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第三十一章(1 / 2)

加入书签

“你听说了吗?”

“听说什么,莫非你说的是那件事!”

宫廷一角,两个普通的小侍女碰到了一处,两人明显是认识的,互相唠嗑着,说着说着就拐到了最近宫中最热门的一个话题。

“嘘,轻点,被人听到了我两都没好果子吃。”其中一个人看了看周围,回过头来警惕说道。

另一人点点头,随后又叹了口气,瞧瞧对方,再瞧瞧自己,“唉,你说,怎么什么好事都落在一人身上。”

她继续说道,“也就那位大人敢这么做,那人是谁,说句犯上的话,说是国师,做的和那宰相大人的活儿也没差了。”

听的人同样赞同,可怎么办,人与人,从来就没得比,若真比下去,自己怕是要呕死。

“我听乾元宫认识的人说,陛下每每有事犹豫不决时都会与国师商讨,言道国师有经世之才。”

“也不知道是哪位大师教出了这对师兄妹来,真是个神人。”两人感慨。

忽然,稍微年长一些的侍女问,“我记得你是在长公主那当差的,那天长公主在星月台痛斥祭司大人,却被正好来的国师大人遇见了,愣是吃了个哑巴亏,听说那天长公主回宫后,宫中摔了好一批东西,素来听闻长公主脾气暴戾,可有惩罚你们。”别看外界说长公主近些年脾气似乎好了些,但只有宫中人知道不过是掩人耳目罢了。

“还好那天我是守夜的活儿,倒是没赶上。我听那天白日里的人说,长公主回来却不是先回的住处,而是先去了乾元宫,不知陛下说了什么,长公主的怒气更盛,回宫后拿了把剑,把宫里能砍的东西全都砍碎了,可见是气狠了。”

“陛下与长公主乃是同胞,莫非陛下训斥了长公主?”

“谁知道呢。”说话的摇摇头,总归也不关她们的事儿。

乾元宫中的书房里,齐浑正拿着一本奏折,右手拿着一支笔。

若是被朝堂上那些大臣们见到了,必是要气急败坏,一遍遍重复上下尊卑,礼教之流。

齐浑手中的笔在奏折上勾画了几下,就放下了,继续拿起第二本。

书房中的内侍们纷纷低头,就算看见了也没有人敢露出其它神色或者是说出不该说的话。整个房间里除了坐在书案前执笔的齐浑,就只剩下屏风后面传来的一阵阵笑闹之声。

在那里,原来的十一皇子,如今的南国新帝,他舒舒服服地躺在柔软的塌子上,象征着帝皇的头冠斜斜地搭在脑袋上,他的怀中靠着一个女子,不是妃子的宫装,而是一个青色衣裙的侍女,不知道是哪个宫的。

新帝掠过细软的衣裙,抬起了她的下巴,侍女的容颜说不上绝美,甚至都比不上新帝后宫里面才充盈的妃子们。没有雍容

华贵之感,却有着些夏日小荷清丽之气。

左右是自己撞上来的,新帝自然不会拒之门外。

若是其他人此时在房间,说不得有多尴尬,但是齐浑却仿佛听不到一般,就连手下的动作也没有停顿过。

南国设有各个官位,每一个官位也不是光看着的,当有事情发生的时候,一般都是自行处理,除非真的无法定夺的事情才会询问上面的意思。所以别看桌上那么高的奏折,初初看着挺是吓人,但真需要动脑想一想的却也只有两三件,其它的只需要写一个阅字即可。

窸窸窣窣的衣服声,齐浑抬头,新帝正在看着他,不,或者说是在看着他手下正在阅览的奏折。

这本他刚刚已看了一半,是还在边关的李将军快马加鞭递回到皇城的奏折。

“陛下是否要看一下?”

新帝的眼中闪过阵阵不耐烦,他偏过身子,拿起一旁内侍递过来的温茶,微微饮了一口,这才好转了神色。

“那种东西爱卿决断就好,反正不是什么大事。”

像是知道对方是什么性子一般,齐浑没有反驳,他把递出去的奏折收回来放在桌上,手中的笔微微转动,一个朱砂红色的退字,便出现在奏折空余的地方。和阅字代表的同意相反,这个字的意思便是不准许上面所说的了。

新帝正询问着旁边的内侍,今日的茶与昨日的茶的不同之处,连半分目光也不舍得耗在这些消磨时间的东西上面。

齐浑弯了弯嘴角,不发一言,轻轻的把这本印有元帅军印的奏折慢慢合上,然后放在一边。

又过了一会儿,所有的奏折全都处理好了。齐浑还没来得及站起身,新帝就满脸惊喜地过来。

“每天都有这么多奏折,这么多事情,要是朕把时间全放在这了,这日子必定乏味极了,哪有如今的舒坦。爱卿不愧是朕的肱股之臣,能解朕之燃眉之急。”新帝的脸上满是喜悦,没有一丝一毫的作假,看得出来对于这件事情他的的确确是深恶痛绝了。

齐浑不置可否,他恭敬弯腰行礼,表示告退。

书房的软榻再舒服也没有龙床松软,新帝没有挽留就同意了。

于是,在齐浑踏出书房后,对外说法是与国师商议国事的新帝也打算打道回府了。

“陛下……”

新帝不耐烦道,“又有何事?”

说话的内侍两腿抖了一抖,可还是把话说了下去,“软榻的那位侍女,是否要禀告一番皇后娘娘。”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