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诉衷情【十一】(1 / 2)

加入书签

靖阳帝在广阳之围中怒火攻心,养了许久的哮病又发作了。太医署的几位老太医守在寝宫好几日,才治好了皇帝的咳血之症。然而明眼人早已看出,皇帝经此一难元气大伤,身子也一日不如一日。

在靖阳帝养病的这段时日,闻家父子协理中书枢密二院,羽林卫则日夜巡城,稳定京畿秩序。五皇子率镇北军往返关内外,护送南逃的流民返回北境十六州。

正月过后,广阳南北城门已修葺一新,城外绿草如荫,城内柳暗花明,春又返大地了。

靖阳帝大病初愈,上朝后的第一道旨意,就是犒赏击退延曲部的羽林镇北二军。两军将士皆按律晋升,北境十六州及南北直隶赋税酌情免收半年。羽林副都督白纨护驾有功,擢升羽林军正都督。

五皇子赵凤辞则被册封亲王爵位,袭旧王府,封号“怀”,为“愿受长缨,含仁怀义”之王。

靖阳帝却并未封赏带兵独上城楼的中书侍郎闻玓,只是在早朝上口谕赞许了一番。朝中因此起了风言风语,说陛下近来对闻氏的态度愈发微妙,仿佛较之从前的忌惮,又多了些别的心思。

后宫也逐渐有了传闻,称圣上病愈后夜宿中宫的次数少了许多,不知皇后娘娘因何触了皇帝的逆鳞。

闻雪朝知道朝中人都在议论自己,说他冒死守孤城,却仍被率军驰援的怀王殿下压了一筹。他将流言蜚语全当耳边风,另一位事主却总是耿耿于怀。

“今日尚书台春宴,他们说你前几日当着众人面对我冷嘲热讽。”赵凤辞说。

闻雪朝面不改色“我没有。”

赵凤辞按住身下胡乱挣扎之人,沿着脖颈一路吻下去“你对柳侍郎说,下回若再见到我,便要亲自打断我的腿。”

赵凤辞心中清楚,自班师回朝后,朝中对他巴结试探之人便比从前多了许多,闻雪朝是为了不让有心之人察觉出二人之间种种,才三番屡次在外人面前嘴碎损他。

闻雪朝还欲开口争辩,便被赵凤辞用手指堵住了唇。他抬手去推赵凤辞的肩膀,指尖却不慎勾住了赵凤辞玉冠上的发带,微微一拉,眼前人便俯下身来,倒像是他在欲拒还迎。

院外传来赵凤徽小跑而过的哒哒声,还有阿申在后面追赶的呼喊声。纸鸢飞过王府的高墙,在万里晴空中飘荡。

庭院深深,高墙内外,一侧春色旖旎,一侧春满亭台。

永平三十四年夏,太子赵启邈巡视南境堤梁水利收关,奏请朝廷启程回京。数日后,靖阳帝准奏。

储君回朝是大事,路上不能出半点差错。靖阳帝在早朝时下令抽调羽林卫南下,护送太子返回广阳。

白纨上前一步,语间有些犹豫“臣有一言,不知当不当讲。”

“白爱卿有何事”

“皇上,右虎符仍在怀王殿下手中,微臣尚不能私自调动羽林卫人马。”

白纨所言的确非虚,五皇子归朝已数月有余,皇上仍未收回他手上的右虎符。

朝臣们面面相觑,莫不是陛下忘了

半晌后,靖阳帝缓缓开口“既然在老五那儿,你找他要人便是。”

众人心中纷纷一惊,看来皇上并没有将右虎符拿回来的意思。可羽林军若今后便交由五皇子调遣,那还了得

不出所料,只见闻仕珍行至御前,恭敬道“皇上,怀王殿下如今执掌镇北军,已是日理万机,军务繁忙。若还需兼顾羽林卫,恐怕心有余而力不足。”

靖阳帝面上露出不悦神色“朕决意之事,闻卿就不必再说了。”

闻仕珍微微一顿,仿佛有些意料之外。但见靖阳帝始终面无表情,只能颔首称是,退回原地。

朝臣们发现陛下近日心事重重,烦躁易怒,比起从前好似换了一个人。无人敢随意违抗皇帝圣意,垂拱殿一时陷入了沉寂之中。

刚下早朝,闻仕珍便唤住了往外走的闻雪朝“闻玓,过来。”

闻雪朝停下脚步,跟着父亲穿过垂拱殿的后门,直达侧宫一处偏僻之地。

“你可看出那位如今在打什么主意”闻仕珍冷道,“这么多年,邈儿哪件事做的不合他心意如今镇北府凭空冒出一个五皇子,打了几场胜仗,便勾了他的心了。”

“怀王行事莽撞,好意气用事,依孩儿看来不成气候。”闻雪朝不动声色。

“我听人说,你近段日子与怀王有往来”闻仕珍看似不经意地问道。

他紧紧盯着自家长子“

闻玓,父亲劝你一句,大事将近,莫要糊涂。”

闻雪朝笑了“父亲,我与怀王同在枢密院当值,自然免不了往来。不过我俩性情不符,志向不合,只能为敌,不相为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