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章、娃娃雪糕(1 / 2)

加入书签

孟欢做菜做得好,不是天赋异禀,而是因为,在她岁的时候,就要做全家人的饭菜了。

那时候她还不叫孟欢,有个大名叫孟唤儿,家里人都喊她唤儿。

每天做饭前,岁的孟唤儿就会提上个小桶,去家附近的菜场捡商户们扒下来的烂菜叶。很多商户都认得她,有些心软的,会送她些新鲜的蔬菜瓜果。唤儿心里感激,但她嘴笨,不懂说谢谢,只会在空闲时跑去菜场,帮商户们把摊前摊后打扫得干干净净。

个小桶装满了,唤儿会买点便宜的豆制品,路小跑回家。

那是1997年夏天,香港回归没过多少天,马路两边的电线杆上还间隔挂着五星红旗和紫荆花旗,但这切对唤儿毫无影响。

她家里没有电视机,那所谓的家,在A省钱塘市东部市郊个叫兴桥的地方。那里有片城村棚户区,孟唤儿家的房子就坐落其。间屋子破破烂烂,盖着横七竖的石棉瓦,砖墙是裸/露的,漆都没有刷,屋内没有洗手间,如厕要用马桶或是去公厕。自来水管架在房门口,热水器是肯定没有的。

这原本是间废弃的房子,冬天阴冷潮湿,夏天闷热难当。碰到下雨天,屋里便四处漏水,严重时积水会漫过脚踝。但这房子有个最大的优点,那便是——不要钱。

孟添福、蔡金花夫妻带着几个孩子直住在这里。

此时那房子大门敞开,门口是斑驳的沙土地,个两三岁的小男孩正光着屁股在门口玩,身边不见其他人。唤儿很无奈,心想明明去买菜之前,她把耀祖托给了大姐孟铃兰。

正是夏天,又是午,太阳烈烈地晒着,唤儿身汗,走进屋里感觉像进了个大蒸笼,又臭又闷。但她没抱怨,而是手脚麻利地在个自制灶台上做起饭来。

午饭是酱油炒豆腐,杂烩蔬菜汤,还有妈妈自己腌的毛豆咸菜,主食是糙米饭。另外,唤儿煮了个鸡蛋,对他们家来说,鸡蛋是奢侈品,每天只能煮个。爸爸说了,这是给妈妈补身体用的,因为,妈妈又怀孕了。

该吃饭了,之前四散的家人们陆陆续续回来,唤儿在家门口的阴凉处支起了桌子,摆了六、七个小凳子。最先回来的是母亲蔡金花,她已怀孕四个月,还不显怀,行动很利索,上午是去了附近家小作坊做手工串珠。

蔡金花这年三十四岁,留头短发,相貌平凡,手脚粗壮,就是个农村来的务工妇女模样。

“耀祖!吃饭了!”蔡金花牵过门口的小男孩,随便扯了块布给他擦手,带着他去桌边坐下。唤儿帮他们盛好饭,大姐孟铃兰也回来了。

孟铃兰这年十五岁,已经长成大人模样,胸是胸屁股是屁股的。两年前小学毕业后,她便没再上学,在附近做些零工,更多的时候是跟着别人到处疯玩。她有户口,但还没到领身份证的年龄,就是个童工,找不到正经工作,父母也没有办法。

唤儿做完切,正要坐下,蔡金花就问她了:“老二老五呢?”

唤儿摇摇头,表示不知道。蔡金花拍桌子:“你不会去找吗?!笨死个脑壳!”

铃兰在边说:“她们不回来就算了呗,反正菜也不多,每天都是豆腐咸菜,我们自己吃都不够。”

唤儿看她眼,抿抿嘴,转身就跑了。

她当然知道二姐和五妹在哪里,她们是在附近的澜宇花园。澜宇花园是个景观公园,离兴桥棚户区不到公里,毗邻的是个新小区,叫澜宇公寓。那公寓的房子可真漂亮啊,唤儿数次路过,都会抬头望向那幢幢整齐的小高层楼房,她想,要怎样厉害的人,才能住进这种房子里?

澜宇花园里有个小凉亭,里头有石桌石凳,周围绿树成荫,还有条景观河潺潺流过。在炎热的夏季,凉亭里要比外头凉爽许多,唯的困扰就是蚊虫叮咬。

唤儿还没跑到凉亭,就听到了凉亭里传来的朗朗读书声。

“l-ún-lún,轮船的轮,l-ùn-lùn,讨论的论……”小女孩子清稚的嗓音十分悦耳,另个少女声音偶尔会纠正她错误的发音。

唤儿站住脚,喊她们:“二姐,五妹,吃饭了。”

大小两个女孩就回过头来,大的那个十二、三岁,小的那个比唤儿还小半头。神奇的是,这两个女孩长得十分相像,眉眼五官,像是个模子刻出来的,尤其是双乌溜溜的大眼睛,双眼皮儿,大瞳仁,睫毛又密又翘,任谁见眼都会被这双眼睛吸引了去。

二姐孟招娣应了声,收拾了书本具,牵着五妹的手走出凉亭,她把书包背到肩上,又牵起了唤儿的手,三个人块儿往家走。

又次路过澜宇公寓,招娣忍不住抬头往上看,五妹也学着她看,招娣便问她:“这房子共几层?”

五妹睁着大眼睛数啊数,答:“十二层。”

招娣又问:“如果我住在第七层,我上头还有几层?”

五妹小眉头皱紧,默默心算,答:“五层。”

“答对了!”招娣开心地笑。

五妹说:“二姐,这么高的房子,他们每天回家都要爬楼梯,那多累啊!”

招娣说:“傻瓜,房子里是有电梯的,不用自己爬楼梯。”

五妹不懂电梯是什么,求助地望了唤儿眼,唤儿和她半斤两,也是不明白。

她们心里都在想,二姐就是聪明,什么都知道。

回到家,唤儿点也不意外地发现,菜几乎都吃完了,只剩了点咸菜。至于那个鸡蛋,蔡金花并没有吃,而是给了孟耀祖——谁叫他是她们唯的弟弟,孟家唯的男孩。

孟家偶尔会有肉菜,炒肉片、炒肉丝之类,但那是专属于父亲和耀祖的,连母亲和大姐都不能分享,何况底下这几个妹妹,每次都只能眼巴巴看着流口水。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