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鏖战忻口镇 壮志当拿云(1 / 2)

加入书签

民国二十六年九月中旬,郝梦龄率领所部第四十七师和五十四师开赴石家庄布防,正式投入到抗战之中去。期间,郝梦龄自从驰骋疆场以来,首次来到石家庄,他心情感慨万千。距石家庄正东十几公里处,便是自己的老家---藁城县庄和村。

郝梦龄骑着马带领几个手下顺便回家看看家中的父母。离家老远,郝梦龄就下马步行,看到在地里干活的乡亲,郝梦龄主动走上前去,寒暄,打招呼。

“是梦龄回来啦!”郝梦龄认出说话的这个人是自己的一个长辈。

“是,大伯。”郝梦龄看着满脸皱纹尚驼背的长辈。

爷俩促膝交谈,谈着地里的收成,谈着日子过得行不行,如意不如意,谈着家里的一些琐事。

“现在日子越来越难过了,听说小日本鬼子就要打过来啦?”

郝梦龄点点头:“侄儿这次回来就是要消灭敌人的。”

长辈头上箍掿着有污迹的白头巾,吧嗒着吸着旱烟。

“大伯,你家小儿子秋福现在不小了吧。”“不小了,成大汉们了,会(俚语,和、与的意思)我个子还猛哩。”

“他现在忙嘛兰?”郝梦龄问道。

郝梦龄大伯说道:“这孩子积极得很,经常参加组织,如今他早已经是动员会骨干成员了。”

郝梦龄堂弟郝秋福十二岁就加入了动员会。所谓“动员会”是当时由八路军在乡村组成工区,使老百姓明白共产党号召抗日之主张,以动员人民光荣参军,积极投入到抗战之中去。

郝梦龄微微颔首道:“那他现在干嘛呢?”

长辈回答道:“听说要打小日本,他高兴地一蹦三尺高,现在正在挖战壕呢。”

“在哪里挖战壕呢?”郝梦龄问。

长辈说道:“就在咱村村北滹沱河边上,人们一听说挖战壕,不少人主动报名,人们不分昼夜,现在正干着呢!”

郝梦龄不听则已,一听心中的无名火顿起,脱口骂道:“谁他娘的出的主意?在村庄里打仗,那老百姓可就遭受灭顶之灾。”

郝梦龄下定决心,说道:“说一千道一万,也不能在家门口打仗。”

郝梦龄大伯细思极恐道:“这可是上面的命令,哪又有什么办法?”

郝梦龄斩钉截铁地说道:“我请示上级,希望把作战计划变动一下,决不能让手无寸铁的老百姓白白地葬送性命。”

实际情况也是,日本鬼子在强大火力掩护下,轰炸机打前战,过河对于日本鬼子来说并不难。

为此,郝梦龄屡次请求,为了家乡父老,为了芸芸众生。

同年十月初,第九军抵达石家庄、正定、平山、获鹿地区开始布防,但随即接到第一战区司令长官部转军事委员会的电令:命第九军归第十四集团军总司令卫立煌指挥,经正太路经太原移援晋北。

郝梦龄接到命令后,他没打得便制定出输送计划:“让战士们乘火车连夜急行军,于第二天一大早赶到太原。”

情况万分火急,先期进入河北参战的第四十七师需要整顿训练。郝梦龄只得带上刚刚抵达前线的第五十四师开赴太原,随后根据上级总司令部的命令,开赴忻口掩护雁北友军撤退,并适时阻击追击而来的日寇。

郝梦龄受领任务,便马不停蹄将军部进驻忻口镇,并命令第五十四师师主力在三家村至南怀化一线布防,第一百六十一旅在北郭下村至下王庄设置前进阵地。

郝梦龄率部离开河北时,保定已经已被日寇攻陷。郝梦龄站在高处,回望东方,耳闻得炮声隆隆,目睹硝烟弥漫,郝梦龄动容道:家乡已落入虎口,可怜亲人遭受日寇蹂躏。他怒发冲冠,浓黑的短髭鼓涨着,坚毅的神态上有暖流滑落。他下令部队火速跟进。

陆军五十四师第一百六十二旅旅长王晋所部,战士们精神抖擞,一个个坚毅的目光,他们坐在火车上,心早已驰骋到战场上。

旅长王晋看着斗志昂扬的战士们,热血沸腾,他紧咬牙关对所属团长命令道:“在战场上,要压倒日寇气势,不怕牺牲,勇往直前,不消灭敌人,绝不罢兵。”第三二四团团长聂聘三信誓旦旦:“就像郝军长所言,我死国活,我活国死,坚决与日寇战斗到底!”王晋沉重地点了点头。王晋召集各团军需主任部署军需供应问题:“不管遇到多大困难,你们要保证战士们衣食无忧,跟进而上。”各团军需负责人均保证完成任务!王晋与所属部队负责人一一握别。

“聂团长,考验我们的时刻到了。”三二四团军需主任何景芳对团长聂聘三说道。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