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如兄弟(2 / 2)

加入书签

他环视院中众人,男女面貌各异,形体不一,但望向他的眼神无一不是畏惧而茫然的。同样生而为人,他们的性命却全然掌握在旁人手中。

“我不纳妾。”

此言一出,众女郎眼底的希望黯淡下去,若是被驱遣出门,她们衣食无着,难有生机。

“杨君既不肯归军营,不如操持婚事。”荀忻拍了拍杨向的肩膀,“院中女郎,所有婚事便由汝安排,按其所愿,择佳婿嫁之。”

“嫁礼我出。”

他有心说“愿留下亦可”,犹豫一瞬,最终作罢。谁愿意世代为奴为婢若多此一举,反而是误导。

荀忻带着侍从转身离去,留下杨向被二十多双满含惊喜与希冀的眼神盯着,悔不当初。早知如此杨向咽下委屈,早知如此,他不如回营。

奉来热水的侍卫看着自家主公窥镜自视,谨慎小心地以薄刃剃除下颌与脸侧长出的青茬,看得暗自捏一把汗,不解道,“主公何以不蓄须”

“不甚整洁。”荀忻拧起一把热毛巾,热敷还未剃除的胡茬。反正他身边人也见过他胡子拉碴的模样,没人诬陷他是天阉,是否蓄须完全看他喜好。

待主公不厌其烦地沐浴、更衣、束发,侍卫疑心他还要斋戒熏香,心道,主公莫非欲祭祀

“还有何处乱否”

侍卫眼见平日与他们同样灰头土脸、不重形表的主公,脱胎换骨般变回原来那位世家衣冠,抬眼看过来时侍卫只觉如得仙人垂青,顿感受宠若惊,讪讪然道,“不不乱。”

荀忻疑惑地再看面前侍卫一眼,检查一番衣着无误,“不须为我备晡食。”说罢悬好腰间佩剑,举步往外走。

侍卫想起自家队率时常的盘问,忙问道,“主公欲往何处”

“令君处。”

荀忻找到他兄长府上,靠刷脸进门,迎接他的门人热络道,“君侯请入内室,主公尚未归,吩咐君侯若来,举动随意。”

“有事尽可召仆。”门仆临走时不忘叮嘱。

荀忻点点头,“知矣。”他兄长的书室或许有朝事极密,不当进,他自觉走进会客的厅堂,在榻上坐下,给自己斟一杯案上的梅浆。

堂中照常熏香,窗外凉风徐徐,催得香气随风四散,荀忻闻着这种香料颇为陌生。在扬州经历过“风茄花”熏香后,他对这一类事物平添一分警惕,于是走到近前,俯身打开铜香炉查看,炉中冉冉升烟的却是鹌鹑蛋大小的香丸。

门外脚步声由远及近,荀忻放下香炉盖,起身欲相迎。

来人自回廊走来,现身门外,儒袍翩翩随风而动,身形修长,下颌短须飘飘不是他兄长,荀忻皱起眉头,这人是谁

然而那人比他更惊讶,愕然问道,“足下何人”

荀忻打量着眼前人,虽然蓄着数寸长的山羊须,然而这人面相稚气,心思浮于脸面上,看上去不过二十左右。

“足下父兄何人”

一来一往的问话硬是问出了辈分,荀忻话一出口便后悔,正要出言挽救,那人竟老实回答,“我父荀叔静,并无长兄。”

一听姓荀,荀忻明白了,这大概是他家的哪位子侄。荀叔静荀忻在记忆里搜寻,想起一位堂兄,似乎名为荀愔,字叔静。

“我名荀忻。”既然是子侄辈,看起来年岁比他还小,荀忻没了顾虑,招呼便宜从子坐下,“尊父现在何处”

“赴友人之宴。”那位还是一板一眼答道。

荀忻想起还没问他姓名,“足下有字否”

“韶表字纯和。”他终于想起问荀忻表字,慢吞吞问道,“敢问足下表字”

“元衡。”

荀韶闻言双眼圆瞪,“足下为荀元衡与韶族父荀元衡为一人耶”

“然。”荀忻失笑,“纯和竟不知我名荀忻”

他从来见惯如荀谌之子、荀攸之子一类的聪颖少年,但眼前的后辈看上去似乎不甚聪慧。

荀韶羞愧地低下头,面上浮现红晕,“韶忘矣。”

他的年龄心性与一缕长须委实很不相衬,荀忻不由拿出对待孩童的温和态度,“无妨,我亦忘却纯和之名。”

荀韶的视线落到铜熏炉上,起身揖道,“族父亦爱香”

荀忻本想摇头,但看荀纯和目光灼灼,不忍拒绝,还是缓缓又迟疑地点了头。

“韶亦乐于香道。”荀韶解下腰间的一只香囊,“此香为韶新近所制,有安神之效,然不可沾水”

正听荀韶说着,门外又有脚步声,荀忻抬眼望去,进门之人着玄色朝服,姿容朗然如玉,展眉而笑时堂内仿佛粲然生光。

“兄长。”荀忻自榻上起身,拱手自上而下长揖。

荀韶望着荀彧,又回视已放到荀忻案上的香囊,终于想起来他此行是来送香囊给文若族父香囊只有一个,然而他已经开口送与元衡族父,荀韶不知所措地踌躇片刻,在荀彧兄弟相继入座后,方才呐呐道,“二位族父,荀韶告退。”

荀彧温声挽留,荀纯和羞愧一般趋步退出门,快出门时差点被门槛绊倒,又作揖告罪,终于离去。

回头与荀彧对视,荀忻一面自省嘲笑小辈不妥当,一面开口时还是语带笑意,“纯和言,叔静从兄已至许都。”

荀忻拿起荀韶送他的香囊,低头轻嗅,香气清幽,温柔缠绵,荀韶说有安神之效,或许不假。

荀彧看他一眼,微微颔首,“叔静常往返于颍阴与许都,辩经结友。”

“兄长,休若、友若二兄在冀州,两军对阵,倘若,我与友若兄长俱在军中”这种说来可笑的忧虑,荀忻只会向荀彧提起。

“各为其主,战阵之上岂分兄弟”荀彧垂眸看着荀忻始终隐在袍袖中的右手,“刀戟无情,岂容分心”

“昔日韩馥死时,四兄纵横之心亦止。”

“今时今日,四兄知弟与公达常随军划策,必当避免阋墙之事。”荀彧续道,“可记昔年猜枚”

回忆少年时往事,荀忻唇角梨涡复现,笑道,“昔日兄长言,友若兄长只愿行必胜之局。”

“弟知矣。”

荀彧亦笑,“元衡以为,四兄并非必胜之局”

“曹公有言,用兵在我不在敌。”荀元衡黑白分明的眼眸中是荀彧从未见过的风采,“敌岂有必胜之局”

“诚如弟所言。”庙堂之上的怯懦诡谲,此时一扫而空,荀彧眼中笑意未散,问道,“近来战局如何”

“奏疏表章之上,寥寥数语,布局之中定不止如此。”

“但有纸笔,忻为兄长复局。”荀忻颔首应道。

“便寻纸笔。”荀彧握住弟弟的手,“随我往书室。”

荀文若为人,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沉稳若此的人此时失态,荀忻心下微涩,战场上虽然瞬息万端,生死莫测,荀文若坐镇后方,未尝不辗转反侧,焦心如焚。

跟着荀彧疾步走至书室,荀忻裁纸画图,凭记忆在纸上重现河内地势,自战略安排到兵力部署,详细到令人身临其境。

说完射犬之役,再说官渡布局,“兄长庙算无俦,以兄度之,如今我军有几分胜算”

“若两军对峙官渡,我之胜算添三分。”

“原为几”

“原为十之六。”

荀忻怔住,“兄长妙算,弟深信不疑。”话虽如此,他仍忍不住笑出声。

两人跪坐半晌,起身时荀忻腿麻,撑着书案艰难起身,见他兄长收拾起案上、地下的图纸,揉成纸团扔入香炉中,称赞一句,“兄长谨慎。”

纸团被香炉中微弱的火熏烤,缓缓化成白灰,镂空雕刻山石的炉盖被重新阖上,缝隙中飘出细微的纸灰屑。

“行矣,勿忘晡食。”荀彧将弄乱的摆设恢复原位,起身唤荀忻一同走。

荀忻应诺,他跺脚试了试,酥麻散去行走无碍,当即转身往外走。也许是方才的一系列举动,原本放在袍袖中的香囊滚落在地。

荀彧俯身捡起,抚肩正欲提醒他不甚细心的从弟。

在手指即将触及荀忻之际,荀彧突然忆起荀攸曾在信中提及,“以元衡近来遭遇,不能于其不知时,自后背触之,不然则发癔症”

则发癔症荀彧从来以“不贰过”自省,尽量不犯同样的错误,乃至不犯错。直到荀忻向他拔剑相向这一瞬间,方知庸人自悔之意。

“元衡”荀彧死死握住荀忻持剑柄的手,不住向后退,脊背抵上墙壁,长剑横在颈间,荀忻挡于身前。不论如何唤他表字,面前人的双眼失却神采,毫无反应。

今日若死在从弟剑下,怕荀氏先人要被他气醒。荀彧抬脚欲踹,但思及荀忻全无意识,心中怜意又起,不忍伤他,犹豫之下无可奈何唤道,“忻弟。”

也许是巧合,荀忻闻声眨了眨眼,用剑的力气陡然卸了些许。思及楚人的招魂风俗,荀彧竭力以寻常对话时的语气,缓声唤他,“忻弟,归矣。”

僵持片刻,荀忻神色逐渐恢复清明,等他察觉此时情形,霎时间脸色苍白,手中佩剑坠落在地。锵然剑颤之声,恍然如泣。

荀忻颓然失力,跪倒在地,一语不发。肉眼可见他浑身战栗,比方才的受害者荀彧情形狼狈得多。

此时他辨不清梦境与现实的区别,眼前场景是噩梦重演,还是现实为噩梦所反噬。

若是梦境,镜花水月,一切并未发生,他可以坦然面对。

若是现实,覆水难收,一切不能改变,他必须全然接受。

思及此,荀忻缓缓抬头,却见荀彧不知何时席地而坐,陪坐在他身侧,目光温和,一如既往,始终未曾变。

荀忻突然低头剧烈咳嗽,荀彧的手小心翼翼抚上他的后背,既怜且哀,“事至于此,彧之过也。”

短暂失语过后,荀忻靠着咳嗽找回声音,愧疚至无地自容,“兄长。”

作者有话要说1引自道德经

斗筲古代十升为斗,一斗二升为筲。斗和筲容量小,比喻气量窄,见识短。百度汉语

孔融与荀彧对话参考三国志荀彧传

荀忻大概是外因引起的应激障碍,拖得太久有些严重,用古人的方式理解就是癔症。感谢在2020061504:29:142020061823:58:08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axheo、道书20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