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 宣室问对(三)(1 / 2)

加入书签

“十四,辛亥(十月二日),皇帝即阼,谒高庙。”

文帝即位当日立刻拜谒汉高祖刘邦的高庙,名义上向天下昭示自己获得了刘邦的认可。在法理上又为自己登基的合法性加了一层保险。

有了这一步,功臣集团想废掉他已经很难了。

紧接着“徙右丞相平为左丞相,太尉勃为右丞相,大将军灌婴为太尉。”

杨玉看了刘启一眼,这里看似只是职务调动,周勃也由太尉升为百官之首,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右丞相,但实则将他手中军权夺走了,太尉变成了灌婴。

作为最大功臣,功劳最高的周勃,又手握军队,文帝不可能不起忌惮之心。

但文帝当然不会手腕如此低级,刚继位就打压最大的功臣,所以明升暗降之后,马上又大力封赏。

这就是第十五条了。

“十五,文帝以丞相陈平和太尉周勃使用计策夺取了吕产等人的军权,朱虚侯刘章首先捕获吕产等人,太尉周勃亲自率领襄平侯纪通持节奉诏进入北军,典客刘揭亲手夺下了赵王吕禄的印信为由,大力封赏群臣。

加封太尉周勃食邑一万户,赐黄金五千斤。加封丞相陈平、将军灌婴每人食邑三千户,赐黄金二千斤。加封朱虚侯刘章、襄平侯纪通、东牟侯刘兴居每人食邑二千户,赐黄金一千斤。封典客刘揭为阳信侯,赐黄金一千斤。”

直接给周勃加封了一万户食邑。

要知道汉初立国时,被刘邦誉为功人,其余皆功狗的第一开国功臣酂侯萧何,最初封邑也不过八千户,后来又加封了两千户,才凑够一万户。

周勃功再大,还能大的过萧何去?

如今文帝一次加封就是一万户,加上原来周勃的八千一百八十户封邑,加起来就是一万八千一百八十户的封邑。

整个大汉,唯此一人。

如此大的封赏足够抵消周勃任何不满。况且只要周勃没有不臣之心,就知道把持着军权不放对自己只会有害无益。

杨玉重重道:“此为封赏功臣,收功臣之心。”

“十六,封赵幽王子遂为赵王,诸吕所夺齐、楚故地,皆复与之。”

即吕氏夺取的齐国、楚国旧地,又都归还齐、楚。

比如刘邦庶长子刘肥被封齐国,食七十城,刘邦死后,吕后当朝,刘肥为了不被吕后迫害,主动拿出城阳一个郡送给吕后的独女鲁元公主作为汤沐邑,刘肥这才得以保全。在加上刘泽的琅邪地,全都还给了齐王一系。

还有吕后时,刘氏梁王被徒为赵王,由吕产代梁王,赵王被幽禁死后,又由吕禄代赵王。这些全都恢复。

杨玉加重语气道:“此为封赏宗室,收宗室之心。”

“十七,十二月,诏曰:“法者,治之正也。今犯法已论,而使无罪之父母、妻子、同产坐之,及为收帑,朕甚不取!其除收帑诸相坐律令。”

直接废除施行了上千年的连坐。即一家犯法,十家连坐的连坐制。

杨玉再次加重语气道:“此为收天下人之心。”

先收功臣之心,安定朝堂,再收宗室人心,安定诸侯,最后废除连坐,一举收取天下人之心。

文帝通过一连串政令,让他迅速稳住了内外,坐稳了帝位。

“十八,一月,有司言曰:‘蚤(早)建太子,所以尊宗庙,请立太子。三奏之后,先帝才设立太子。

三月,有司请立皇后,然后先帝才立皇后。”

杨玉看着刘启说道:“先帝正月(十月)二日即位,即位前日先封首倡之人,次日便封赏功臣,宗室,天下百姓。

然而一月才立太子,更是三月才立皇后。

先公后私,先人后己,以示天子无私也。

并以立皇后窦氏为由,赐予天下鳏寡孤独和贫穷困苦的人,以及年龄八十以上的老人、九岁以下的孤儿布、帛、米、肉,再一次施惠天下,收取天下人心。”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