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 燕雨公(1 / 2)

加入书签

自救的方法

一些大臣已经开始交头接耳。

那些流民们确实走投无路,这才投奔向燕国,若真是有自救的办法,谁又会舍弃自己家中良田数亩,跑来燕国做最下等的流民呢

“臣愚钝,脑筋转不起来,不知陛下所言自救到底是怎样的方法”一位上将军出声道。

“方法简单,其中比较重要的部分有三,其一为南北调水;其二为中原水井工程;其三为农业滴灌,另外还有商队人员招募以及定期低价供应物资服务,这些就不多谈了,你们之后会见到,现在我们就主要讨论着最重要的三点。

首先,南北调水工程。诸位都知道,过去的十年中,为了更方便将楚国的粮草和人员运送到我国,我们耗费了巨资挖通一条运河,接通两地,此次旱情,楚国虽然也受损严重,已经停止了对我们的粮食供应,但其实依托着从我国运河中流去的水依然可能保证农业的稳定发展。而且不仅仅是楚国,今年我大燕风调雨顺,流经大燕的河流都满满当当,而这些河流经过的任何一个国家今年的农业灌溉都可以有最低保证,只是这一点上,想必诸位一定都能看到一条南北相通的运河将会对北方几条河流干涸地区的农业带来多大的收益。

因此,通过开挖运河,进行南北调水,可以有效缓解北方以及南方一些地区的旱情,而运河的开挖并不是一项短期的工程,需要巨大的财力和物力的投入,我们燕国心有余而力不足,因此,只能依靠这些流民自己动手,而燕国只是一个动手的机会。

其二,中原水井,鉴于工部已经绘制出水位和地形图,我们可以引导流民返回家乡进行水井的开挖,在运河建成之前首先用水井解渴,保证流民们基本的生存问题,这些水虽然不够地上种粮食,但这一情形可以通过我燕国商队定期低价供粮来缓解,等到来年开春时几条主要的运河也将大致建好,想必以后也将再无供粮之需。

其三,农业滴灌。这场旱情很可能会持续几年之久,因此必须做好长期应对的打算,当前我中原的主要粮食主要是粟米,灌溉的方式还是大水漫灌为主,极为耗水,而采用新的农业管理方式滴灌法可以将原本对水量的消耗降低两成,如果将这种新式的灌溉方法推行下去,每一亩耕地都节省上两成的水量,诸位可以想象一下我中原良田成千上万顷一共能节省下来的水量将会是一个多么庞大的数字,而这些方法,将由我们燕国工部已经培训好的导员以及商队中的带队人传播向整个中原。

诸位方才讨论的,皆是在我燕国现有的基础上,在中原目前的形式下处置的问题。因为我燕国粮仓中的存粮只有那么多,用完就没了,这才有了究竟应该赈灾济民还是应该留给我大燕人民的选择,但是无论将粮食分配给谁,都是治标不治本的手段。

如果这些存粮不够的问题根本就不存在呢如果这些流民马上可以自己回家种粮呢

燕国的存粮确实是一张大饼,分给谁都有利有弊,但中原的粮食其实是一张更大的饼与其讨论燕国这大饼如何划分,不如讨论整个中原大饼怎么做大,当中原粮食的大饼做到足够大,甚至分下小小的一角我们燕国都吃不下,那燕国的问题不就根本不用解决吗

其实从这里开始,我们就引入了一个生产力的概念而生产力什么作用呢就是解放所有人做我大燕的臣子,一定要有天下胸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燕人是人,那中原其他国家的人就不是人了吗只是仅凭我一人的努力,一定有不可为之事,但如果加上你们,加上我燕国的所有人,加上所有的中原人,我相信这大旱就算持续十年,我们也能挺过去

我们救不了所有人,但我想试一试,我们也需要试一试,虽然我们现在救不了所有,但能多救一个是一个。

我不反对少司徒的观点,因为很客观很现实,但是现在工部给出了我们更好的与这次旱情的对抗的武器,有多大的能力就要承担多大的责任,我们有责任将整个中原从旱情的死亡线上拉回来

蔡国有杀人祭鬼神,但我们不,因为人才是最宝贵的,是所有国家最重要的财富就连国家都要排在人命的后面,因为失去了国家,只要有人,我们还可以再建,但失去了人,这个国家也必将衰败

自助者、天恒助之,能自己解决的事,我们就不用劳烦鬼神祖宗啦”

林小暖坐在高台上,说的天花乱坠,站在不远处的宫人时不时上来添茶倒水。

台下的众位大臣听得如痴如醉。

等林小暖讲完时,都恨不得将史官手里的记录稿给抢回去细细观摩

十年的时间,除了刚成为燕王肃清朝政时,林小暖上朝的时候大多数都是“嗯嗯”点头或者点明,很少会像今天这么长篇大论。

而这一次,林小暖的长篇大论给众位大臣带来的是一种全新的视角。

不再考虑权力纷争,不再考虑如何选择,只要有更高的“生产力”,所有的矛盾不攻自破

而且最重要的是,听小燕公的意思,这些神奇的技术以及那令人震撼的想法,甚至要和中原他国分享

一直坚持要赶走所有流民的少司徒甚至已经在心中惭愧到无地自容,因为在他听来,小燕公的着眼点根本不是大燕,而是整个中原,天下一体,不分国别,可以救到就要拼尽全力,无所谓自己的损失。

这是何等的天下为己任担当,又是何等的气魄

等林小暖结束了发言,询问众位大臣有没有异议或者其他想法的时候,他带头出席跪拜了下去,沉声呼喊“小燕公大善”

“诶少司徒你做什么”

她的话还没说完,如梦初醒的满朝文武纷纷站了出来,面向林小暖跪拜了下去,齐声高呼。

“小燕公,大善”

我不就说到兴头上吹了吹牛嘛,怎么忽然都说我“大善”了

林小暖挠挠头,一时不知道手哪里放了,求助似地看向李袖招。

后者只是轻笑着喝茶,装作没看到求助目光的样子。

坐在角落的史官已经激动到几乎握不住笔,能让满朝文武齐声称“大善”者,在燕国历史上闻所未闻。

而小燕公今日的话,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他甚至有预感,等他手稿公示出去的接下来几个月,整个燕都的纸价会全线飙升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