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田园生活 (段五)(1 / 2)

加入书签

啪嗒啪嗒,才发现真有雨水在敲打轩窗,不是雪,证明天气已不似前些日子那般严寒。

床幔中,男子靠在床头枕上,凌乱的衣衫和长发,为他添上些平日里难得一见的风情。我靠在他肩头,听他缓缓讲那段早在二十几年前便尘封的故事。

他的父亲慕容昭,是晋国历史上极有名的皇帝。有的皇帝有名,是因为贤明,有的皇帝有名,是由于昏聩,还有的皇帝有名,是因为残暴。可是,慕容昭既非贤君,也非昏君,就连暴君都够不上资格。

他会成为晋国历史上极有名的皇帝,是因他对一个女子用情至深。

弱水三千,只取一瓢,这件事没有皇帝能够做到,可是他却立志要做到。

情痴有许多种,像他这种既是皇帝,又是情痴的,就有些罕见。礼记云,“古者天子后立六宫,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妻。”按这个说法,做帝王的至少都有一百二十一个嫔妃,可是翻开史册数一数,哪一个皇帝不是三宫六院,妃嫔成群?此次大沧灭晋,据说遣散的美人就有两千余人,这是后话。

慕容昭的前半生,只守着一个名叫李文英的女人,李文英品行端淑,深受慕容昭爱重,两人情投意合,相爱甚欢。慕容昭当太子时,她是妃子。慕容昭当皇帝后,她进位为皇后。慕容昭即位以后,偌大的后宫空空荡荡,他却没有心思册立其它嫔妃。这除了证明他是个难得的情痴以外,还证明他是皇帝中难得的奇葩。

可是,对于皇室而言什么最重要?自然是维持家系、延续皇室血统最重要。

然,皇后李文英婚后五年,一无所出,慕容昭不急,慕容昭的娘亲却早急了。

因帝后无子一事,当年的太后与慕容昭闹了许多不愉快,可是,比起天下大业,慕容昭更在乎对发妻的忠诚。略去其中的波折不提,作为事情的结果,太后为了对得起列祖列宗,只好对不起自己的儿子。

在一个夜黑风高的夜晚,太后邀慕容昭到自己宫中谈心,然后,在他所饮的茶水里,下了催情之药。

太后自然早就选好了进献给慕容昭的女人。丞相之女,姓郑,单名一个慈。

昔年,郑慈亦是名动四方的美人,京中的世子觊觎她的不在少数,可是人人又都在遗憾,那年头,美人怎么都流行指腹为婚?那一年的郑慈,便只等着青梅竹马的少年,铺十里红妆迎自己过门,可是,那个人还没有来,太后的密信便已先到了丞相府。

在最好的年纪,她一定没有想过,自己会成为宫闱里的牺牲品。

慕容昭不负太后的重望,临幸了郑慈,第二日,太后懿旨,晋郑慈为贵妃,可是纤纤玉指还未触到那纸诏书,怒气冲冲的帝王已冲到面前,将那纸册封的诏书撕得粉碎。

帝王冷笑:“这么想成为朕的女人?呵,死都别想。”

明眸皓齿的女子,在愤怒的君王面前,未曾表现出一毫畏惧,她只是敛眸低头,语声清寒:“成为皇上的女人?臣女原就没敢肖想。在臣女看来,国之大体,天下社稷,哪一个不比一个女人要大上许多?可是,圣上却将一个女人看的比江山社稷更大,却是令臣女更加不敢做圣上的女人。”

听说,这一席话过后,慕容昭再度临幸这个唤作郑慈的女子。他与她有过第一次,便无妨再有第二次,他恨她,恨不得立刻毁了她。

一年过后,郑慈生下了一个男孩,取名慕容煜,由于是圣上唯一子嗣,遂立为太子。

都说母凭子贵,可是,作为太子的生母,郑慈生前,却未曾获任何封号。

慕容煜三岁的那一年,郑慈借口身体有恙,请旨到远在襄陵的行宫休养,一年半以后,慕容昭却忽然召她回京,可是一个月后,风尘仆仆来到慕容昭面前的,却是郑慈于三日前病逝的消息。

郑慈病逝的那一年,才刚满21岁,一代佳人,就这样香消玉殒,悄无声息。

她死后,慕容昭追封她为郑夫人,以仅次于皇后的礼制厚葬。

同年,一直无子的皇后诞下一子。

对于慕容昭来说,横亘在二人之间的女人死了,自己心爱的女人又如愿以偿生下了儿子,这本该是皆大欢喜的一桩事。可是,自那之后,却有传言说帝后的感情不复从前。

慕容昭仍然宠她的皇后,给她想要的一切,可是留在皇后宫里的次数,却越来越少,后来,竟还在酒后糊里糊涂地临幸了几个宫女。再后来,太后为他挑选妃嫔,他也未再抵抗,数度选秀女入宫,他也全都默认。

可是,听说在那之后入宫的女子,他都只临幸一次。有运气好的怀孕了,便晋为妃嫔,运气不好没怀上的,便永远地入了冷宫,那些女子,有的疯了,有的死了,没疯没死的,余生便都在研究一件事,那就是如何才能让慕容昭再看自己一眼……

可是,那些年里唯一能顾留得住慕容昭的,便只有皇后。

所以,后人皆传,慕容昭爱皇后胜过一切,后来因为同郑夫人的事,他一直对皇后心存歉疚。他不宠爱别的女子,也证明此情甚笃。

郑夫人去世,皇后又生了儿子,当时的小太子的处境,不免令人担忧。慕容昭本就不喜欢郑慈,与一个不喜欢的女子所生的儿子,自然也没有令他喜欢的道理,事实也是如此。

听说他很少去中宫,照顾太子的,还是生前伺候郑慈的溶月姑姑。

不久,废太子的风波便在朝廷中轩然掀起,有大臣上书,当年圣上册立太子,是因皇后无子,只得立郑夫人之子为太子,可是当年郑夫人无名无分,立太子一事其实于礼制不合,既然如今皇后已生下儿子,便应当顺理成章地将皇后之子扶正。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