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五十二章:徐州大突围(七)(2 / 2)

加入书签

但是瑕不掩瑜,当战士们经历过这样一种场景之后,当真正的战争降临之后,他们就能更快的理解上峰的战略意图,而不会因为理解偏差而引发乌龙事件,影响战斗的结果。

其次是,经过此次演习,战士们也都会对天炉战法有一个大概的了解,也会对接下来的急行军有一个心理准备,不至于被打个措手不及。

总而言之,好处多多!

….....

而就在马铮所部在萧县地区秘密进行军事演习,预演天炉战术的时候,日军的进攻也开始了。

在日军大本营的命令下,北路日军第14师团主力一部,沿着藤县南下,向徐州东北面进攻。

由于是战是撤,军委会那边还没有一个定论,所以第五战区这边也不甘示弱,当即命令孙连仲兵团等部在藤县、枣庄、薛城、临城、峰县等地同敌激战。

而日军第五师团也在随后加入战团,向临沂、郯城、大埠、北劳沟等处进攻。守军第三军团、第59军等部拼死抵抗,给敌以沉重打击。

但就在这时,南线的日军取得了重大突破,直接改变了战争的进程。

南线的日军合计有三个师团,但是用于进攻苏北的只有第九师团和第13师团。

日军第13师团原本是日本20个常备的甲种师团之一,曾在日俄战争中轻取萨哈林,也算是战绩辉煌。

甚至于该师团还自1920年1月到1921年5月出兵西伯利亚,干涉了俄国革命。但是一战之后世界各国普遍经济下滑,1925年的裁军中,4个师团的番号被取消了,其中就报看这个第13师团。

但是在侵华战争爆发后,日军深感前线兵力不足,于是乎在1937年中心恢复了这支部队的番号,并先后参加淞沪会战、江阴保卫战等战役,而在南京行凶的部队中,也包含了这支部队。

第13师团是去年12月20日占领滁县后,被华中派遣军司令部派遣到北线,沿津浦路向北进攻,支援第2军的第10师团在济南地区作战。

但当时日军大本营认为,在准备不充分的情况下,这样容易分散兵力因而未有批准。

之后,第13师团部队即驻于滁县、全椒地区,着手恢复就近的铁路,逐渐向北推进。

该师团于1938年1月下旬已占领到明光、红山集、池河镇的池河以南一线地区。

但是为了阻击日军北上,第5战区也是下了血本,为增强蚌埠地区的防守,先是将第59军调至该地,接着又将第3战区驻于浙江桐庐的周祖晃第7军亦调往这一地区。

加上守卫滁县地区的是由刘士毅所率的广西部队第31军3个师,计有8个师的庞大兵力。

守军利用明光以南的半塔集、自来桥、张八岭、曲亭等地的山区有利地形,经常出击、拆毁铁路,打击第13师团的北犯。而广西部队在军制方面,与当时的其他地区不同,在省内采用兵役制,提倡尚武精神,因而有较充分的兵源,对那些到兵役期的人,如不入伍即在乡组织训练。

且广西军非常重视班长的作用,除了对班长进行各种训练之外,还非常重视其实际带兵、和作战经验,因而形成部队的班、排、连、营长的年龄稍大,但部队却很有战斗力的特点。

他们在进攻中的攻击精神、火力组织、部队运动、迂回包围、协同配合;在防御中的工事构筑、火力发扬、预备队使用、机动出击、进行白刃格斗等都有其特长,给日军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但即便是如此,日军依旧在3月底的时候占领了蚌埠。

而在占领蚌埠之后,日军稍稍减缓了北上的速度。

但是随着大本营合围徐州的作战计划的出炉,日军华中派遣军也迅速做出反应,命令麾下的的两个师团出击,配合北路日军合围徐州城。

5月20日,第13师团从蚌埠,怀远向北进攻。

第13师团从怀远的荆山出发,在支子湖一带首先与广西第7军170师的1037团、1038团进行交战,当日即突破了守军尚未完成工事的第1线阵地,并从两侧翼进行多路迂回。

今年这一带春旱,不少河流干涸无水,处处可以通行。

敌即利用这一条件,以多路攻向蒙城!

结果在支子湖正面抵抗的170师和在涡河东岸龙亢的第7军军司令部,均被该敌冲散后退至蒙城东南的立仓集。

于是乎,13师团之主力沿公路于5月8日进抵蒙城附近。

而防守在蒙城的,是广西军173师副师长周元所率1033团的1000余人。

这个团原来的任务是在城内外构筑防御工事,因前方部队突然后撤而敌军已分路到达蒙城,才改变任务依据蒙城进行抵抗。

激烈的战斗从5月23日开始,敌集中炮兵并在航空兵的支援下,对蒙城守军发动连续的猛攻。

守城的第1033团抵抗至5月24日上午,这1000余人全部英勇牺牲,蒙城于当日上午被敌13师团侵占。

而日军第9师团从蚌埠向北进攻后,在涡河以东,突破韦云淞第31军在鲍集、陈集、新集一带的防守阵地,沿北淝河到达了蒙城东北约15公里板桥集。

蒙城失守,这对于徐州方向的国军而言可谓是晴天霹雳,因为蒙城距离徐州不过150公里的距离。要是不考虑守军阻击的话,以日军机械化部队的行军速度,最多一天的时间就能赶到徐州,这迅速引起了前线的动荡以及恐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