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观沧海【十二】(1 / 2)

加入书签

荫城坐落在东境腹地,东依苍岭,南接杜陵府,数十条连接西南与东海的马道横穿荫城山脉,乃东境水陆交汇之地。虽只是杜陵府署城,但城中百姓安居乐业,比东境其他郡县都要富足。东海王的王府便建在此处。或为东境民生考量,朝廷并未对王府大兴土木,仅在荫城半山腰处开辟了一块荒野之地,依山建了一座广庭春院。

荫城民生向来质朴,百姓们听闻王府选址在城中,纷纷来到山脚烧香拜佛,供上新鲜瓜果,俨然将这位京城来的王爷当作荫城新的土地神了。

闻雪朝与赵凤辞骑马在城中缓缓而行,街道两侧皆是小商小贩的铺子,摊上卖的物事玲琅满目,大到与人齐高的佛雕,小到玩斗用的蛐蛐,应有尽有。

闻雪朝一路上东睃西望,见到什么都觉得新鲜。赵凤辞看他这没见过世面的样子,唇角禁不住动了动。

闻雪朝没看到五殿下藏在幂篱后的表情,两人穿过街坊,骑马上了山中小径,将熙来攘往的街市抛在了身后。

赵凤辞见闻雪朝频频扭头回首,放缓了声音,问他“还没逛够么”

闻雪朝认真沉思了一番“有处铺子里摆了许多转鹭灯,里面什么式样都有。我看着倒是好奇,京中鲜少见到如此精巧的工灯,方才应该买下一个。”

转鹭灯又叫走马灯,东境有许多技艺精湛的制灯匠人,此物在东境算不上什么稀奇物件。赵凤辞南下东海多年,对这五彩斑斓的转鹭灯早已司空见惯。却是头一回看到有人见了这彩灯,连步子也迈不动的。

他看闻雪朝脸上满是不舍,拉住缰绳停下马,淡淡道“入夜后街市上灯火铺子更多,样式也更新奇。你若晚些无事,我们可再下山一趟。”

闻雪朝看了赵凤辞半刻,笑了“甚好甚好。”

两人悠悠骑马上了半山腰,王府的楼阁就藏在层林叠翠中,若隐若现。白纨仍留在杜陵府与任郡守周旋,来迎接二人的是羽林卫中一名副守。羽林卫行了礼,正欲将两人带进府内,一行人迎面撞上了急匆匆往外跑的阳疏月。

那羽林卫见到阳疏月犹如白日见了鬼,默不作声地退出几丈远,

想尽法子逃出他的视野。

阳疏月与二人打了招呼,径直走到那名副守跟前,语间满是不怀好意“李队守还想往哪儿跑呢”

姓李的羽林卫胆颤心惊“小阳大夫,我真的错了。”

阳疏月比了个抹颈的手势“今日府上来了贵客,若下回再让我撞见你,你便没有这般好气运了。”

羽林卫连连称是,随即溜之大吉,须臾间跑得没影了。

阳疏月吓走了李队守,称心如意地回到闻雪朝与赵凤辞跟前“等候你们多时了,走,我们先进府。”

“李队守是个老实人,你为何要欺负人家”闻雪朝不明所以。

阳疏月恶狠狠道“他和赵焱晟是一条贼船上的人,他们没一个是好货色。”

阳疏月引两人入座,赵凤辞问道“赵焱晟人呢”

自永平二十八年一别,他已有近五年未见过赵焱晟了。二人虽是同父异母的兄弟,在京中的关系却不算熟络。

不过这赵焱晟一向同太子一派不对付,总是孤身一人,倒是皇子中少有的清流。

他不知宫中近几年发生了何事,但闻雪朝看起来倒是与赵焱晟亲近了许多。至于阳疏月赵凤辞看了阳大夫一眼,这么多年过去了,这两人还是这般纠缠不清。

阳疏月听赵凤辞问起,翻了个白眼“他双目又不成了,在后院挨针眼呢。”

他同二人讲起了前几日在林中被劫一事。闻雪朝与赵凤辞听后才明白,原来阳疏月与李队守如此不对付,是因那个把阳疏月劫上山,还嚷着要尝他身上滋味的山匪头子,正是赵焱晟让李队守假扮的。

“老李如今见到我还有些后怕,”阳疏月冷哼,“那日我袖中藏着能置人于死地的剧毒,幸亏赵焱晟来得及时,若我那时顺手把药撒了出去,他恐怕早就一命呜呼了。”

闻雪朝顿时有些无言。李队守此前曾随商队一道南下,一路上倒是一直老实巴交,本本分分。赵焱晟非要他假扮成凶神恶煞的匪徒,属实是难为他了。

阳疏月止住话头,转而问起了赵凤辞的情况“五殿下服下焚心丸后,近段时日可觉身上有任何异样”

“刚服下时心中有猛烈灼烧之感,渐渐便恢复如常。”赵凤辞说

“殿下平日可有其他不适”

“尚无。”

“不应当啊”阳疏月皱起了眉,“焚心丸性烈,药引里通常掺杂着北疆鬼藤草,此物会在中毒之人思绪起伏较大时会发作,使人头疼脑热,四肢无力。殿下可有过相似情形,譬如突然产生口干舌燥,闷热难耐之感”

赵凤辞心漏跳了一拍。此前在闻雪朝入账议事及酒楼更衣时,他的确有过相似状况。他曾以为是天气炎热所致,却从未想到还有这层缘故。

他避开了闻雪朝的视线,轻描淡写道“偶尔会有,不过并无大碍。”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