻地抱着鞋仡佬就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

老伴在一边捂着嘴笑着,看着她老伴狼吞虎咽地吞噬着她给做的鞋仡佬里的可口午饭。

这回喜鹊的父亲是因为犁地时遭遇了一场暴风雨。他早饭后,扛着木犁牵着耕牛,往地里走时,天气晴朗,无风无云。所以没有携带任何避雨工具。不料临近中午时分,天气突变,暴风骤起,大雨瓢泼,霎时间浑身被雨水浇了个透,就像一只落汤鸡似的从头到脚流淌着雨水。

天上的雨水已经停了,他的身上还往地下淅淅沥沥下着雨滴。由于内脏火热,外感风寒,他回家后就一病不起,吃药打针不见好,急得一家人像热锅上的蚂蚁一般,坐立不安,就等着喜鹊姑娘将这点钱送回来赶快到医院看病去呢,去晚了就怕性命不保。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