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诉衷情【六】(1 / 2)

加入书签

雁荡关战事步步逼近,关外硝烟又起,大批百姓拖家带口南下逃难。

京畿各镇纷纷开城门接纳流民,然而日复一日过去,涌入关内的百姓越来越多。许多城镇存粮吃紧,不堪重负,只能将南下的流民安置在城外临时搭建的营帐中。

羽林军拔营北上已数日,朝廷派出一万大军前去驰援雁荡关,如同给北境的百姓送去了定心丸。冒着风雪从北境南下逃难的队伍比前几日少了许多。但因暴雪压境,城外巡视的士兵每日都要从帐中搬出许多饥冻而死的无名之人,运到郊外的乱葬岗。

流民奏报接二连三从周边郡县送抵广阳,京中高门大户照旧轻裘朱履,安常履顺。

靖阳帝下旨令太子留守南境,以防生变。赵启邈接了旨,即刻便向京中发回封了朱漆印的私函,直达闻雪朝手中。

太子妃在太子离京前诊出了喜脉,他并未将此事昭告天下,只告知了闻雪朝一人。

赵启邈在信中言,广阳都如今危机四伏,诸多人马虎视眈眈。让闻雪朝务必将祝容有孕之事秘而不宣,在他返京前照顾好太子妃。

字里行间皆透着将为人父的欢喜。信尾还附上一瓣桃花,让闻雪朝代为转交。

闻雪朝将信筏收入袖中,思忖片刻,启程去了太子府。

太子府后院曲径通幽,寒松林立,冬景倒是颇为雅致。闻雪朝刚随管事走入内院,便看到长廊处立着许多婷婷玉立的侍女,正围在一处,胆颤心惊地看着院中的冰湖。

“闻大人稍候片刻,小的这就去请娘娘。”管家躬身说道。

闻雪朝颔首,看着冰湖上凌空跃起的身影。

岁暮天寒,祝容身着茶色貂衣,将一袭长发用玉带高高束起,站在结冰的湖上练剑。她手挽一道剑花,随即轻点湖面,朝湖边的寒松直刺而去。眼见太子妃所经之处冰层断裂,廊上的侍女纷纷发出惊呼之声,担心娘娘就这么摔进湖里。

祝容余光瞥见岸边闻雪朝的身影,半途收回剑势,脚踏岸边青石,折转方向朝众人而来。她飘飘然落在来人面前,柳眉一挑,透着三分英气“哟,闻玓。”

闻雪朝微笑“多日未见,娘娘看起来倒

是康健。”

祝容一见闻雪朝,便知他是来找自己谈私事的。她挥挥手让院中人都退下,便领着闻雪朝往院内走“自你当了大官,要见你一面比登天还要难。”语罢扭头看了闻雪朝一眼,唏嘘道“还是小时候比较可爱。”

“娘娘是我表嫂,闻玓平日本当避嫌。”闻雪朝面不改色。

他与祝容已相识多年,年少时两人算是狐朋狗友,在京城行了不少弄柳拈花之事。当年祝容不愿嫁进太子府,便与闻雪朝合谋闹出了那出“始乱终弃”的戏本来。如今一人成了皇储妃,一人已是朝中重臣,终不复当年那般无拘无束。

祝容寻了个帕子,擦干了额上的汗水“说罢,今日来找我是有何事”

“闻玓先恭喜娘娘了。”闻雪朝笑道。

祝容面上闪过一丝讶异“赵启邈他已同你说了”

“娘娘不愧是将府出身,身怀龙嗣还能剑不离手。”

祝容知晓闻玓这是在绕着弯子讥讽自己,瞪了他一眼,冷笑道“你此趟入府,莫不是赵启邈让你来当说客的我这身子骨我自己清楚,容不得旁人说三道四。”

闻雪朝不言,只是从袖中取出一贴信筏“表兄让我亲自交予你。”

祝容看到黏在信尾的桃花瓣,神情愣了愣,却没接过筏子,反而别过头去,低声喃喃“尽做无用功。”

闻雪朝继续说道“陛下派五皇子率羽林卫北上驰援雁荡关,五日前已离京了。”

祝容整个人一僵,缓缓回过头来,满脸难以置信“皇上派赵凤辞出征”

还未等闻雪朝作答,她便闭眼苦笑“也是,依他的性子,必定是自请出战。”

扶着椅背的手指微不可察地颤了颤。许久后,祝容终于自嘲般地笑了一下“他当年誓死不从我俩的婚约,说是人命危浅,朝不虑夕,原来是此番意味。”

祝容自懂事起便知,她与镇北将军的长孙,天家的皇五子,立下了一门婚约。十几岁时,她看到镇北府送来的画像,心中又惊又喜。画中那个英姿飒爽的少年郎,会是自己此生的夫君。后来,她听到大人们津津有味地传述着五皇子如何孤身入敌营,斩杀胡人首将的事迹,便立志要练兵习武,

今后随夫君一同征战沙场。

再后来,她如愿嫁入了帝王家,夫君却不再是梦中的那个少年郎。

“闻玓,赵凤辞一直心有所属。”祝容突然道,“他离京前我便察觉到些许端倪。”

闻雪朝饮茶的动作微微一顿。

“你与赵凤辞在杜陵共事数月,可曾见过他的那位心上人到底是哪家的千金,芳龄几许,门第如何,可是嫡出”

闻雪朝低咳一声“未曾见过。”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