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2章 西出阳关(2 / 2)

加入书签

大明从头到尾都没有对西域有过实际控制,就算是将人家收为附属国,人家也不是很瞧得上大明朝廷。

洪武、永乐年间,大明还有河西七卫和哈密卫等,可以盯着亦力把里与高原那些羌人。

到了宣德之后,就逐渐失去了控制力,最后只保留了嘉峪关以东地区。

敦煌、玉门等地全都放弃了,最后被叶尔羌毫不费力的收入囊中。

前面的部队再打,李源也打算前往西域,欣赏下这条丝绸古道。

每个了解历史的人,对于西域的神秘与奇妙,有种舍不下的情节。

嘉峪关有大华驻军防守,李源带着一万卫队,两万辅兵西出嘉峪关,经过玉门、沙洲、瓜州到敦煌,在当地守军的强烈建议下,李源同意将带来的战车留下,换乘骆驼和马匹进入南疆,不然这些车估计走不远就彻底歇菜了。

可惜了他带出来的这些装甲车和火箭车,好歹也让他在这边试一下效果再放下啊。

不过茫茫大漠和戈壁,到处都是危机,人家说车进不去,那还不如骑骆驼。

骑着骆驼,数万人的驼队几乎是接地连天,从敦煌出发沿着阿尔金山行进。

之后又转道罗卜,时间已经十天过去了,就连李源都感觉眼睛看的有点晕了。

除了大雪山就是大沙漠,要么就是戈壁滩,连个青草都看不到。

白天的时候还能凑合,到晚上冻得浑身筛糠,积雪都终年不化。

这鬼地方还真看不出有什么好的,要不是向导队偶尔会带着看一看小绿洲,他都有打道回府的想法了。

不过作为征西大将军,他的将士在前线作战,他若是窝在县城舒坦,那心里面也过意不去。

李源强行将这些纷乱的情绪压制下去,将身上的皮衣裹紧,到罗卜暂时休整两天。

罗卜在后世又叫做若羌,这个时代没有地表的河流,但是有条地下暗河。

生活在这里的都是畏兀尔、柯尔克孜等族,前些日子经历过攻防战,但已经被大华征服了。

当地的百姓对汉人不是很认可,但迫于大华的威势,也不敢如何反抗,李源这次来也带来不少的河西“宣传队”。

所谓的宣传队就是挑出些口齿伶俐、脑子灵活的当地人,培训一些大华的民族政策等,过来做统一战线工作的。

宣传队到了罗卜之后,就进入各家各户,坐在人家门口跟人家拉家常,讲解大华对于各民族一视同仁的政策。

有时候还拉过去几个蒙古族的士兵站台,你看蒙古人都能生活的这么好,咱们也没道理就要受欺负不是?

李源这边也是积极配合,挨家挨户的送上一些粮食和日用品,对百姓的生活表示慰问。

就当地的风俗民情进行了解,甚至还学着人家制作一些当地的吃食。

两天的时间,罗卜这些居民就对大华熟悉了,起码不至于防备了。

李源告诉他们,过不了几天政务院就会派出官员到这边。

为罗卜当地的百姓打井、修房子,重新的分配土地和牧场。

还有就是修筑道路,不久后中原的商品也会陆续到这边来。

大家的日子也会越来越好,都等着过上好日子吧。

之后,李源又带着队伍前往怯台和扯力昌,也就是且末地区。

这边有条扯力昌河,百姓的日子过的还是蛮不错的。

宣传队继续开展工作,李源也是挨家挨户的拜访。

可是没想到,这次倒是让他给遇到点意外.......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