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第 47 章(1 / 2)

加入书签

清北大学最终选址在了火柴厂隔壁。

确实是隔壁,工厂的围墙离大学的围墙不过一丈远近。

按理来说,学校不应该建得离工厂这么近,就像工厂也不应该建得离闹市这么近一样。

尤其是火柴厂这种排放大量污染性气体的工厂,不治理吧祸害人,治理了吧成本高,最好的办法就是把它迁到地广人稀的地方去。

但火柴厂同样需要大量的工人,如果迁到偏僻的地方,依着北宋目前这个公共交通约等于零的情况来看,恐怕很难招到工人。

学校也是如此。

赵受益开办清北大学的初衷就是培养出一大批中层技术人才来。

他迫切需要在五年内培养出至少一万会写字、会算数、有理想、有抱负、有一技之长,人生目标不只是考科举当官的人才,而这些人才要从哪来呢

农民的儿子忙着种地,读书人的儿子忙着科举,小市民的儿子忙着接父亲的班,只有工人的儿子,长辈们忙着工作没空教育孩子,有那个闲钱送孩子上个全日制的学校,也不求着孩子将来当个大官报效国家将来和他父亲一样,进工厂当个工人就行了嘛

所以蒋平的工厂制造的不仅是火柴,更是赵受益梦寐以求的人才的初生态。

他必须把学校建在工厂附近,这样厂里的工人才会就近将孩子送去学校读书,也方便蒋平组织工人去学校读夜校,进行一下思想品德教育。

晏殊就算别的不会,讲道理教育人还是会的。

准保叫你偷鸡摸狗地走进来,光明磊落地走出去。

有了这么几个考量之后,赵受益最终还是决定将清北大学设置在火柴厂隔壁。

至于火柴厂的污染

他也只得督促蒋平做好环保措施,给工人做好防护,废弃排放之前做好除硫准备。

好在火柴厂不会一直和大学做邻居。等汴梁附近的公共交通发展起来、清北大学的名声也打出去了之后,火柴厂就可以迁往远郊了。

出于对前世学习生涯的怀念,赵受益将开学日定在了九月一日。

现在也根本没有公历这一说,因此这个九月一日是农历的九月一日。

正是秋高气爽的好时候,田地里的秋收结束,朝廷开始分批次处死罪犯,清北大学热热闹闹地开学了。

得益于这段时间一直屹立在各瓦肆门口的广告牌,现在全京城的人不,全天下的人,几乎都知道,大才子晏殊在汴梁城里开了个学校,举凡向学之士,都可以来此求学。

毕竟那牌子上可是明目张胆地写着,天下第一大才子。

这个称号一旦喊了出来,就是等同于向全天下的读书人宣战了。

一传十,十传百,“天下第一大才子”要在汴梁办学的消息顺着汴水汇入长江,传进了所有读书的、不读书的人耳朵里。

不读书的人,一听一过。天下第一大才子那他中了几个状元啊

读书的人,听了这个名号,顿时肝火上涌,眼前一黑究竟是谁,胆敢如此看轻天下读书人

哦,晏殊啊。

那没事了。

他还要办学校

果然是辞官之后人疯了

也不对,听说是疯了之后才辞的官。

不过那个学校倒是有点意思欸。

凡向学之士皆可入读,倒是有种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气魄。

学费也不贵,一年只需两贯钱,还可以分期付款。

若是通过了晏校长的考试,得到了晏校长的认同,还可以减免学费,并领取奖学金。

嗯这个嘛

一年两贯钱,就可以跟随晏殊学习

虽然人是疯了,但毕竟是晏殊欸

某些囊中羞涩的学子心中蠢蠢欲动。

奈何汴梁城远,没有盘缠,不得上路。

这时候晏殊为官数十年积攒的人脉就派上了用场。

几乎每一处州府的衙门里,都遍布着他的老相识。

这些老相识收到了晏殊的信,看见了他声泪俱下、文采斐然的哭诉,纷纷觉得同叔太可怜了,太惨了,咱们要是不帮他一把,都不配做他的朋友。

因此几乎每一处州府的长官都发了公文告知境内所有读书人,凡有功名在身者,若是想去京城晏校长的清北大学读书,依往年进京参加会试的规格发放路费补助。

没有功名的读书人,若是也想上清北大学,却无力支付路费,可以来府衙参与考试,确定你是正经读书人之后,由州县长官自掏腰包供你进京。

反正咱们大宋朝的官员有钱,乐意做慈善。

因此九月一日那天,聚集在清北大学刚刚建成的校园门口的,是一支超过了十万人的队伍。

晏殊暗暗捏了把冷汗。

这十万人里,有从全国各地赶来只为师从晏殊的学子,有隔壁工厂送孩子来学门手艺的工人,更多的是东京城里的好事者,想要来看看这个“天下第一才子”和他的学校究竟是个什么模样。

人过一万,就是乌压压望不到头的一片。过了十万,就连空气都为之颤动不止。

十万人的言语、呼吸、吵闹、哭笑一并向晏殊袭来。

晏殊接住了。

同时,一股隐秘而尖锐的兴奋从心底里翻涌而上。

直到今天之前,他都把创办清北大学当作讨皇帝开心的一个任务。

皇帝满意了,就会让他官复原职。寇准老了,再过几年就该致仕,到时候他就是新任枢密使。

不止是枢密使,他还会是参知政事,是集贤殿不,昭文馆大学士。

他会复制寇准走过的每一步路,终有一日,他也会成为托孤重臣,也会权倾朝野,也会受封国公

他会成为下一个寇准。

而今天,面对着十万人的队伍,晏殊忽然觉得。

寇准算什么东西

我可是晏殊

我将要做到的,是寇准连想都没敢想过的事

我会让全天下的人都识字,都读书,我会每年为官家培养几十个进士,几百个举人,几千个秀才,几万个童生

全天下的人,都会是我的学生。

我会流芳百世,因为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一万年后,人间将会记住我晏殊的名字,而寇准,早已风化在时代里。

晏殊对着嗡嗡然喧闹的十万人,张开了双手。

“其实我还是觉得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挺好。”

赵受益坐在火柴厂厂房的屋顶,俯瞰隔壁大学门前聚集着十万人的大广场。

今天学校开学,蒋平给工厂放了一天的假,给工人们充足的时间把孩子送去隔壁学校报到。

这几个月里,蒋平没少在工人中给对面大学做广告,尤其宣扬了其中对于工人们尤其具有诱惑力的几点。

一,每天十个铜钱管三餐,早上开工之前把孩子扔进学校,晚上收工之后接回来就行了,到家之后倒头就睡,一整天都不用操心孩子的事情;

二,一年只需要两贯学费,就可以跟着天下第一大才子读书你说你不认识天下第一大才子人家可是前任枢密使,虽然是副的,那也是天大的官换往常,两贯铜钱你都见不着人家一个背影

三,大学里不止教读书识字,还教律法算数,孩子学个三四年出来,别的地方不说,就在咱们厂里,当个账房是足够了。你们不是眼馋人家账房干活不累每月还比你们多拿一贯钱吗那就送孩子去对面上学啊

一来二去,几乎整个工厂的工人都把自己家孩子送去对面大学了,有几个送几个。反正不过是一年两贯钱,还不要求一次性付清。火柴厂月钱发的爽快得要死,还包一日三餐,逢年过节还给东西,大家但凡有个家室,不吃喝嫖赌的,其实都不差这一点钱。

十万人将学校门前的广场挤得满满当当,有种前世学校开学的意思了。

赵受益暗道,得亏他想到了这一点,让晏殊把广场往大了建。

否则今天这十万人连站的地方都没有。

“那可是清华的校训晏殊给改成什么了来着”

“兼济天下,不怍于人。”

“怎么没把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加上”

刘恩思考了一下“加上这句,就不是个四字对子了。”

赵受益笑道“反正他是校长,校训由他定。”

他指着远处的人群道“人真多,咱们用不用去帮个忙”

十万人,就算一半是撩闲的看客,那也是个不小的数目。晏殊今天能够将入学的登记工作完成就不错了,编花名册、考试分班、确定志愿都得等过几天的。

正因工作繁重,在京的保皇党众人都被派来给晏殊帮忙了。

在一旁帮晏殊登记的是范仲淹和包拯,还有几个晏殊素来得意的徒弟,如今被招进大学做老师的。带着禁军在广场巡逻维持秩序的是狄青和展昭。

非是赵受益一定要让一代名臣做书记员,只是越是这种容易忙中出错的场合,越是需要受教育程度高的人来主持大局。

否则一旦出了什么岔子,这学校还办不办了

这还是第一次办学,没有之前的经验可供借鉴。赵受益也只能把手下的这几个人都用上了。

他也不怕人多了威胁到这几位名臣的安全当晏殊和包拯的武力值是摆设吗

好在今天是初一休沐,范仲淹和包拯连假都不用请,直接就可以来加班。

狄青带着禁军巡逻也是在寇准面前过了明面的。军营附近聚集了十万人,这可不是件小事,万一十万人哗变冲击军营可不是闹着玩的。禁军二把手带队出来维持秩序,这是多么正常的一件事情。

刘恩道“暂且还不用,范大人他们应付得来。”

赵受益指着展昭身边的那个紫膛脸大汉“那个是谁倒像个草莽英雄。”

刘恩道“是莱国公身边的那位好汉。”

赵受益看了他一眼“北侠欧阳春和你五五开的那个”

刘恩点头,又说“等官家彻底亲政,我就不用和此人五五开了。”

赵受益将他这略带酸气的话抛在脑后“他不在寇府好好保护寇准的安全,来这边干嘛”

刘恩道“他和南侠有交情,过来帮忙的。”

赵受益笑了“看来寇相公倒是个宽以待下的人。”

关系着自己生命安全的人,说派出来就派出来。

刘恩哼道“倒不如说他爱凑热闹,哪有事哪到。”

赵受益奇道“你们ai怎么这么爱挖苦人呢”

刘恩跳下屋顶“天色不早,官家该回宫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