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章 急行军(1 / 2)

加入书签

书接上回!

咱们先合计合计啊,上次讨伐西部夷狄,统三路大军才不过十余万人;

而这次则是东西南下还有成纪,加上宛丘共七路大军,宛丘十二万人马尽出!

而东西南下四城每一路都至少七万起步,还有成纪六万,近五十万天兵天将!

再加上我领一万八千精锐,即便北邦蛮夷真有二三十万,也具备了足够的优势。

而且还没计算正在北邦抗争的八万人马。

但!

北部蛮夷毕竟和西狄不同,首先咱们都知道他们不是拼凑起来的,而是在“孩汗”的率领下统为一体的集团军。

而且二三十万人马真的就会面对五十万大军绝对落于下风吗?还真不一定!

这是什么时代?高古时代!

打疯起来,一对二甚至一对三就一定必输吗?恐怕不一定吧。

反过来在这个通信条件欠缺的时代,华羲族这次各路大军齐发,虽然人数众多却成了临时“拼凑”。

这一点伏羲当然清楚,大军不可分头行动,但自己下达的指示是“令达即发”,让各封王接到命令之后立即统兵援北!

因为地理条件的不同,每路大军抵达北邦的时间必然各有先后,如果无法统筹行动,必被北夷逐一消耗!

因此如何统筹合纵是当务之急,而能够利用的时间只能从各路大军还在向北移动的期间内寻找。

经历过大发展时期,如今的各路封王早已习惯“养尊处优”、“目空一切”!

在“华羲族”荣光的光环下,享受着四海臣服,安逸在“马屁”中。

这种体会咱们虽然没有经历,但可以想象。

不光是统领有这种优越感,多年没有被异族挑战权威的兵士们也内心充满着“骄傲”感,觉得只要自己出现,北夷就会望风而逃。

就这样,六路大军带着自以为是的“骄傲”,急不可耐的想要出现在北邦,“享受”首先收复北夷的大功,行军速度极快!

毕竟是十二万大军倾城而出,这是无法对民众隐瞒的。

而且兵士们也都来自民间啊,是各户人家的儿子、丈夫、父亲,这巨大体量的军事行动怎么可能不让人民知道。

但伏羲有指令,在大军开拔之前不得向兵士们说明这次行动的目的。

所以宛丘居民虽然知道大王有重大安排,但却并不知道北邦出了大事,相反还挺骄傲,觉着华羲族又去干大事儿了。

随着宛丘大军在胖子的带领下开拔,为了稳妥起见伏羲罕见的命令“飞龙氏”小朱襄作为监军,这对于从未涉足军事领域的小朱襄来说是“大姑娘上轿头一遭”。

对军事兴致浓烈的小轩辕强烈要求一同出征,但你那个破胳膊还吊着呢,就算你自己小小年纪不在乎,但伏羲不能不在乎。

万一出点什么差错如何向“有熊部”的少典交代?

不过小轩辕不管不顾,你伏羲答应我要去不答应我也要去!

反正我又不受你管制,我想走就走。

伏羲一看拧不过这个小家伙,而且考虑到确实小朱襄稳重有余但魄力不足,有小轩辕给他平衡平衡也是有利于大军战力,终于还是让小哥俩一同出征了。

这次大战的经历,或许对兄弟二人是最好的“教学”,成长了小朱襄也历练了小轩辕,为在未来属于他们的时代大战蚩尤奠定了基础。

为了统筹这体量巨大的集团军,伏羲接连下达了两道命令,大意如下:

一、以柏皇为三军统帅,担大将军,负责直接军事指挥;

二、以小朱襄为各军统筹,负责协调各王大军调动。

为确保信息在各军抵达北邦前准确及时送达,伏羲总共派出上百名传令兵,快马疾驰,向各军征途追寻,力求不发生分头行动的失误。

历史就是这样在意外和巧合中发生的,好死不死这上百名传令兵竟然没有追上任何一路人马,倒是有几个向东追葛天部的传令兵不期而遇了后发打算做“奇兵”的我。

知晓伏羲军令后我知道大事不好,兵贵神速是应该的,但分而不合自损战力,一旦遭遇北夷主力必是苦战!

也不知道咱中华是八字和“北”不合还是咋回事儿?这随后的千古年代里,被来自北方的民族侵犯数不胜数。

不论是秦皇汉武还是宋明王朝,几乎都吃了北方的大亏。

您列位中有读过《二十四史》的吧,凡事读过此书的其实心里都挺郁闷的!

不是被这个侵略就是被这个袭扰,然后咱们还挺能忍的,人家拿刀对着你比比划划甚至真给你一刀,你还总是笑着跟人讲道理,这不贱皮子吗!

不过周边民族对咱们的记录却不像咱们这么尊重史实,但咱们也确实有点太客观了!

对民族的自尊心建设不如那些小国家,你看棒子那奇葩的自恋,包括漂亮国自欺欺人的说你坏话,好像说多了就成真的了似的,傻不傻?

所以从这个方面可以看出,咱们的客观还是进化更充分的缘故,还是客观点好。

你看越南他们是怎么记录历史的,说他们两千年历史,其中两百年被法国被美国欺负,剩下一千八百年全是我们欺负他们,这不胡说八道吗?

还有乱认匈奴当爹的土耳其,其实他们只跟突厥有关系,认匈奴当爹是因为觉得匈奴厉害。

他们的小学教材开篇第一句话就是“伟大的匈奴让伟大的中国修建了伟大的墙”,就是说咱们建设长城是怕匈奴,还说“他们总要回来的”,这不一神经病吗?

真是狗中哈士奇,军中土耳其。当初就他们参加朝战,自己觉得最厉害,第一次遭遇战一顿操作猛如虎,最后才知道把韩军打了。

不过不管是匈奴还是突厥还不是都被咱们打跑啦?

而且打不过咱们,他们打欧洲人挺狠的,被赶跑了往西迁移,直接霸占利比亚半岛,就是西班牙和葡萄牙整个国土八百年,欧洲跪在地上没一个敢反抗的!

所以从这方面能看出,咱们是“以理服人”,特别有礼貌。

但实在忍无可忍真要跟你撕破脸的话,早就准备的万无一失了。

而且中原王朝一旦反击那下手是非常狠的,所以才让人家记录的历史都是恨咱们。

好多不学无术每天只看短视频失了智的人都跟着说“宋朝”弱!

是,大宋是重文轻武。

这是因为太祖赵匡胤就是靠统兵得了天下,他知道军权在握的危险性,但你不能就这样认定宋朝不能打啊?

你看看在那个历史时期同样被蒙古大军侵袭的其他国家,有几个能抵抗的?但是你看宋朝抵抗了多久?

上百年啊!

而且如果不是因为朝廷自己走向末路,只靠蒙古自己根本完不成换代,都是历史的偶然造成的。

你看看欧洲被蒙古打的,拔都仅凭二十万征欧大军横扫欧罗巴,几年就全干翻了,欧洲国家所有的重装甲主力几年全被消灭干净!

金灿荣老师介绍如果不是钓鱼城事件,历史就改写了,整个欧洲都是大牧场,欧洲人都会过上“痛并快乐的生活”,天天唱“蓝蓝的天下白云飘”。

到今天整个俄罗斯都有蒙古的基因,为啥欧洲就是不认可俄罗斯呢?

人家直接说你算什么欧洲人种?你身上流着蒙古人的血,是杂种。

被蒙古占了几十年啊!蒙古人是怎么婚配的?占了你所有的女人都是我的,随便玩!

好,这一感慨就停不下来,不过说书就是这点好,能来能回,顺带还能涨点小知识。这就书归正传。

我在这一派祥和的大发展中也被“同化”了,也是觉着这去讨伐北夷就是“砍瓜切菜”的,是去“耀武扬威”的。

如今还自得的想要去当“神兵天降”的后发奇兵。

但是!

码的!我就算是不想“后发后至”都不行,这一万八千精锐全是步兵!

这只能徒步行军下,想要赶上柏皇大军的急行军几乎不可能,更不要说把伏羲的命令传达了。

赶忙让传令兵快马加鞭务必赶上柏皇,至少得让他知晓自己被委任了华羲族集团军的总司令。

看得出传令兵已经不知道几天没休息了,疲惫都挂在脸上但非常恪尽职守!

从我这里得知事态紧急后连水也没喝一口,纵身上马便向前直追!

虽然胯下的马也同样疲累,但在这个时候就算是把马跑死在路上,也得拖着腿继续去追,大战在即,军令如山啊!

看着传令兵们各自飞驰而去的身影,一边走着我看着被自己统领的一万八千重兵正整齐的前进,暗暗掂量了一下自己的能力,感觉自己被莫名其妙“胜利感”冲昏的头脑清醒了些。

希望这些传令兵别碰上正在归途中的华胥夫人他们,这要是让混沌知道军令没被及时传达,必定会让华胥夫人焦躁,说不定就会下旨让混沌亲自去寻找各封王传递军令。

若是混沌的反应再夸张一点,多一个兵多一分力量,华胥夫人要是命令区区两千卫队也转北参战那可就要了亲命了!

眼下不是胡琢磨的时候,定了定神我告诉自己即将来临的是一场大战,是真正的战争,是会死人的战争!

命令各分队长传令下去,开饭,然后所有人用布缠脚,准备急行军!

四个分镜头:

宛丘城内——

“夏官”赤龙氏站在贵族区边缘的步道上,望向宛丘大军早已离去几天的方向。

他不是从伏羲那里得知北邦被侵的讯息,为了保密,上次的军事会议只有最高层的几人参加,北邦发生的事情并没有告诉任何人。

他是从九黎暗探那里得到的消息。

胖子作为统帅随军出征了,拉拢归化的进程被动停了下来。

这些年自己从一个在钜野被挑选出来的孩子,被安插到宛丘刺探和学习先进文化与知识技能。

因为在学《易》、“卦”中表现优异而被伏羲提拔为都城宛丘的龙官,进入到了华羲贵族行列,他的内心其实很复杂。

一方面知道自己毕竟是“异族”,是九黎族人,隐藏身份的同时,要力求为蚩尤效力,为九黎求荣,不能忘记自己真正的身份;

但另一方面“华羲族”这个身份太荣耀了,从内心深处自己是真希望自己是华羲人!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