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阿瞳身世(1 / 2)

加入书签

阿瞳是哪里人

这个问题顾明朝也曾隐晦问过阿瞳,但阿瞳当年大病一场后前尘往事都不记得了,只隐约记得自己走了很久很久的路,爬过很多很多山,之后便是被人迷晕装在笼子里带走了。

顾明朝对着时于归的问题摇了摇头。

“微臣不知,阿瞳年幼时生过一场大病,连自己都不太清楚了。”

时于归点了点头,又问道“你有没有发现他好像有点不太一样,容貌上。”

顾明朝下意识食指一动,他没想到公主竟然察觉到这点。阿瞳瞳色虽异常,但平日里不仔细观察很难发现。

他也是凭借这点疑心过阿瞳的来历,但他调阅户部各大州县人口失踪案卷也没发现这等特征的人。

时于归见顾明朝不说话,自顾自地说下去“我曾听大食人说过,大食国西北面有一个地方,人人都是绿眸棕发,深目高鼻。”

“年前长安城来了一个外邦番团,里面有一个人也是绿眸棕发,只是他瞳色更深一点,自称是流浪者,被一个强大的国家灭国后,不足一万的亡国人开始流浪,大部分都往东边去了。大英是他们最终的目的地。”一直站在后面的长丰开口说道。

习武之人,目光锐利,一开始便发现阿瞳异样,只是多年来闯南走北,大英胡汉平等政策由来已久,来大英贸易的各国胡人数不胜数,遇到过各式各样的人,阿瞳的模样分明是一个混血小孩。

“是了,大英军队招人也喜欢这些外邦人,人高马大,力大无穷,如今无数驻扎在边境要塞的军队中,不少投靠而来的外邦人。”时于归师从三师三公,好几次学习过边关风土人情,这些奇异的事情都深深印在脑海里。

胡人落户大英,大部分除了选择胡汉混居的边境,便是人口繁华,包罗万象的长安城周边州县。县衙为他们分发特殊路引,他们可以凭借这个选择士农工商,也可以和大英女子郎君通婚,所生的小孩一出生便会发放路引,最基础的入学之事也会和大英小孩相同。

“他是孤身一人在长安城”三人入了时于归的院子。春日暖暖,屋内早就挽起竹帘,蔷薇露的熏香淡

淡地弥漫在屋内。美婢见公主入内,便放下竹帘,换上纱帘,一席画着春色满江南的屏风被抬了出来,立在书桌边上,日光照下,罩出一种朦胧的春日微醺之色。

立秋在角房内烧好水,泡了茶端入屋内,对着时于归和顾明朝行礼,奉上茶水果干后便退了出去。

顾明朝盯着那盏碧绿茶水,水波微微泛着波光,时于归的问题在他脑海中萦绕数遍,他听到自己轻声说道“阿瞳年幼入长安,身边并无他人,因着无路凭,多赖盛尚书体恤,这才在刑部安家。”

时于归握着茶杯的手无意识地一动,点了点杯壁,不说话陷入沉思中。春光洒在她白皙的指尖,被赤茶色照应得宛若白玉。

“顾明朝。”时于归突然抬头看向对面的顾明朝,她明白顾明朝这话是什么意思了,直截了当地问道,“你上次说过你破长乐寺一案是因为一个小孩。”

“我之前看过刑部办案流程,人证皆需签字画押及路引文凭,上次你和太子哥哥说了之后我特意查过。”时于归面无表情地看着他,嘴角露出意味深长的笑来,“这一栏却是,理由是人证年仅十岁,并无路凭。”

“我有件事情一直想不明白,案卷中,长安市拐卖的人口女子三十,十三四岁的男孩有八个,从未有一个小孩,为什么会有一个小孩逃出来。十岁是一个很尴尬的年纪,再大一点可以当做一个劳力,再小一点也可以称呼为幼童,大英正常十岁幼童,大多和了缘差不多大小。”

顾明朝知道她是想明白了,接过她的话,继续说道“公主所言不差,阿瞳确实是当年跑出来的小孩,他身量高,面相偏向大英,只要自己不说是只有十岁的外邦小孩,一般人很难发现他的异常。”

“他的路凭,是没有,还是被歹人收走了”时于归敏锐地问道。

这一点重要,得到官方许可的胡人下一代一出生便是有路凭的,这是小孩在之后生活中的重要保证,很少会有父母不上心到这种地步,而且小孩路凭也可以为异族结亲的家庭带来很多优惠便利。

“阿瞳说自己当时很饿,人贩子用一碗面把他诱惑走了,之后的日子一直过得迷迷糊糊的。在此

之前他大病一场,对于他为什么来到长安城也不知道,怎么来长安城,有没有路引他都已经不清楚了。”顾明朝摇了摇头,神情中颇为心疼。

他身为刑部侍郎,大大小小的案子见过不计其数,惨绝人寰之案不计其数。年幼之人遭遇苦难的事情总能引起他的心绪。那些人堪堪识事,一开始接触的便是不堪的事情,原本是大英未来的希望,却因为一些不入流的目的遭受不该遭遇的挫折,人的一辈子就毁在这点上。

时于归忍不住看着顾明朝,眼底露出欣赏的情绪。

顾明朝长于妇人之手,幼年时又是老侯爷亲自教养。两者性格差异巨大,但他似乎很聪明的只吸取了两人的优点长大一般,坚毅果断又温柔善意。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