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第 37 章(1 / 2)

加入书签

瓜州渡口,是京杭大运河与长江的交汇口,乃南北扼要之地,游船商船来来往往,好不繁华热闹。

然而,今天的瓜州渡口,却要比以往更热闹上一百倍。

赵受益站在船头,远远望着码头附近的几艘大船。

那几艘船骨架巨大,约有二三十米长,吃水很深,一看就是载着满当当货物的货船。

每艘船的甲板之上,都有几个脚夫模样的人正将一个又一个大筐推下船。

大筐扑通一声砸进水里,先沉到水底,再慢慢上浮,随着一个一个的大筐浮起来的是一片又一片深绿色的茶叶,漂满了整片水域。

赵受益皱眉“这是怎么回事刘恩,你去看看。”

这次出京,狄娘娘不仅赞助了不少差旅费,还派出南清宫武功最高强的几名侍卫贴身保护赵受益。因此刘恩暂时离开一会儿,赵受益还是可以接受的。

刘恩估量了一下那几艘货船的远近,一提气,足尖轻点甲板,凌空飞渡,落在最大的那艘货船上。

观者一片惊呼,有好事者还打了个呼哨。

刘恩四下打量一番,向其中一名推茶入水的脚夫一抱拳“这位老哥,小弟这厢有礼了。我家主人就在那边的船上,遣小弟来问一句,老哥们为何将好好的茶叶倾入水中”

脚夫连眼皮都不抬“卖不出去,都倒了。”

说话间,又要将一筐茶叶倒入水中。

刘恩拦下了他,伸手从筐里抓出一把茶叶,捻了捻,笑道“我看这茶叶芬芳馥郁,沁人心脾,明明是一等一的好茶,怎会卖不出去老哥要是不嫌弃,小弟替我家主人做主,都买下来。”

脚夫终于抬头看他,冷笑一声“你要买好啊,”他回头呼喊了一句“有人要买茶”

其余的脚夫闻言都停下了手里的活儿,围了过来。

“你要买多少的茶”

刘恩指着那筐里的茶叶“如这样的好茶叶,先来上二百斤吧。”

脚夫点头“行。”

说着推过来了三个大筐“一共二十贯,拿走吧。”

刘恩打量了一下那几个大筐,笑道“老哥们别开玩笑了,这是二百斤五百斤都有了吧而且,”他指着后面两筐“那两筐的茶叶看着却像有点不好的样子,不是我要买的茶。”

脚夫哼笑“不买拉倒。”

说着,又将三个大筐推入水中。

刘恩皱眉“老哥哥们,这是干什么呢我要买的是二百斤好茶,你不卖也就算了,又何必这样”

那脚夫瞥他一眼“你是刚到扬州”

刘恩点头“家主人的船就停在那边。”

脚夫道“难怪你不知道。”

指了指扬州城里“你家主人要是来买茶叶的,还是趁早请回吧。现在衙门里来了个铁罗刹,好好的茶不让买不让卖。有那本钱,做点别的什么生意不好呢我若不是世代的园户,也早不干这一行了。”

刘恩问道“那铁罗刹又是什么人,凭什么不让买茶呢”

脚夫道“他是京里来的官儿,姓包,人都叫他包黑子。自从他来了扬州之后,搅风搅雨,没有一时的消停。原本官府往山场里收茶叶的时候,大家都好好的。自从他来了扬州,再不许官府收茶,要园户自己与茶商买卖。要说这本来是好事,可那包黑子不知怎的,又让官府的人将茶叶定做三等,每买一斤好茶,就要搭着买一斤中茶,一斤次茶。这下可好了,谁还愿意买呢我们这些茶,从山场运来扬州本是要找买主的,现在是一斤也卖不出去。在码头停着一天,就要收一天的船钱。我们这也是没办法,把茶叶倒了好回家。都是自己辛辛苦苦种出来的茶,若不是这样艰难,谁愿意就这么糟蹋了呢”

刘恩点头“原来如此。”

他问道“老哥哥们这几船茶叶,停在码头半月,要收多少船钱呢”

脚夫道“这五条大船,停半个月,得要两千贯钱啊”

刘恩扬声道“各位弟兄,都不要倾茶了”

他内力深厚,五条船上的脚夫都听见了他的话。

刘恩继续喊道“我家主人是京里来的大商人,要来扬州买茶。无论衙门里的人怎么说,茶我们一定会买你们的茶一定会找到买主先不要倾茶,半月之内,一定会有人来买你们的茶的为表诚意,这半个月的船钱,我家主人先替大伙儿付了请船主跟我到我家主人船上拿钱”

脚夫听了,都纷纷停下倾茶的手。

能把茶卖出去的话,谁愿意白白地把茶叶倒进大运河呢

有胆子大的忍不住喊道“喂你真替我们付船钱啊”

刘恩刚想喊一句“君无戏言”,又想起这会儿小皇帝乃是微服私访,改口道“君子一言,驷马难追请船主与我一起到我家主人船上领钱”

不多时一个矮胖男人从船舱里出来“是谁要替他们付船钱啊”

刘恩拱手一礼“我家主人欲到扬州买茶,却见茶农在倾倒茶叶。若茶农将茶叶都毁尽了,我家主人又该向何人买茶呢这半个月的船钱,我们替茶农付了,请船主跟我到船上取钱。”

有人愿意付钱,船主当然乐意,遣了一个伙计随刘恩上船取钱。

刘恩是凭借轻功飞上船的,那伙计不愿意被刘恩带着飞过去,就吊下一艘小船,自己拿着桨划了过去。

赵受益已经隔空听见了刘恩的喊话。

他对于刘恩是无条件信任的,知道刘恩一定有自己的道理,早就叫人取出钱来等着。

两千贯钱堆在一起得有一万多斤,谁也不可能带这么多的铜钱在身上。

狄娘娘只给他们带了二十贯铜钱,是拆散了打赏人用的,真正的大头还是几百两黄金和两箱银铤子。

那伙计拿了一百多两黄金后,欢天喜地地回去了。

赵受益将其他护卫打发了出去,招手让刘恩凑近“到底是怎么回事”

刘恩低声道“包拯让茶商每买一斤好茶就得搭配着买两斤次茶,茶商不愿买茶,茶农的茶卖不出去,堆在船上一天就得多付一天的船钱,不得以,这才要毁茶。属下已经安抚好了茶农,叫他们不要毁茶,一切等陛下见到包拯之后再说。”

赵受益皱眉“怎么会是这样”

好茶次茶,都是茶农手里的货。往年官府收购之时,不分好坏照单全收,再转手卖给茶商,其实也是如同现在这样,好茶多的是人愿意买,粗晚黄茶卖不出去,只能砸在官府手里,堆个三四年沤烂了,直接一把火烧掉。

茶政改革要尽除宿弊,提高茶政收入,这当然也是宿弊之一。

贴射法一实行,官府不再收茶,茶农茶商自由交易。茶商当然不愿意买次茶,这些茶卖不出去,只能由茶农自己承担这部分损失。

包拯的这个办法,要茶商在购买好茶的时候也得按比例购买次茶,看上去倒像是个好主意,让茶农减少了损失。

但想也知道,茶商肯定不能愿意。

茶商不愿意搭配着买次茶,官府就得拿出个主意来,或威逼,或利诱,叫他们不得不买。

哪有放任茶商联合起来抵制官府政策导致茶农无奈倾茶的呢

就算是包拯真的无能为力,驯服不了这帮茶商,看见码头这边闹成这个样子,怎么也不来管一管

如果今天他不来扬州的话,难道这些茶农就只有将一整年的心血倾倒进大运河里,一无所有地回到家中吗

包拯呢他这个知江南茶政是怎么知的

想到那张“文曲危矣”的纸条,赵受益的眉头皱紧了。

他抬头对刘恩说“马上进城,去榷货务衙门找包拯。”

刘恩点头,安排船只靠岸,叫人先下船去雇车马来。

雇车马的人很快就回来了“总管,外面有个客商想要求见主人。”

刘恩道“我们在扬州并没有相识,此人一定是见了刚才的情形才找上我们的。”

赵受益道“我来见他。”

反正他们在扬州人生地不熟,有个当地人来当免费向导焉能不笑纳呢

“不过,这艘船我是待够了,”赵受益摆手“告诉他,若是真心求见,先给我们备上三辆车,十六匹马,在扬州城最好的酒楼安排一间雅阁,我才肯见他。”

那人领命而去,一炷香后,三辆双马并驾的大车和十六匹高头大马已经到了港口。

刘恩扶着赵受益下船,坐上了打头的马车,随身的行李装进剩下的两辆车里,护卫们骑上马,浩浩荡荡地开向扬州城最繁华的酒楼。

扬州城最好的酒楼有十几家,这一家是离瓜洲渡口最近的,名字起得雅俗共赏会仙楼。

车马停在会仙楼前,早就候在门前的门童迎了上来“几位就是蒋爷的贵客了吧,快请上楼来,蒋爷在楼上恭候诸位多时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