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九章 录取(1 / 2)

加入书签

说起来这次招生考试时间是比较紧的。

他们这些地方学院还好,大家根据各自情况做了些针对性部署。

但帝都的两所全国性大校就有点难办了,时间紧不说,还被地方学院盯着。

慢慢来的话,怕被地方学院抢了先,失去了最优生源。

抢时间的话,又怕各地学子赶不到帝都,从而让全国招生成为了笑话。。。弄的它们很是郁闷。

至于为什么一定要去帝都参加考试,杨东望表示很迷惑,难道是不信任地方各城?

而杨东望他们地方七所不出意料的,默契的选择了跟帝都两校相同的招考时间,尤其是身体素质测试。。。大家心照不宣的开始了生源的争夺。

虽然因为是第一次,大家并不知道什么样的学生才是武道中的最优生源,但这并不妨碍他们九个挣得津津有味。

按杨东望的理解,就是大家都玩的这么起劲儿,谁不一起玩谁就是叛徒。

虽然说二选一,非此即彼,这么做对学生不公平,但现在的事实是学校少,录取名额更少。

院校是妥妥的买方市场,完全占据了话语权、主动权。。。

说实在的,这也就是近十多年国家的蓬勃发展让广大人民忘了以前的伤疤事儿了,搞得现在什么屁事儿就知道打个公平、公正的旗号瞎嚷嚷。

想当年杨东望他们考大学时,报考时就三级志愿,一级志愿一个学校;不仅能选的学校少,关键是每一级志愿基本上对应了一个档次的学校。

造成的结果就是,如果学生冲击清北大学失败,那他就只能降到第二志愿,上个一般的、普通的大学了。

因为很明显啊,排名前十的那些名校(他们自己可不认为自己就比清北差的)心里肯定想,让你一心只看着清北,瞧不上我们;

现在被清北嫌弃了,又想到我了?

当年是你看我不起,现在的我,你也同样高攀不起。(因为他们不缺第一志愿报考的人,人家不要第二志愿的)。

所以他们当年高考报志愿那叫一个谨慎,因为选择权只有一次。。。也差不多是一生一次!毕竟他那时候的高中情况是,越是复读的学生考的就越菜,都成魔咒了!

杨东望觉得站在大学的角度这么做无可厚非啊,大家公平竞争,我当然喜欢首先报考我的学生啊。

那些被别人淘汰的,我为什么一定要要啊。

宁要锦毛的鸡,也不要褪毛的凤,各行当都是这么认为呀!没毛病。。。

当然,后来随着大学教育的逐渐普及,供需关系在慢慢改变,这才渐渐给了学生更多的选择。。。

但这种现象就没了么?当然不会,只是转移到了研究生考试而已,不过被光明正大的冠上了保护第一志愿的名头罢了。

但这两种现象的本质,归根究底是,学生和学校之间,谁占话语权、主动权的问题,又或者国家到底是支持谁的问题。

杨东望很清楚,至少现在以及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九大院校的学生名额都会处在被争抢的位置,他们院校才是强势的那一方,不愁没生源。

其实这样也挺好,让学生们至少能清醒的认识自我!

正是这种想法与现实,这才有了台面下的地方七大vs帝二校,让学生二选一的情形。

从网上公布的最终录取结果来看,帝都大学不去说它,它的生源来历不成问题,不出所料的九成学员都是来自军特武都四大部门,剩下一成普通考生也大多是帝都附近的。

有问题的是九州大学,它宣扬的办学宗旨是面向全国。

但事实上,它一半名额都被帝都得到,剩下的一半也基本上被北方、华东及中州包圆。

而西南、西北、南方、东北四个片区,孤零零的个位数实在是刺疼了广大网友、考生乃至众多家长们的眼睛。

这里面又尤以只有个位数的四片区为甚。

这在网上引起了轩然大波,民众不会去想,也不想知道出现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在于道路的不畅?亦或者是考生对自己的不自信,不敢远去帝都?

毕竟是第一次。。。

他们只知道这次帝都人民又欺负外地人,尤其还是边疆人民。。。

实事求是的说,帝都二校第一次招生就让广大学子远赴千里去帝都考试实在是有些浪荡。

无论他们给出的理由多么正当(武者的历练是必须的,这么点困难就克服不了?)。

多么冠冕堂皇(举国汇聚,打造竞争氛围)。

但当事情最后的走向不在他们的预料里,不可避免的就会被人们所攻击,尤其是这次结果正好戳在了全国人民的痛点上。

对帝都学生在教育上占到的大便宜,全国人民可以说是恨之久已!!!!

这次九州大学算是撞在了枪口上,大家是旧仇新怨一起爆发。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