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山高水长(2 / 2)

加入书签

“绕过那道山梁顺水沿岸路程更近……那时候我住在村小学里,每隔十天半个月的回来背一些干粮咸菜什么的……”

“噢。”大画家张望着脑袋看向崇山峻岭……

“山路十八弯,弯弯连着娘的心。放学的路上我和同伴不敢玩耍匆匆赶路,天黑的早,娘就站在村西口那个大斜坡上向这边山路盼望……”

“哦…”

旅行家沉思片刻,回身重新背起行囊。

我们继续往前走着……

出了狭窄的河谷地,没几步就来到了七婶家的前院。

仲夏,一株晚开的石榴树吐着鲜红的花蕊枝枝蔓蔓地探过石墙。

门虚掩着,我朝石院子里喊几声七婶,没人应,可能去田里锄禾去了。

刚解下腰间新挖的竹笋挂在石墙上,七婶家的大黄狗摇着o型的卷尾巴从里屋跑了出来……

大黄在我们身后摇摇晃晃地跟着,我们停下,它也停下,我们走动,它也走动……

“它不咬人吧?”大画家跟紧我。

“不咬人。”我转回头向大黄喝斥:“回去!”

大黄很不情愿地掉转尾巴一步三停地回身看看我……

“回去!”这次我把手一挥,大黄呲溜跑的贼快。

“嘿嘿……这狗狗。”大画家一开心胖脸笑的更大了。

“原以为你们这高山之顶空气稀薄,没想到爬上来一下子视野开阔起来。你看那边大片的田垄稻花飘香,耕作劳累的人们三三两两坐在大槐柳下饮茶歇息……有点象大平原的景色。”

“我们这里气候温暖湿润,稻谷苞米一年两熟……

你这次来的不巧,打春的时候……你再看那边果树林,杏花桃花油菜花次第绽放争奇斗艳开满大大小小高高低低的山岗,煞是好看!”

“噢,是吗,啊,可惜了可惜了……”大画家边叹息边举起望远镜。

“果然是世外桃源梦中仙境啊,哎!你快看!那边有如波澜起伏错落别致的梯田在远山的光晕下象流动的曲线层层叠叠……远近高低各不同…哎呀!真是美醉了!”

“快看,还有采茶姑娘灵巧的双手象飞燕点过绿叶……”旅行家说着就把望远镜递向我。

我卸下后背上的猪草和干柴,搓搓手在衣襟上,好奇地接过大画家的望远镜。

毛三十的我,平生还是第一次接触这玩意。

我看见一个头戴兰花布巾的美少女象梦中的媳妇先朦胧后清晰地从镜头中笑盈盈地走来……

“真美呀!我的家乡…”

我再次搓搓手把这沉甸甸犹如科幻般的深蓝色望远镜还给胖子。

“山隔十里不同风,如果在我们这里走上几天,方圆十几公里会遇到四季不同的风景物侯……甚至每个山头的方言也各不相同,有时候我们各自走在山梁上只能用对山歌的方式交谈……”

与平时静如处子的我相比,今天的我成了一个热情的免费导游。

“哦,好一个山高水长……”

说话间,不知不觉我们来到了山门前。

这是一座古典质朴、气宇轩昂的石门楼子,它凝聚着我们商家寨先人智慧和巧匠精神,也隽刻着悠久的传承和风俗以及村规民约……

旅行家拢起一头卷发扎成马尾,凑近石牌坊轻声读起石碑上小字……

“原来你们这个散居的自然村还是第三次人口普查才发现的……啧啧,隐藏的够深啊……”

“老辈辈流下来的传说,二千多年前先人们为躲避战乱和瘟疫而从老远的陕西迁居在此的……”

“噢,这里的民情风俗还真是一派祥和啊……”大画家轻抚着恢宏的门楼雕刻飞禽走兽十二生肖诩诩如生……

过了山门,地势一下子平坦了许多,大片大片的庄稼地和小树林依山傍水顺坡围坉,曲曲折折的林间小道把行人的目光推向很远很远的远方。每隔一里就会在转弯处林荫下古树旁搭有一个凉亭,年代久远古色古香的凉亭里有竹制的桌椅木凳和永不干涸的茶水壶……

我们跨上田垄向老族长家的方向走去。

风吹过青中泛黄的稻谷地,阵阵清香伴和着丝丝缕缕的牛粪味迎面拂过……

眺望两山夹囗,一座高大的风车驱赶着清洌的水渠滋润着纵横交错的良田,木轴辗转的“嗡嗡”声传出很远……

“好一派自然风光乡土气息!”大画家张开双臂深吸一口。

“哎你看那边……”旅行家又举起望远镜,“看到没?密林深处居然还有吊脚楼……”

其实,不用望远镜也能隐隐地看到。

“这有啥奇怪的,他们是猎户人家。早年间那一带的山脚下常有猛兽毒蛇出没,夜里湿寒气重,人就要睡在楼上……”

“噢,原来是这样。怎么在我的眼里却是如诗如醉呢。”大画家自言自语道:“游罢三山五岳,人近迟华年暮。放鹿青峰下,诗题白云边,结庐应归何处?何处,何处?神仙住在高处。”

“这是如,如梦令吗?”我问。

“就算是吧,触景生情而已。”

“我也喜欢吟诗,我们老师说作诗只要带点押韵和仄脚节奏就可以了……你看我的……”

说罢,我放下身背的大捆猪草和少许枯柴,倒背着双手走上田坎作瞭望状……

“啊,啊…”“咳…”一时半会的没有灵感,捏着嗓子干咳两声。

大画家张着大嘴巴看着我,口水快要流出来了。“没想到,你,你还挺幽…幽默。”

两只红嘴黄羽的小鸟从田野里飞出倏忽一下钻进林子里不见了……

树荫下藕塘边有几个儿童在追逐嬉戏……

“哎有了,你看田埂那边的景致……

荫荫夏木啭黄鹂,蜻蜓迂飞落竹篱。午趣池塘村童戏,槐柳树下甩稀泥。”

“嗯,是不错,可惜有缺憾。譬如只有动态没有静态,只有远景没有近景,吟罢也无余音绕耳之回味且首句也有拾古人牙慧之嫌……看我略作修改,如何?”

我点头,算是默许。

大画家微微一倾,颔首吟之:“云外轻雷传小池,蜻蜓饮水一纹丝。赏荷人在近午时,绿叶红花最相宜。”

我有点不服气,说道:“好是好,但也有缺憾。譬如首句云外轻雷传小池,其实你听到的不是雷声而是山歌。”

“什么?山歌?”旅行家一愕。

“嗯,是山歌。”

“你来,到这边来。”我放下身上背的猪草干柴,把旅行家引到一处叮咚作响的泉水渠边。

这是从对面海拔高的主峰上用竹简节节相连引下的雪泉水,清冽甘甜,专供行人和牲畜饮用,也是我们这个少数族商家寨的日常饮用水。

我把耳朵贴在碗口粗的竹筒上……

“你听!”我向大画家示意。

大画家也学着我的样子俯首贴耳。

“这是一种类似于鼓点的乐器,可以随身携带……两个相恋的情人在隔山相望时即兴歌之……”

旅行家一时听的着了迷,“嘿,你还别说,这山歌顺着泉水流下来还真是好听呀!

没想到又是没想到,山有多高水有多长,没想到山歌比这江水还长……”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