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碧海青天夜夜心(1 / 1)

加入书签

《摸鱼儿》词:

谁晓得,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天南地北双飞燕,往来几番寒暑。

相逢少,别离多,诗中更有好儿女。

妾无片言,乘万里风云,鲍姑红艾,清香飘何处?

路漫漫,唯有一枝玉箫,荒烟依旧如初。

梦中楚楚何所叹,江湖十年风雨。

罗浮鹿,东坡兔,一双新人在旅途。

千秋万古,望才子佳人,抚琴品茗,来我岭南住。

话说鲍太守一家要接待的天竺贵宾是和来历,且听在下慢慢道来。这六位天竺高僧是闻名遐迩的妙闻、妙音、妙言、妙谛、妙悟和妙诜大师,其武、医、禅和文学修养登峰造极,皆是世外高人。这些随来的小沙弥也都是闻字辈的弟子,功夫已是当今一流了。

这一次众高僧一起出山,不远万里来罗浮山不仅是单单的参禅悟道,而是风闻罗浮山出现了一株千年难遇的神药赤灵芝,天竺高僧也是为找灵药而来的。这一次来广府的僧人全是经过甄选的绝顶奇人,可以说个个身怀绝技,其阵容之强大是既往所没有的,目的不言自明,那就是这一株千年灵芝你们谁也别想,就是我天竺势必所得也。

且说妙闻大师师徒们二十四人水路并进、风尘仆仆到了广府,拜会了鲍太守,假说是来给鲍太守研讨医学养生等学问的,其实一个的借口,真实意图是去罗浮山寻灵芝草。鲍太守为官清正,待友至诚,是一个品端行正的谦谦君子。当妙闻提出想到石坳悲田院参观学习的要求之后,鲍太守信以为真,二话不说,就答应了他们。鲍太守非常爱面子,就千方百计的想把这件事儿做漂亮,于是,安排天竺僧人在五羊城的“王苑延寺”住下,好茶好菜款待。鲍太守回到石坳家里积极做准备接待的工作,准备筵席和礼物,安排会见、研讨等内容。鲍太守经过一番认真的准备,除六位高僧的礼物外,一切准备就绪。

鲍太守为了这个礼物伤透了脑筋,最后是实在想不出别的办法了,只好使出了最后一招撒手锏,要将爱女的羊脂玉手把件、爱徒的波斯金猫两件儿女的定情之物作为礼物。那巧儿和李柯和老太守一样都是性情中人,有一副中华儿女的侠义心肠,而且又十分孝敬老人家,所以对老人家的决定也没有丝毫怨言。鲍太守看到两个孩儿如此识大体,顾大局,仗义疏财。心里感到很欣慰,就在这个关键的时候金猫突然丢了,这一突然变故打乱了他的美好计划。此时,鲍太守心里别提多难受了。可是当李柯分析了事件发生的可能因素之后,鲍太守一想,后后果太严重了,可以说想都不敢想啊。一阵后怕,鲍太守也着急了。

且不说李柯、鲍太守分头去找师妹、夫人,也不提鲍夫人现在有什么情况。单说巧儿臂挎竹篮,肩抗红藤,高高兴兴的朝家中走来。这条路很近,很快就到了村头了,正巧这村头有一家藤器铺,专门加工经营斗笠、篮子、篓子、席子、椅子和手杖等藤器、竹器。巧儿着急回家,路过这里时本来也没有注意,不过事儿赶巧了。当巧儿刚走到这藤器铺门前时,突然有人从店里泼出一盆水来,这也就是巧儿,换做别个的话,非泼到身上不可,那巧儿正走着,耳听‘哗’一声水响,嗖的一声,身子就起来一丈多高,接着在空中一个盘旋,稳稳地站在了一块大青石之上。这一下惊呆了两边店铺和来往的游人,不由自主的响起了一片喝好声。那藤器铺的伙计赶忙过来道歉,那伙计一看,认得,原来是鲍太守的千金。水就是那伙计泼的,那伙计本来想说对不起、请原谅等致歉的话的,谁知伙计一眼看见巧儿肩上的红藤了,这一张嘴,话到嘴边,刚想说,又咽回去了,竟然脱口而出惊奇道:“哎呀!你从哪儿得的这宝贝啊?姑娘是来要做拐杖的吗?”列位,不是那伙计太机灵了,而是那伙计以为巧儿是来加工藤器的呢。

巧儿一听这话,随口答道:“小师傅,你看做根拐棍可以吗?”那伙计笑道:“姑娘,做拐棍太屈料啦,我看做个龙头藤杖最合适了,既可以做拐棍用,还可以防身啊。这棵料太珍罕了,听祖师说,没有万年之久,根本就长不了这个样子。你看这红藤天然生就一身龙纹,细腻柔润犹如孩童之皮肤,更有一奇此藤上下均匀,唯于两端突兀盘绕一团犹如虬龙,此乃天赐瑰宝,不是奇人奇遇,那是做梦也不得一见的啊。”

巧儿听那伙计说的天花乱坠,心里是甜蜜蜜的,巧儿笑道:“小哥,见多识广,就照你的意思做个藤杖好了。不过,我刚从山里回来,身上没有带银子啊,你先做东西,回头给你送银子过来,可以吗?”

那伙计笑道:“巧儿姑娘,刚才小人不慎,差一点铸成大错,姑娘不怪罪,小人就感恩不尽了,怎么还能够要什么银子呦。再说啦,能够看一眼这样的稀世珍宝,就是前世修来的福分,何况能够亲手将其修之成神器也,这是小人祖上有德,让小人一举成名也!”

巧儿笑道:“小哥,你看着办吧。”

那伙计笑道:“巧儿姑娘,你是自用呢?还是给老太守或老夫人用呢?”

巧儿笑道:“小哥,我想孝敬父亲。”

那伙计笑道:“巧儿姑娘,刚才你那一跳,就跟要腾云飞走一样,如果有此宝杖随身,那无疑亚赛天仙临凡,菩萨在世也。小人斗胆,多说一句,老太守和老夫人年高德劭,自有神灵护佑,小人店内原有两根红藤拐杖,一发送给姑娘好了。这一个就姑娘自用最好。”

巧儿尚未回答,那伙计又笑道:“巧儿姑娘,其实这宝贝不用修正,如若人为,凡失其美,我有一副祖传金镶玉环,是一位隐居罗浮山中的世外高人留下来的杖箍。莫非这是天意?不知道合适不合适,待小人试试看。”

那伙计回到铺内,果然从一个宝盒里取出一副金镶玉环来,这金镶玉环设有一对龙凤活扣,可以打开的。那伙计打开环扣,卡在杖端,轻轻一按,只听‘咔嗒’一声脆响,龙凤相连,犹如铁铸一样,便长在了红藤杖上了。

那伙计高兴极了,竟然高歌一曲:“宝杖出世万道采,降妖伏魔动地来。”曲罢,泪落如雨。

那伙计将红藤宝杖递与巧儿,笑道:“巧儿姑娘,小人忘了给你说了,上午十点左右,我看见老太守和李公子一前一后出村去了。老太守手里还提着一根棍子,好像是在追什么人似得,你快回府去吧!”

巧儿一听这话,心里着急,笑道:“小哥,多谢你的美意。改日再见。”

巧儿臂挎竹篮,手提宝杖,朝家中走来。

转眼到了家,急忙来到后院,进屋一看,空空如也。巧儿返身来到二楼,也是空楼一座,父母亲和爱人李柯都不在家。巧儿想起那伙计刚才的话,心想:“老父亲为什么平白无故拿着棍子出村呢?是和李哥闹崩了,又一想,不会。李哥不会重物不重人,绝对不会为一个金猫而出走。爹爹更不会,他视李柯如己出,爱徒如子。一定是发生了什么大事儿了。能是什么事儿呢?”

那巧儿果然是不同常人,她遇事沉着冷静,从容应对。巧儿把一篮子松茸放到厨房,又回到自己的房间冲凉,贴身穿了一身夜行衣,外套一件浅绿色的裤褂。取出文房四宝,挥笔写了一张素笺,放到梳妆台上。喝了一杯清茶,吃了几块点心。等到太阳落山,爹爹他们三人仍然没有回来,巧儿不再等候,带上玉箫和红藤宝杖,就出村了。

巧儿知道母亲是去东菀了,便奔寻路而去。不提。

话分两头,回过头来再说老太守,老太守提着棍子,出了石坳,迈开大步,直奔东菀。东菀也是一个小渔村,不大,可是人家不少,是这一带比较热闹繁华的地方。东菀离石坳大约有七、八十多里地,道路也不甚难走。老太守是什么人,他走的速度很快,就和一般人小跑一样。不到三十分钟,已经走下十几里了,这时刚巧到一个小十字路口,老太守有点犹豫,走那一条路啊?正在踌躇不前,这时忽然看见一人越荒而来,后面有十几个蒙面人紧追不舍。老太守见此光景,心中大骇,想不到在老夫管辖之地,光天化日之下,竟然以多欺少,是可忍孰不可忍?老太守往路中间一站,挡住了来人的去路。等那人跑到近前,一看,这个人不是哪个?正是自己的夫人。这一下子,老太守又是高兴,又是气疯也。那个越荒而逃的人正是那酒楼的老板娘阮玉清。老夫人本来是夺路而逃的,看见前面路口站着一个大汉,因为是背对着太阳,迎面阳光照眼,看不清晰,等到了跟前,才看清是自己的丈夫。这阮玉清大喜,这可真是及时雨啊。老夫人大声喊道:“牛鼻子,快来救我!”

老太守哈哈大笑道:“臭婆娘,不要慌张,我来也!”

且说老夫人来到同时身边,一边大口喘气,一边说道:“牛鼻子,你抵挡一阵,就撤,我先跑回家了啊。”

老太守笑道:“不要啰嗦,快走!”

老夫人继续朝家跑,转眼就跑得没有影了。

那后边追来的蒙面人,一看有人接应,唿哨一声,也四散跑了。老太守站在那里犹如当年张翼德似得,在当阳桥上一声断喝,吓退百万曹兵一样英雄也。老太守见那一伙人不战而退,心中不解,但是也很满意。不然,真打起来,真没有多少胜算呢?

老太守也是见好就收,一声不吭的原路返回,说来也巧,巧儿也二次赶到了。

巧儿说道:“刚才孩儿迎着母亲了,孩儿已经将母亲安全护送到家里了,母亲没有受伤,爹爹不用担心。”

原来这巧儿已经来回两趟了。闲话少说,这父女二人也不敢耽搁,火速回到了酒楼。且说这一家子简单吃了夜宵。坐在二楼,听老夫人述说她在东菀的遭遇的经过,同时商议如何寻找李柯的事儿了,鸡叫二遍,老太守夫妇是实在太累了,方才和衣而卧。巧儿坐在李柯的屋子里等候,彻夜未眠。正是: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https://www.xddxs.co/read/52735/29439342.html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www.xddxs.co。新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m.xddxs.co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