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七章 明争暗斗(2 / 2)

加入书签

比如运送石料和木料的方式,其实很简单,只不过在这个时代很多人都存在着局限性。

很多时候只要稍微向前一步就可以轻松的解决。

开元书院的地址被皇帝赵构批在了临安城郊的玲珑山下。

那本是一块未曾开垦的土地,但是整体的环境相当的不错,用来做书院也很合适。

只是那里道路未通,如果等到修好道路再开工的话,只怕要等很久的工期,耽误书院的建设速度。

当工部派出的工匠前往勘察之后,也就提出了这个问题。

通往书院地址的地方仅有一条很窄的小溪流,船只只能一条一条的进入,无法同时进出,而且溪水很浅,如果船只吃重,很容易就会触底。

这样用船运送效率很低。

提出了解决方案的人是车马行里的一名老脚夫。

他提出的方案也很简单。

因为小溪最终距离附近的大河仅有二里远。

完全可以用百条船只控制并列沿着溪水鱼贯而入。

直到将二里溪流贯穿,然后将所有的船以绳索相连,并在两侧打下木桩固定。

最后在船身上盯上平整的木板,这样一条二里长的船路就修好了。

最后在小溪的入河口修建一个码头,用大船运来建材,通过船路就可以提高运输的效率。

这个方法让人拍案叫绝,着实的颠覆了很多人固有的思想。

老脚夫拿着十两银子兴高采烈的走出报社,在无数人艳羡的目光中回了家。

想必这十两白银可以让他们一家生活的更好一点吧。

剩下的几问,关于修桥的问题被一个石匠回答出来,关于建房子的问题,被一个木匠回答出来,关于捕鱼,被一个渔民回答出来。

他们都兴冲冲的拿着白银回家了。

最终只剩下第一问始终没人回答。

接下来连续几天,每天十问,成了临安百姓们特别关注的事。

因为每一期提出新问之后,都会在后面公布前十问已经回答出来的答案以及回答人的身份。

也不知道为什么,每次提出的关于读书人的一些问题,总是没有人来回答。

反倒是所有的关于民生的问题,都被相关从业的百姓回答了出来。

很多的百姓在每天报纸发售之前都会蹲在报社的门外,等着看今天的悬赏会不会有正好碰到自己熟悉的,能够回答的问题。

只要回答对了,就可以美滋滋的拿着十两白银回家改善生活了。

一连几天,沉寂许久的文人墨客们又偷偷在告示栏里贴了一个新的文章。

大意就是读书之人不会为了十两白银就去回答这些无聊的问题。

当这篇有些阴阳怪气的文章被临安1号发出来之后,临安的老百姓可不愿意了。

这是啥意思?答不上来就是答不上来,装什么啊。

本以为读书人知晓天下一切,没有想到连个知道稻米何时熟的人都没有。

所以这读书都都天上去了,一点人间烟火都不知啊。

一连几天如此,几十道题的答案也让很多百姓长了不少的见识。

原来一些就在他们身边经常出现的事,发生的问题都是可以得到答案的。

可是给了他们解答的偏偏不是读书人。

尤其是有一问问道,伤风感冒了怎么办。

一个游医将一个简单的药方作为答案在报社里回答后拿了十两白银离开。

整个临安又一次炸锅了。

要知道医药房子对于很多大夫来说都是他们是以谋生的手段,往往都是不外传的。

可是有人却愿意公开药房,这样只要确定了是得了伤风感冒,病人只需要根据药房提到的不同程度抓药就可以治好。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