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前奏(下)(1 / 2)
六月末的一天,卫云齐搬回了三民街,跟着他一起搬回来的还有姑姑和姑父。
姑姑和姑父有过一个孩子,是卫云齐的表哥,比他大三岁,但生下来就有先天疾病,只活了八岁。他们之后也没能再有孩子,因此在这个家,除了已经过世的奶奶,就只有姑姑和姑父对他最好。有了弟弟以后,姑姑甚至动过想让他过继的念头,但奶奶和爸爸都没同意。
奶奶去世后,姑姑跟着姑父在广州工作了一阵子,所以卫云齐搬家以后,和姑姑见面机会就没有以前多了。而今年姑姑和姑父调回家乡,刚好卫云齐提出为了高三上下学方便,想回三民街住,他本想一个人回来,但姑姑立马和姑父拍板决定也跟他搬回奶奶家,照顾他高三的上学起居。因此,一个小小的“三口之家”又出现在了三民街1号院。
卫云齐感激不尽。
陈嘉淮的父亲听说了母子俩的矛盾,再加上儿子即将进入高三,放弃了在外地更高薪的工作,申请调回了省城,回到了家里。有了能帮妻子分担家庭的丈夫和更能理解儿子的爸爸,陈嘉淮母子的关系逐渐缓和。
左晨旭家更不用说,他的父母都在机关单位工作,时间稳定,朝九晚五,很次左晨旭从小就是几个人中和父母陪伴时间最多的。虽然也免不了各种吵架拌嘴,但这个家从来就不缺“温馨”这两个字。
住在离他们不远的,八一路的魏雨歇家也是一样,
魏妈妈专门负责抓她的学习情况,而年轻时候当过大厨的爸爸更是无微不至的研究菜谱,给孩子上营养。父母分工明确:慈父严母,虎妈猫爸。魏爸爸还专门警告魏雨楼,这个暑假过后,别有事儿没事儿就找姐姐打篮球玩游戏,全家人严阵以待,奋战高考。
魏雨歇渐渐放下勇士失利的痛苦;卫云齐暂时放下自己萌动的少年心事;陈嘉淮也不再去纠结所谓“女人还是兄弟”;3班重新排了座位,左晨旭和陈若荫被分到教室的两头,他也没工夫再去献殷勤,也不怎么再想远在8班的温琦,连自己收到的表白数量跟以前相比也骤然下降。
高三的前奏已经逐渐响起,它悄悄地混进上下课铃声中,混进老师的讲课声中,混进家长的叮嘱声中——
最后,传进每个2017届准高考生的耳廓里。
离高三开学还有一个星期的时候,卫云齐已经搬回三民街两个月了。
这两个月的新生活让他的情绪十分复杂,一方面,姑姑姑父两个人都围着他转,每当他推开家门看到姑姑的笑脸,看到桌子上热腾腾的饭菜,还有睡前雷打不动的热牛奶,他都觉得特别的温暖感动,这种有家人的感觉在爷爷奶奶都离他而去后,已经空窗了三年多,而现在又回来了。
每当他偷偷看着姑姑在厨房忙碌的身影,他总觉得,或许有妈妈就是这种感觉。
当然,另一方面,过惯了三年没人管没人问日子,我行我素惯了,现在忽然有个和其他妈妈一样唠叨的姑姑每天晚上跟在他屁股后面天天管他,搞得他又有点不适应了。这不,从来不上辅导班的卫云齐也被姑姑强制押去和陈嘉淮左晨旭补课,搞得卫云齐有点儿头大。
早上七点半,卫云齐又在姑姑唠唠叨叨的声音中走出了家门,他站在楼前的树荫下等了一会,等到左晨旭和陈嘉淮一起下楼,三个人肩并肩上课去了,姑姑在楼上看着三个大男孩一起远去的身影,会心一笑。
姑姑将碗筷收拾好,忙了一会家务,她的工作比较闲,每天只用上半天班,今天上午刚好休班,刚忙活完,手机响了,她把手机拿起来,看到屏幕上显示的来电人只有一个字——“弟”,正是她的亲弟弟,卫云齐的爸爸。
“姐,和云齐住了两个月还行吗?那房子老了点,要不我再给你们租一间好的?”
“老房子空着也是空着,不住这里还去别的地方住,你有钱烧的呀?”姑姑说。
“我现在到老房子楼下了,上去看看。”卫云齐爸爸说。
“不得了。”因为从广州呆了几年,姑姑被那些姐妹带的说话也开始有点儿广州腔调,“你还知道回家呀,从你工作以后你回家过几次?”
卫爸爸干笑了两声,说:“姐,您就别挖苦我了,我这就上楼。”
卫云齐的姑姑和爸爸两个人并肩坐在沙发上,三民街1号院是九十年代建的,刚建成的时候,当姐姐的已经工作了,弟弟还在念书。转眼二十多年年光景转瞬而逝,下一代人也要在这里考大学了。
卫云齐爸爸说:“姐,其实你何必这么辛苦。我这边儿一直安排了人接他上学放学,或者我给你们请个保姆也行。”
“行,还算知道关心你儿子。”姑姑笑笑,“我以为你早就把你大儿子忘了呢。”
“怎么会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