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7 章(1 / 2)

加入书签

第三十七章

李姝不是没有想过萧御收到帕子后的反应。

以她对萧御的了解,她觉得萧御的反应无非两种,一种是恼羞成怒,冷笑不已,另一种是心中酸楚,百感交集。

然而无论那一种,萧御面上都不会出现甚么大表情,他当是风轻云淡的,漠然让随从将帕子收好,仿佛她八百里加急送来的一番相思意,于他而言不过是清风徐来时的一只枯叶。

不值一提。

九天之上的谪仙,怎会被凡尘俗世的情爱所困扰?

兰陵萧逸之,永远是清雅出尘俊美无俦的。

李姝摇头轻笑。

萧御这人甚么都好,唯独眉眼太过沉静,心思着实难猜。

年少时的她惊艳于他的皮囊与气度,以不撞南墙不回头的倔强在他身边待了许多时日,猜测着他的心思。

猜来猜去,深觉自己的渺小——谪仙如萧御岂是她一介凡人能够看透的?

人仙恋是不会有甚么好下场的。

所以她拿了两万两黄金果断踹了萧御。

金钱与权力多香,何必委屈自己跟在萧御身后,琢磨萧御的心思?

待她立在权力之巅,有的是机会让萧御来投她的喜好。

就如现在一般。

如果她还是需要看继母脸色过日子的翁主,莫说将旧帕子送还萧御,哪怕自己立在萧御面前泪如雨下,萧御心里也不会有甚么情绪波动。

一个想要高攀他,却失败了,不得不灰溜溜拿了万两黄金消失的人,是萧御人生路上的污点,多瞧一眼都是脏了他的眼,又怎会对这个污点念念不忘?

可现在不一样。

她是一手遮天的长公主,不存在她高攀他,与他的那段短暂情缘,也是生于卑微却眼光极高的见证——不是最高的权利她不要,同理,不是最优秀的人,她也不会撩。

她的一举一动会被放大无数倍,薄情寡义也好,手段毒辣也罢,都是上位者的必备,世人一边唾弃着她,一边又口嫌体正直敬佩着她。

成王败寇,莫不如是。

李姝心中好笑着,盘算着萧御收到帕子的时间,与萧御从岭南回来的时间,慢慢进入梦乡。

或许是日有所思的缘故,李姝夜里梦到了萧御。

也不能说是梦到萧御,准确来讲,是梦到数年前自己被还是太子的李琅华囚禁,她偶然撞到萧御前来太子府的事情。

她知道自己被李琅华抓走后,她的人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必然会求救萧御,毕竟她与萧御曾有一段情,买卖不成仁义在,换成正常人,总要顾念几分旧情的。

但她不知道的是,她的人还未进萧家大门便被打了出来。

她听说萧御来太子府,想尽办法闯了出来——萧家一门五侯,权倾朝野,萧御是萧家最看重的公子,哪怕是代行天子事的王皇后,也要对她礼敬三分。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萧御是真正的无需看任何人脸色过日子的人。

她直直立在抄手长廊,恋恋看着向她走来的萧御。

冬风卷着清冽梅香撩起萧御衣袖与长发,衬得他眉眼愈发沉静,仿佛随时会御风而起。

那一刻,她以为萧御是为她而来。

直到李琅华的描金折扇敲在她鬂间,顺手揽着她的肩,揶揄笑着问萧御:“哟,萧世子,大司马叫你来的?”

“孤不过推脱两三日,大司马竟这般沉不住气。”

大司马是萧御的父亲。

萧御平静点头,视线落在她身上,又很快划过,眸光清冷而疏离。

于是她明白了,萧御此番前来,是为益州之事。

李琅华之前绘制的益州地图出了些问题,大司马请李琅华过去相商。

她无所谓地笑了笑,道:“逸之果然是大夏第一公子,心怀天下,为政务而来。”

其实她这句话挺不占理的,她能为两万两黄金踹了萧御,就不许萧御对她见死不救?

只是她心中还是有些期许,曾让她为之惊艳的萧世子,终归与旁人不同,看得到她的委屈与无奈。

他可是大夏第一公子,世间最最聪明剔透的人。

只可惜,他洞察人心,唯独不愿去看她的心。

李姝说完话,转身离开。

身后传来李琅华的轻笑声:“萧世子,你当真不解风情。”

“这样的妙人,你舍得?”

时隔多年,她依旧能想起李琅华话里的惋惜,以及萧御声音的不悲不喜。

萧御的的确确是不在乎她的。

是她穷其一生无法取悦的人。

幸好,她从来是个识时务的人,对他的感情来得快,也去得快。

再次与他相见,看着他清隽面容,她心中已无任何波澜。

只是到底有些意难平。

世人总是被年少不可得之物困扰终生,换言之,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

大抵是因为这个缘故,她才又一次梦见他。

梦醒之后李姝有些惆怅,然而这种心情没有持续太久,就被繁琐政务占据了。

她是长公主,每日需要她拿主意的事情不计其数,她能分给自己缅怀过去的时间实在少得可怜。

天家宗室在经历王皇后的打压后,影响力大不如前,她本欲扶持宗室对抗朝臣世家,可现在看来这并不是一个好的选择——她不是李家人,她的身份一旦曝光,天家宗亲将会成为第一个要她性命的势力。

还是要扶持寒门。

寒门饱受世家朝臣与天家宗亲的欺凌,百年来受人冷眼,一无所有。

她的破格录用改变了他们的地位,无论她是否姓李,他们都会维护她的统治。

当然,不止是寒门,宦官内侍也要扶持,甚至外戚——季青临与王负剑必须掌军政。

打定主意后,李姝迅速行动起来。

她的举动在朝中掀起轩然大波。

出身蓬莱季家的小将军季青临早已暴毙,如今活着的是她的面首,虽在益州颇有战功,但大夏讲究出身,论资排辈,一个籍籍无名的少年,做个送死的前锋将军尚可,但若权掌军政,便是逾越。

屡立战功的季青临尚且如此,更何况身无寸功的王负剑。

李姝的行为实在惊世骇俗,朝臣世家们极力反对,在宣室内吵翻了天,更有性格激烈的,手持象笏直直撞向殿内盘龙柱。

一日之内抬出几个老臣后,原本在她的支持下斗志昂扬的内侍与寒门们心中犯了怵,下了朝,跟在李姝身后,小心翼翼试探着李姝的态度。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