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太子兴兵(1 / 2)
柳擒鹰被杀的消息迅速传遍北俱芦洲各大边境要塞关卡,并迅速漫延至国内。
可怜柳擒鹰,至死都不知道,杀他的并非廖昌,而是马文忠。
——柳擒鹰既死,马文忠高兴的手舞足蹈、心花怒放。
“鹰隼老儿,你最终还是死于我手。”
马文忠令军士将柳擒鹰家眷下人等尽皆下狱,又飞书霍宇霆,告知他尽快搞定口供,待押解柳万胜上京后,与柳家众人一并问罪。
此时此刻,马文忠志得意满。
他想完成自己父亲没有完成的遗志,或者更为直接的说是——野心。
登上帝国的宝座,指挥帝国的军队,杀伐四方、攻城略地、完成统一寰宇的霸业。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他的皇图霸业在胸口激荡,在心潮翻涌。想到此,他不禁雄姿英发,热血澎湃。
他用一步步冷血的操作践行着自己心底对自己的承诺,一步步踩实着通往终极目标的脚印。
马文忠迅速攫取帝国兵权——天下兵马大元帅一职,又兼任殿前禁军总指挥使,护国公,此时的马文忠,权势滔天,真正到达了人臣权力的巅峰。
下一步,他计划将要向更高的山峰攀登。
因为他觉得,那里的风景,更好。
——北朝边境木伦河,浪北大营。
北朝太子,此次行动的总指挥伏威大将军廖仲亨正在营中叹息。
——廖仲亨听闻柳擒鹰死讯,大惊。心道“父皇怎么会把柳老帅给杀了?!父皇不是一直都比较信任柳老帅的吗?难道,他儿子真的叛变了?不能吧?柳氏父子不是那样的人啊?!难道是父皇已经得到了确凿的证据,将此事查实了?柳万胜在西朝三年时间,难道真的已经被乐山等人腐化?难道柳万胜真的已经变节投敌,有负于北朝?”许多的疑团萦绕在廖仲亨脑海,令他苦思不已。
正在思忖间,忽听的属下来报,京城来人了。
“太子、伏威大将军,——廖仲亨接旨!”
廖仲亨慌忙出帐接旨。
……
且说廖昌长子——东海王廖伯亨接到圣旨后,隐隐约约总感觉事情有些蹊跷。
莫名中,一种诡异的感觉在他脑海飘过,心惊肉跳、惶恐不安的情绪更让他对此事捉摸不定,疑窦丛生。
——廖伯亨本系廖昌长子。其母早死,廖昌续弦怀州邹氏,生三子——仲亨、叔亨、季亨。廖昌尤其喜爱第二子仲亨。
廖昌起兵称帝后,遂立邹氏为皇后,廖仲亨是为嫡子,故立廖仲亨为太子,封廖伯亨为东海王。
作为大哥的廖伯亨为人敦厚淳朴,天性良善。并未因自己贵为长兄、却没被立为太子而与弟弟交恶。他与弟弟廖仲亨虽非一母所生,但感情甚笃。弟弟被立太子后,他发自内心的为弟弟高兴,知道其弟聪敏健达,武略文韬,是帝国皇位最合适的继承人。况且廖仲亨为嫡子,他也深知“立嫡不立长”是历代皇朝约定俗成的祖训,所以不愿也更不会去违逆。
封王后,他的封地在越,所以就藩于越地。因为他是藩王,就必须在封地居住,如无特殊情况,不经皇帝同意,是不允许进京的。
这次圣旨中言“思吾子,且速归,以慰天伦……”。他虽极为孝顺,但更深知其父刚烈粗犷,豪气干云,极少有如此细腻的情感表达。冥冥之中,总感觉不太像是父亲的口吻。
此番父亲火速招他回京,或许是出于本能,圣旨中敦促他即刻启程的话,令他多有警觉。此前随其父也算身经数战的廖伯亨有种异样的感觉,——事情一定没有表象反映出来的如此简单。
看似沉静的一潭死水下,微澜浅漾,却有着不为人知的暗流涌动。
然此事终归是“
(本章未完,请翻页)
父命+皇命都难违,”敦厚淳朴又俭持孝道的老好人廖伯亨,只得跟随使者赴京。
赴京前,廖伯亨思前想后,决定修书一封,把使者来越地招他回京的事在信上说了,并且告诫其弟——太子廖仲亨要时刻注意京中动向,万事切莫大意,一切小心为妙。
写完立刻派绝对心腹骑他的宝马“照夜玉狮子”,星夜飞骑送至廖仲亨军中。
信使走罢,廖伯亨慨然赴京。
果不其然,廖伯亨一到统万城便被马文忠以“有人举报,东海王屡有不法”之罪名投入监狱。
纵使廖伯亨心腹八百里飞骑日夜兼程,却还是稍稍晚于朝廷使者一步。
——廖仲亨接旨后,也感蹊跷,自己确是作战不力,惹得父皇雷霆震怒,怪罪于他倒也是情有可原。然而说他自作主张,凡事不予上奏,又铺张浪费,人皆厌之……就有些扯淡了。申饬也就罢了,竟然直接废了他的太子之位。总觉得可能是京师有变,故心生疑虑,踌躇不决。
这时,属下副将黎文灿对他使了个眼色。廖仲亨先是一愣,随即会意。
忙让使者先下去休息,明日再动身不迟。
使者道:“陛下催促,接旨后速速复命。时间久了,小人也担当不起啊。”
廖仲亨笑而不答,命人送上黄金百两。
使者作为难状,廖仲亨盛情相劝,使者“才”欣然笑纳。
使者接着说:“罢了,太子暂且收拾收拾,小人也不能拖这许久的。”
廖仲亨点点头,安排人带使者下去休息。
接着,忙把黎文灿让进内帐。
黎文灿即刻唤来东海王使者。
使者将东海王的信递上。
看罢书信,廖仲亨凝神长思。
黎文灿道:“殿下,此事必有蹊跷,还需从长计议。”
过了一会儿,廖仲亨道:“王兄已然上京,若京城有变,是否以身试险,也未可知。但父皇雄才大略,掌控朝局,应当不会有别的事情吧。”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