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章 日常八(1 / 2)
阿威他们举贤不避亲,任何一个公司其实初期发展的时候如果有可靠的亲戚家人的话,发展会非常快的,毕竟知根知底,只要你能够把制度把控好,在正常的工作状态下,能够给公司员工带来超越他们以前的收入,大家就会牢牢的聚集在你的身边.
说起古时候“举贤不避亲”和“举贤不避仇”的故事,最为有名的应该就是关于祁奚举荐他的仇人解狐和他的儿子祁午了。祁奚又被称为祁黄羊,是春秋时期晋国人,晋悼公在位期间,祁奚受到了重用,被任命为中军尉,祁奚在这个位置上作了六十年,辅保过四任晋王,为晋国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随着祁奚的年纪越来越大,他有了告老还乡的念头,晋悼公听说后问他:“如果你回家了,那谁能够接任你的位置,来担任中军尉一职呢?”祁奚听后对晋悼公说:“我走之后,解狐可以接任我的位置。”晋悼公听了感觉非常诧异,他说:“解狐可是你的杀父仇人,你为什么会推荐他来接任你的位置呢?”
祁奚听了回答:“主公您问的是谁有才能可以接任我的位置,并没有问谁是我的仇人呀。”据说解狐是祁县东冀里人,为人正直廉洁,性格耿直,虽然与祁奚有仇,但是两人的性格和本性还是比较相似的,所以祁奚举荐了解狐作为他的继任者。
可惜的是解狐的身体并不好,他先于祁奚去世了,在解狐死了之后,晋悼公又将祁奚找来问他:“你推荐的解狐去世了,现在中军尉的位置又空了下来,你还有什么合适的人选吗?”祁奚听后对晋悼公说:“我想您推荐祁午,他能够出任中军尉的位置。”
晋悼公听后说道:“祁午可是你的儿子呀,你推荐他就不怕别人说闲话吗?”祁奚回答道:“主公您问的是谁能够接任中军尉的位置,并没有问祁午是不是我的儿子,我觉得他有能力出任这个职位就推荐给您,并没有考虑他是什么身份。”
晋悼公听取了祁奚的建议,任命祁午做了新一任的中军尉,祁午上任之后果然和之前的祁奚、解狐一样,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从此之后祁奚这一段“举贤不避亲”和“举贤不避仇”的故事开始被很多后人称赞。
同样的有着贞观之治成就的唐太宗李世民也举贤不避嫌,甚至不避仇,很多统治者在任用封赏人才的时候,常常先考虑自己的族人,和自己相交好的亲近之人,而不是根据贤士的才能,以及作出的贡献。这样的统治者得不到真正的人才,因而也无法使自己的国家强大富强起来。
历史上著名的明君仁主唐太宗“封赏不私亲”就是做到了这一点,因而他能够得到诸多贤才能人的相助,才有了“贞观之治”的盛世。
李世民平定天下称帝之后,对有功之臣进行封赏,作为肱骨之臣的房玄龄、杜如晦等人都受到了重用,而他的这种做法却引起了许多旧部,尤其是本族弟子的不满。
被封为淮安王的李神通是李世民的叔叔,他对李世民说:
“我最先拥戴高祖,起兵关西响应,如今,连房玄龄、杜如晦这样的文臣都位居我上,而且我是李氏家族的长辈,你的这种封赏怎能让我服气?”
李神通的话得到了那些不被重用的秦王府旧人的支持。对于这种情况,李世民对李神通说:
“叔父是至亲,我非常的尊重您。您虽然率先起兵响应义军,但您起兵是为了避患,而且在刘黑闼作战的时候,不战而逃,于国家并没有大的功绩。而如果没有房玄龄等人的辅佐,我也得不到天下。我不能因为您是我的叔父,就把您和开国重臣同功论赏。”
一席话说得李神通面红耳赤,闭口无言,众将也心悦诚服。对李世民的大公无私十分钦佩,从此断了凭借关系得到封赏的非分念头,而是尽力报效国家,以图加官进爵。
李世民为政之道的成功之处就在于,他不但做到了论功行赏不依据血缘关系的亲疏,而且还做到了不计较个人恩怨任用人才。
唐太宗时期有名的谏臣直臣魏征,原本是太子的部下,但太子不听从他的劝告,最终被李世民取而代之。李世民知道魏征是个人才,因而数次去拜访他,希望魏征能为国效力。
要知道,魏征曾经给太子出谋划策要除掉李世民,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是李世民的敌人。然而李世民不计前嫌,重用魏征,成就了魏征忠臣的美名,也给自己带来了贤君的荣誉。
只有心底无私才能让天下人心服,只有胸怀宽广才能让天下人归附。俗话说:
“泰山不拒累石方成其高,江海不择溪流方成其大”。
作为一个统治者,就应该有这样的胸怀和气度,这样才能得天下之才为我所用。如果在选拨人才上,以关系亲疏为凭借,那么就会造成所赏非贤,所罚非暴的后果。
当做贤人的得不到勉励,而作恶的人也得不到阻止,社会上对贤才的追求就会减少,整个社会也就走向了混乱。因而,在举荐任用人才的时候,要能够做到“举公义辟私怨”。
在人才管理的艺术上,古代和现在是同样的道理,国家和企业是相似的情况,因而,在当代的企业管理中,作为一个优秀的管理者,也应该做到“举公义、辟私怨”。
相传,黄帝年迈之时,感到年岁已高,需要有才干的部落首领继承者。但,胜任者一时难以选拔。于是,黄帝召集众臣,商定选人大计。
大臣:“以我来看,黄帝身边有二十五子,挑选一个德才兼备者即可!”
大臣:“黄帝功高齐天,选子接位,情通理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